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蕾,張翔宇,蘇芳洲,陳虹文,宋元亮,蔣 斌
(1.江蘇滬寧鋼機股份有限公司,江蘇 宜興 214231;2.中鐵建工集團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廣東 深圳 518000;3.江蘇京滬重工有限公司,江蘇 啟東 226200)
鄭州南站位于河南省鄭州市,設計規模為16臺32線;站房建筑面積約15萬m2,規模堪比鄭州東站。總體布局取意天圓地方,東、西廣場共同構成巨幅圓形構圖,站房嵌于其中(見圖1)。站房采用高架形式,上進下出,主要分為3層:高架候車層(標高20.900m)、站臺層(標高11.000m)、出站層(標高±0.000)。

圖1 鄭州南站建筑效果
站房屋蓋整體為高低起伏波浪造型,采用正交空間管桁架結構+實腹鋼梁結構體系,整個站房屋蓋投影面積約11萬m2,平面投影尺寸為228m×483.2m,最大跨度72m,整個屋蓋支撐體系為室內20組分叉Y形柱和四周68組格構造型柱(見圖2)。管桁架主要規格為φ168×6~φ500×30,造型柱主要規格為φ245×12~φ500×30,材質主要為Q345B。Y形柱為φ(1 200~800)×40變截面鋼管,材質主要為Q390B。典型主桁架結構如圖3所示。

圖2 鋼結構整體三維軸測示意

圖3 典型主桁架三維示意
整個屋蓋桁架劃分東、西側站房2個吊裝區和主站房3個提升分區(見圖4)。提升區桁架在高架層樓面按分區拼裝完成,采用計算機控制液壓同步提升工藝完成桁架安裝。由于屋蓋桁架中部與兩側高差較大,為降低桁架拼裝高度及安全風險,桁架分2次累積提升;即中部桁架拼裝完畢第1次提升與兩側對接再整體提升至設計位置。

圖4 屋蓋桁架安裝分區劃分
屋蓋鋼桁架在對應投影的高架候車層樓面上按提升分區采用25t汽車式起重機進行分段拼裝,焊接完畢并整體檢測合格后,通過提升支架,采用計算機控制液壓同步提升技術將鋼桁架分區提升到設計位置。以提升分區1鋼桁架提升為例進行分析。
綜合施工操作、安全優質及經濟合理性,提升支架設置應使鋼桁架受力盡可能接近原設計受力狀態。提升1區鋼桁架整體提升量約1 800t,約1.83萬m2,共設置24組提升支架,其中第1次中部提升利用中間8組提升支架。提升支架平面布置如圖5所示。

圖5 提升支架平面布置
根據提升支架布置及提升點反力結合鋼桁架結構特點,提升支架共分3種類型,即3根鋼管組合支架(類型1)、3個格構柱組合支架(類型2)、4個格構柱組合支架(類型3),如圖6所示。為確保精確度,應用BIM技術對提升全過程分節點進行模擬演示,預判提升支架與桁架等其他結構形式間的對應關系,避免提升過程中發生碰撞。

圖6 提升架示意
通過對桁架提升分析計算,部分提升支架吊點部位桁架桿件需增強截面替換原桿及局部桁架增加桿件進行加固。鋼結構深化設計已考慮替換及加固桿件,工廠直接加工。
為更好地保證拼裝精度,應用BIM技術對桁架拼裝過程進行模擬演示。為更好地控制焊接收縮等不平衡影響,桁架拼裝按先主后次、由中間向兩端原則,次桁架提前拼裝成單片再吊裝。其工藝流程為:拼裝胎架制作→主桁架拼裝→次桁架及屋面鋼梁安裝→典型桁架拼裝完成。
提升分區1整體提升采用10臺液壓泵站、30臺100t和2臺200t(1-11A和1-11B)油缸,其中第1次中部提升利用中間6臺液壓泵站和16臺100t油缸(見圖7)。

