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茂
(珠海市達意建設工程有限公司,廣東珠海 519000)
基礎工程在整個110kV 輸電線路工程中占據著基礎地位,且其施工質量與110kV 輸電線路工程質量息息相關,也關聯著110kV 輸電線路在后續運行中是否可以正常、安全使用。基于這樣的情況,在展開110kV 輸電線路工程建設時,需要著重落實對輸電線路基礎工程施工質量的強化,切實把握、落實相應施工技術要點,提升輸電線路基礎工程質量水平與建設施工安全水平,為110kV 輸電線路工程的建設升級奠定良好基礎。
某110kV 輸電線路工程項目位于廣東省廉江市營仔鎮區域內建設漁光互補光伏發電站,項目建設規模為100MWp,分一、二期。在該項目中,主要新建一座110kV 綜合電站,單回110kV 輸出線路接入110kV 營仔站,光伏區占地總面積約2172 畝,主要為養蝦塘,現結合水產養殖業改造成為漁光互補的綜合性光伏電站。項目中,筆者主要落實對工程基礎施工的管理。
本工程投放的施工機械設備與材料主要如下:空壓機,規格為W1.8-5;攪拌機,規格為JZR-180;振搗器,規格為FX-50;水泵;鋼筋彎曲機,規格為GJ-40;鋼筋切斷機,規格為GJ-40;切割機,規格為JIC-400;電焊機,規格為BS1-330;鋼模機;試模,規格為150mm×150mm;鋼管,規格為48mm×6000mm;鋼管扣件;地腳螺栓固定模具,使用現場加工完成制作;發電機,規格為5kW;挖機;組合擋土板;鋁合金架子等等。
為保證本基礎工程施工順利、高質量、安全完成,主要針對施工人員提出如下5 方面要求:①保證工程中引入的所有施工人員均擁有接受三級安全教育的經驗,且在通過安全規范考核的條件下允許其參與本項目施工。②提前落實對施工圖紙內容、施工現場環境與驗收規范性要求的熟悉。③熟練掌握基礎施工中的混凝土澆筑技術與操作要點,且具備充足的混凝土澆筑振搗與養護工作經驗。④針對一些特殊工種,要求相應施工人員必須要具備從業資格證,嚴格依托“持證上崗”的原則組建起施工人員隊伍。⑤所有施工人員必須要明確掌握本工程的施工技術工藝要求、安全施工要求等內容。
3.1.1 直線定向復測
設定直線樁為復測的基準,對直線桿塔的位置進行校核,保證直線桿塔設置在兩個相鄰轉角樁連線的位置上,且偏移數值維持在5cm 以下。在本工程施工中,主要選擇正倒鏡分中法(重轉法)實施校核,具體而言,在水準儀擺好后,安排其他施工人員手持十字標尺在測點,測量人用正鏡讀數,測量偏移量;隨后,將水準儀鏡頭垂直倒轉180°,并把水準儀在水平面上旋轉180°,再次測量偏移量、讀數,此為倒鏡;提取兩數的平均值,以此完成對直線樁實際偏移量的確定。對比測量得到的直線樁實際偏移量以及偏移量允許最大值,如果發現實際偏移量超出允許范圍,則需要及時落實對相應樁位置的調整。對于正倒鏡分中法而言,其使用優勢在于能夠確保不會因水準儀自身的誤差影響到測量結果,且測量結果便于比較分析,使得校核簡單程度增高。
3.1.2 轉角樁復測
在完成直線定向復測后,還落實了轉角樁復測處理,主要實現對所釘轉角樁實際位置以及轉角度數的檢查,保證相應參數與工程設計圖內容保持一致。在本工程的轉角樁復測施工實踐中,依然選用了正倒鏡分中法完成。
