文:心然 編輯:蘇喬
作家畢淑敏說:“婚姻是包含了智慧、勇氣、人格、意志的雙方重新組合。”很多不幸的婚姻,并不是選錯了人,說錯了話,而是在組合的過程中做錯了很多事。想讓夫妻關系越來越好,以下10件事一定不能做。
你愛我,對我好,我才愛你,對你好。當計較付出勝于關心時,愛就變成了交換,少了甜味,多了澀味。家庭治療師魏世偉曾接待過一個苦惱的男士。“魏老師,我家境不錯,也潔身自好,為太太做了很多,她卻沒有回報,我感到很郁悶,怎么辦?”“你付出了,她就必須喜歡,理應回報嗎?”魏世偉笑著打趣。
真愛一個人,不是你對我好,我才愛你;而是我愛你,所以對你好。有句話說:“施比受更有福,這是得到幸福的唯一方法。”施愛,不是把感情當做交易,更不是以愛索愛。而是因為在乎,所以付出;因為真心,所以主動。
夫妻對待對方的態度,就是對待感情的溫度。婚姻最大的悲哀,莫過于以愛之名,讓愛你的人活在枷鎖里。
生活中,很多人喜歡貓,討厭蛇。可沒有人會想著把蛇變成貓,因為種類不同,不能強融。同理,夫妻也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思想、喜好和行為準則。我們雖本能地希望對方的所思、所想、所做、所為要符合自己的心意,但若以愛之名強求一致,無異于把蛇變成貓,是一種變相的情感綁架。
真正的愛,不是控制和改造,而是如你所是,而非如我所愿。就像愛爾蘭詩人羅伊·克里夫特說的:“愛情不是同化劑,把你變成我的樣子,而是你能成為你,我能成為我。”尊重而不控制,關懷而不干涉。如此,才能心貼心,情暖情。
吵架,是夫妻生活的常態,但必須要有底線。永遠不要逞口舌之快,用狠毒的語言,戳對方最痛的點。《超級演說家》中,寇乃馨含淚講述了一段沉痛教訓。一次吵架時,為了爭輸贏,她專挑丈夫的痛處回擊。“你憑哪點配得上我,你知不知道你離過婚,是二手貨。”驀地,丈夫轉身走了,只留下一句:“乃馨,有些話是不能出口的。”在丈夫失聯的三天里,寇乃馨過得膽戰心驚,她追悔莫及。
曾國藩說過:“行事不可任心,說話不可任口。”不是每一句說出去的狠話,都來得及補救。不是每一個被痛擊的傷,都能愈合如初。有時候,一句傷人的話,就是一輩子的遺憾。
人到中年,或許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困惑。婚姻表面和諧融洽,卻陷入了“冷漠癥”,一個不問,一個不說,像熟悉的陌生人。紀錄片《幸福定格》中,結婚10年的劉女士哭訴道:“你每天和我講話有超過一小時嗎?”“你就是對著手機,也不跟我說話。”“我不知道你的成長或困惑,你也不了解我的愿望和渴求。”
莫名有些心酸。明明是兩個人的共舞,卻變成了一個人的獨角戲。沒有溝通和共識的婚姻,注定是一場悲劇。雖然沒有劍拔弩張的沖突,但“和諧”的面紗下,是兩顆漸行漸遠的心。久而久之,日子成了湊合,生活成了將就,最終活成了可有可無的透明人。
微博曾有一個熱門話題:“兩個人在一起久了,最怕什么?”有個高贊回答一語中的:“翻舊賬,每翻一次,感情就多一道裂縫。”
夫妻之間,總有一些磕磕碰碰。如果每次出現分歧,都把陳年舊事翻出來吵,只會讓翻的人更難過,聽的人愈惱怒。最后,小事變大事,伴侶成怨偶。與其撕拉往事,困在過去,不如就事論事,解決當下。就像《了凡四訓》中說的:“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后種種,譬如今日生。”從前往事,均如昨天一去不復返;他日未來,皆從今天啟新程。因為愛是原諒,不是翻舊賬;家是港灣,不是清算場。