圖7 液壓泵站及油缸平面布置
1)提升前對油缸、液壓泵站、計算機控制系統、鋼桁架結構等進行檢查,完好無誤后預緊鋼絞線準備加載。
定義4 設[Tk1,Tk2],其中Tk1,Tk2∈T且1≤k1≤k2≤n,T為離散得分集,則稱為離散區間得分變量。特別地,當k1=k2時,退化為得分變量。
2)試提升 按提升點荷載的20%,40%,60%,70%,80%,90%,95%,100%分級加載,至解除鋼桁架與拼裝胎架間的連接,懸空約10cm,至少4h;整個試提升過程對桁架結構、提升設備和提升支架等進行檢查,無異常方可進行下道工序。
3)正式提升 確保提升通道無障礙物;全過程跟蹤觀測,當提升荷載及同步性等出現異常值應立即停止提升,處理后方可繼續提升。
4)提升就位 鋼桁架即將就位時放慢提升速度,根據各提升觀測點測量數據細微調整至設計位置。
5)提升當天風力≤5級且近3d內無雨雪天氣。
為確保安全順利提升鋼桁架整體結構,采用3D3S(v14.0)軟件進行仿真模擬計算(見圖8)。采用整體建模對鋼桁架及提升支架應力、應變進行驗算,其中鋼桁架采用原設計計算模型,提升支架根據模型空間放樣。提升分區1整體提升時,桁架最大變形為56mm,提升支架最大變形為18mm。桁架換桿后桿件最大應力比為0.532,提升支架最大應力比為0.66。綜上所述,整個提升過程結構強度、剛度均處于可控狀態。

圖8 提升分區1桁架模擬結果
屋蓋鋼結構提升就位后,直至卸載施工前,整套提升設備及工裝臨時支撐體系處于長期持荷狀態,采取以下措施保證此期間安全。
1)提升到位后,采用鋼絞線將屋蓋鋼結構與鋼柱支撐體系進行臨時拉結固定,以免風荷載、突發碰撞等情況下產生的水平荷載超負荷。
2)各提升分區分別設置獨立液壓泵站控制的計算機同步控制液壓提升裝置,液壓提升器兩端的楔形錨具設計有單向自鎖功能。當提升到位后,由自鎖后的液壓提升器利用機械原理鎖緊鋼絞線。
3)定期檢查水平方向臨時固定鋼絞線、液壓提升器自鎖裝置,并監測屋蓋定位控制點的位移變形,以確保卸載后屋蓋結構受力體系轉換前的結構安全。
由于鋼桁架提升需要,桁架下方Y形柱和格構造型柱待鋼桁架提升到位后及時嵌補安裝,使整個屋蓋鋼桁架形成穩定體系。汽車式起重機在高架層預留通道上進行Y形柱安裝;格構造型柱提前拼成小單元,再采用汽車式起重機在高架車道上分塊吊裝。
根據屋蓋結構特點并采用有限元分析軟件MIDAS Gen模擬分析,每個施工分區施工完成后可單獨進行卸載,為下道工序提前提供作業面;卸載當日風力<6級且無風雪等。
提升分區1屋蓋鋼桁架下方支撐鋼柱安裝并驗收合格后采用分級逐步卸載。經過計算分析,通過計算機統一控制液壓油缸按10%,30%,50%,70%,90%,100%逐級減荷達到卸載目的。鋼桁架卸載后最大變形為60mm,桿件最大應力比為0.59;整體均處于可控狀態(見圖9)。

圖9 提升分區1桁架卸載完成后狀態
為更好地保證鋼桁架在整個提升及卸載過程中安全穩定,需對鋼桁架進行相應的變形監測。在桁架樓面總拼完成后,桁架下弦桿件設置觀測點并貼上反射測量貼片,采用全站儀采集原始三維坐標。在鋼桁架提升、卸載及金屬屋面完成后共3個主要階段,對觀測點進行觀測記錄,整理結果并及時反饋至相關人員;如出現異常,經相應調整后方可進行下道工序施工。整個變形監測過程,宜采用同一儀器和統一的控制點進行。
鄭州南站屋蓋鋼桁架造型復雜、面積大、跨度大、桿件規格多且數量大,且承軌層正線高速鐵路運營等現場條件復雜,經過分析,將分布在高架候車層樓面以上的屋蓋鋼桁架分為3個提升分區,通過樓面拼裝、分區提升、整體卸載施工技術,并利用3D3S,MIDAS Gen軟件仿真模擬分析和BIM技術工況預演,結果表明,施工方案可行且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