孔樁基礎分坑實踐中,對各個孔樁中心位置進行提前確定,并在中心區域打出一個中心樁;將該中心樁設定為圓心,將帶孔的鐵板固定于地面水平面;設定樁徑與孔徑尺寸保持一致,并距與坑口距離相對較小的位置利用“十”字型完成輔助樁的加設。
在進行基坑開挖之前的,必須要全面清除周邊障礙物;依照所釘界樁直接展開基坑下挖處理,并確保基坑底部規格達到施工標準要求;將施工基礎界面設定為起算點,落實對基礎深度的確定;將拉線坑中心的地基標高設定為起算點,落實對拉線坑深度的確定。對基坑開挖位置的土壤成分進行確定,在普通土質條件下,選用人工開挖施工方法即可;而若是開挖范圍相對較大,則可以配合使用機械開挖方法。對于挖出的土方,需要將其統一堆放在距離基坑邊緣0.6m 及以外的位置,并著重規避對后續施工操作造成負面影響;當安排施工人員進入基坑內落實土方開挖施工時,要求所有施工人員均合理佩戴安全帽。
對塌方與滑坡事故進行規避是基坑開挖施工中的重點工作內容,實踐中,必須要將土方堆積在不會對基坑周邊土方結構強度產生較大影響的位置,并避免在降雨天氣組織土方開挖施工[1]。另外,如果發現基坑內存在積水,則必須要及時展開排水處理。
嚴格依照設計要求落實對樁的鋼筋綁扎規格與尺寸設定,并落實牢固焊接處理;將加勁筋均勻配置在主力筋上,同時針對加勁筋周邊實施牢固焊接處理,且需要在外部組織箍筋的加焊;在完成底筋綁扎的基礎上,進行立柱筋、箍筋的綁扎施工,且在實際的鋼筋綁扎時切實分清主筋與次筋。
應當針對鋼筋結構設置保護層,施工中,主要參考設計方案內容確定出相應保護層的厚度參數,并利用混凝土墊塊作為鋼筋結構的支撐墊。此時,在靠近模板的位置,需要利用的木楔楔住,同時將混凝土墊塊加設在;立柱主筋、底板鋼筋的下層鋼筋網位置;在展開對鋼筋的綁扎處理前,要針對下底板鋼筋網進行支墊處理。在本工程施工中,主要選用了五點支墊法的方式落實下底板鋼筋網的支墊處理,并保證主筋四角的支墊處理同時展開,避免鋼筋結構發生變形。
出于進一步縮減施工周期的考量,在本工程施工中,交叉展開鋼筋綁扎施工以及模板安裝施工。模板安裝施工前期,對施工設計圖落實全面性分析,確定設定的地腳螺栓數量、質量要求、規格要求,同時檢查鋼筋規格質量是否達標;在施工現場加設控制樁或是測量控制點,以此支持模板檢查與安裝工作的順利展開。當模板就位之后,需要圍繞以下幾項要點內容落實調整處理:①依照“對中—找平—操平”的流程安排,在基礎分階梯階段針對所有階臺的模板實施調整處理[2]。②利用井字線進行對角線的測量,支持模板安裝后的位置微調,保證模板安裝達到設計預期。③對模板安裝情況進行全面性檢查,當判斷現場模板安裝成效滿足設計要求之后,即可組織支撐結構的安裝,實現對模板的固定。
針對模板加設支撐結構的過程中,要求選用牢固性強且可靠水平高的支撐,并切實參考土質實際情況確定投放的支撐結構形式。一般來說,當現場土質相對較硬時,可以直接引入斜支撐桿;當現場土質較軟時,需要在投放斜支撐桿的基礎上,在臺階上連接加固角鋼。
對混凝土的水灰比與坍落度進行重點控制,依照設計要求完成混凝土配置,在未征得驗證人員同意的條件下不允許對用水量實施隨意增減,且必須要在混凝土配置完成后測試坍落度。在模板檢驗達標后進行混凝土澆筑施工,實時觀察混凝土澆筑與振搗過程,一旦發現模板發生變形、位移或是泥漿滲漏的現象,均要及時中止澆筑,并在混凝土結構進入初凝狀態之間完成修正處理;參考振搗人員的指揮設定下料量、下料速度與位置,控制單次下料厚度為300mm 及以下;保證混凝土澆筑的連續展開,如果不得不在澆筑期間停歇,則要求盡可能縮短間歇時間長度;在振搗混凝土的過程中,必須要重點規避對預埋件、鋼筋結構、地角螺栓、模板的碰觸,防止對相應構件造成損壞。