人們常說,夫妻鬧矛盾,受傷最深的是孩子。但更讓孩子受傷的,不是父母的矛盾,而是孩子被逼著“站隊”。

看過一個悲傷的故事。電影《婚姻連系》中,花心的阿爾漢,決然地與妻子婉妲離婚。婉妲心有不甘,想報復阿爾漢,于是她捆綁孩子,不顧一切地挽回婚姻。憑著孩子的助力,婉妲贏了,如愿地“折磨”了阿爾漢30多年。卻輸掉了孩子的人生。長大后,女兒活成了媽媽的模樣,不信任感情,孤獨終老。兒子則像極了爸爸,花心濫情,游走在不同的女人身邊。
不管父母的恩怨有多深,都與孩子無關。他們只是愛的結晶,不是爭輸贏的籌碼。為人父母最大的善,是不把恩怨牽扯到孩子身上。
結婚后,你和愛人誰說了算?是兩個人拿主意,還是一個人定乾坤?是有商有量,互相謙讓,還是各執已見,互不妥協?心理學教授李明說過,婚姻是一個心理成長的道場。它首先考驗的,是能不能用“合伙人”的方式對待伴侶。合伙意味著除了承諾和擔當,還要各自修煉一顆主動維護的心。就像開公司,你有你的想法,我有我的主張。我們可以一起探討兩條路的交匯點,或共同暢想第三條路。但絕不會一意孤行,堅持“我是對的”“就得按我的來”。
正如英國作家馬克·哈登所說:“你如果想跟另一個人共同生活,就必須有所讓步。”婚姻里,不僅有我,更有我們。有商有量,有謙有讓,才是真正幸福的模樣。
林肯寫過一首詩:“我的日子暗淡無光,挑剔的眼睛,嚇退了愛情,她從我身旁溜掉了。”原來,林肯的太太是個非常喜歡指責他人的人。不論任何事情,她都能喋喋不休地說上半天;稍不順心,就對著林肯破口大罵。林肯痛不欲生地控訴:“你在毀壞我的生命,是你使這個家變成地獄。”然而,無休止的責難并沒讓太太感到愉悅,反而讓她沉浸在沮喪中無法自拔。
責人者,人恒責之。指責就像一劑毒藥,會吞噬感情,蠶食愛意,最終傷害的只會是自己。
想要夫妻和順,不是當差評師,相看兩厭;而是多做點贊員,相互欣賞,結伴同行。
心理學家加利·斯梅爾研究發現:負面情緒有很強的殺傷力和傳染性,即使一個樂觀的人,與負商高的人同處,很快也會變得郁郁寡歡。
小說《一地雞毛》中,小林忘把豆腐放進冰箱,結果餿了。一旁的妻子氣惱大罵:“大熱天的豆腐不放冰箱,你這存的是什么心?”小林原本心情就不好,見妻子沒好臉色,頓時火冒三丈:“一斤豆腐值幾個錢,就上綱上線個沒完。”結果,在負面情緒的裹挾下,兩人越吵越激烈,險些破罐子破摔,以離婚收場。
所有壞情緒,最后買單的都是自己。夫妻之間,如果總是帶著情緒相處,再濃烈的感情也禁不起一次次的捶打。它就像把雙刃劍,毀了心情,傷了感情,最終落得個兩敗俱傷。
人與人之間,最忌憚的是“不關心,不參與”。無論多么登對的夫妻,當他們不再相互凝望時,情感的縫隙也在悄然滋長。少了熱切的關注,曾經知冷知熱的關心,漸行漸遠漸無聲;沒有熱情的參與,之前肝膽相照的相守,從此山水不相逢。最后,同處屋檐下,喜悅無人分享,悲傷無處訴說,情緒只能自己消解。縱然想要表達愛意,也捕捉不到接收的目光。
婚姻不是兒戲,時光也不會倒流。用心經營,遠離這10件事,婚姻中就多一分清醒,少一分沖動,從此把瑣碎日常過得幸福綿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