混凝土澆筑與振搗結束后,必須要及時引入養護處理,澆筑與養護之間的時間間隔最長不得超出12h;若是施工現場實際氣溫相對較高,或是遭遇大風天氣,則需要完成混凝土澆筑振搗之后的3h 內實施養護;養護時,于混凝土表面覆蓋濕潤稻草、草袋,并定期澆水,保持其濕潤程度。
混凝土澆筑與養護結束后,即可組織拆除模板施工。在此過程中,要求提前對混凝土結構強度進行檢驗,形成混凝土強度的試壓報告,并在強度達到標準要求后拆除模板。同時,必須要先對支撐結構進行拆除,隨后再拆除模板結構;先對非承重模板進行拆除,隨后再拆除承重模板及其支撐結構;使用一次性全部拆除的模式落實模板拆除施工,只有在所有模板及其支撐結構均得以拆除后,才可以停歇,以此體現出對不安全隱患的有效規避。
在模板拆除作業期間,需要加設警戒區,避免現場中存在大量人員走動;所有作業人員必須要站在安全、平穩且牢固的位置參與模板及其支撐結構的拆除操作,并嚴格禁止施工人員直接站立在正在進行拆除處理的模板上,防止施工人員失穩墜落。
依托分層夯實的模式展開基坑回填施工,并在此過程中著重規避基礎傾斜或是移動的問題發生;在每次回填的土方厚度達到300mm 之后,均要組織一次夯實處理;如果在相應基坑內部存在積水,則在實際回填施工之前,要及時組織排水處理,并在基坑口位置加設高度為300~500mm 的防護層[3]。
在本基礎工程中,主要選用擋土墻砌筑的方法實現基礎防護。在此過程中,選取不低于42.5 礦渣硅酸鹽水泥作為水泥原材料,也可以使用普通硅酸鹽水泥;選用含泥量不超過5%的中粗砂作為砂石原材料;選擇尺寸不小于250mm 的堅硬、難以風化的塊石作為砌筑用塊石材料。施工中,必須要在穩固地基上加設擋土墻,并確保其基礎埋入深度維持在設計標準范圍內;在全面清除底部浮土、洗凈砌體外將石料上的泥垢后展開其砌筑施工,并始終確保相應砌石表面維持在濕潤狀態;保證錯縫砌筑擋土墻上下層砌石;引入分層砌筑操作,將鋪漿厚度設定在30~5Omm 的范圍內,并利用砂漿填滿砌縫,嚴禁出現無漿直接貼靠的現象,切實保證砌縫內砂漿使用扁鐵插搗密實[4];完成清縫后即可落實勾縫處理,同時確保勾縫砂漿標號始終維持在高于砌體砂漿的水平;要求按實有砌縫勾平縫,并在完成實際的砌筑后,需要保持砌體表面濕潤,并強化養護操作質量;嚴格依照相關要求規定落實對排水孔數量、位置及疏水層的設置;要求根據相關規定,將排水孔、伸縮縫、沉降縫等結構加設在擋土墻內,并在擋土墻的頂面位置實施混凝土壓頂。
綜上所述,工程基礎施工質量直接關系著整個110kV 輸電線路工程質量水平,通過強化工程基礎施工,能夠達到更好維護110kV 輸電線路工程建設成效的目標。實踐中,在合理設定主要施工機械設備與材料配置、施工人員隊伍配置以及施工流程設置的基礎上,結合線路復測、分坑放線、基坑開挖、鋼筋綁扎、模板安裝、混凝土澆筑與養護、模板拆除、回填土與基礎防護這幾項主要施工環節的關鍵技術要點的把握與落實,提升了輸電線路基礎工程的施工質量水平,施工現場安全性也得到了更好維護,為110kV 輸電線路工程建設工作的更好展開提供了更為優質的條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