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耀文
(合肥誠達交通工程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安徽合肥 230000)
(1)圖像采集和預處理。為了更好地進行瀝青路面的檢測,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充分認識對圖像采集工作在瀝青路面檢測過程中發揮的價值,選擇性能較好的工具,確保后續工作能夠順利進行。選擇圖像處理技術的過程中,在確保該技術具有先進性的同時,還需要考察其是否滿足體積小、結構緊密的特點。此外,圖像處理技術還應當具備一定的靈活性,能夠在瀝青路面的監測工作中充分發揮其價值[1]。
(2)道路基層裂縫檢測。城市瀝青道路出現路面裂縫的原因一般包含以下3 個特點:①圖像中裂縫像素灰度比周圍環境像素灰度低。②圖像中瀝青道路的斷裂像素相連。③圖像中裂縫的像素具有線性特征和方向。因此,在進行實際瀝青道路問題處理的過程中,工作人員應當充分結合裂縫的特點,在完成圖像采集和預處理等相關工作基礎上進行后續的工作,同時要確保問題處理具有科學性。由于圖像處理工作可能存在安全隱患,因此工作人員應該根據道路的實際情況建立路面基層裂縫檢測模型,優化檢測工作的流程。
(1)平整度的檢測原理。在車輛行駛的過程中,可以十分直觀地感受到整個道路的建設情況和平整性,更好地了解路面的整體品質和車輛行駛的實際舒適程度。基于此,相關施工企業和施工人員應該以提升路面平穩度和行車感受作為瀝青路面建設準則[2]。目前,大部分施工單位會運用連續式平整度儀來開展路面的檢測工作,為了提升路面平整度檢測工作的效果,相關人員應該加強對連續式平整度儀器檢測標準的了解。
(2)平整度的檢測要點。工作人員在進行路面平整度檢測時,應該加強對以下幾個影響因素的考察,有效降低檢測結果誤差。①牽引速度。在進行路面平整度檢測時,工作人員應該加強對小側輪的使用與控制,由于小側輪沒有足夠的重量,如果操作速度較快,很有可能出現顛簸騰空的情況,導致范圍內路面的檢測效果受到影響,因此,工作人員應該保證小側輪的速度,避免其出現顛簸問題。②牽引架的連接。工作人員應該使用尼龍繩實現牽引架與汽車之間的連接工作,避免出現汽車速度變化而撞向牽引架的問題。③對測量路面的處理。在路面檢測過程中,平整度是十分重要的內容,因此工作人員在測量時應該避免施工單位使用壓路機進行壓路的情況,避免因壓路機的使用而造成的小石子嵌入瀝青路面的現象,進而影響后續的檢測結果。
(1)采用鉆芯法的檢測。路面的壓實度檢測是十分重要的,通過壓實度測試,可以更好地檢測路面的內在質量,了解路面的抗壓能力以及實際耐用度,有助于對瀝青路面進行綜合評判。如果瀝青路面的壓實度沒有達到相應標準,容易導致車輛通過時出現不平整的情況,影響交通的正常運行。為了更好地保障路面的質量,應該使用相應的核子密度儀,優化道路的建設質量[3]。
(2)采用核子儀法檢測。核子儀法是十分重要的密度檢測手段,目前被廣泛運用于瀝青路面的檢測之中,通過對比分析相關的路面密度,可以有效地檢測出路面的平坦度。工作人員應該加強對其檢驗原理的了解,明確其檢測原理是對路面產生放射源以及放射量的不同從而進行檢測,保障檢測的科學性。隨著檢測技術的提升,在進行核子儀法進行路面平整度檢驗時,還應該注意控制路面的樣本,加強路面的均衡性對比。
(1)摩擦系數檢測方法。瀝青路面除了要具備平整性和高密度之外,還需要具備一定的抗滑性,尤其是在出現惡劣天氣的情況下,輪胎在路面上所產生的附著力會遭到一定破壞。因此,要通過檢測摩擦系數的方式,提高車輛行駛的安全性。在雨雪潮濕環境中,采用橫向摩擦系數測試法進行檢測具有一定的科學性,該方法主要通過獲取潮濕環境下路面的摩擦系數,判定車輛能否在行車過程之中保持安全。在檢測時,首先要注意擺錘的位置以及滑動長度并進行校對,還要保持儀器處于水平狀態,確保車輛保持勻速駕駛,工作人員需要按照正規的測量程序,進行逐一校對。
(2)構造深度檢測方法。構造深度檢測法對瀝青路面而言是一種較為宏觀的檢測方法,主要檢測目標是路面層的粗糙程度。構造的深度越大,則說明瀝青路面的抗滑性能就越好。在測定時通常會采用激光構造深度檢測儀進行測量,假如沒有相關專業的設備設施,建議運用鋪砂法這種傳統檢測方式來開展測量工作(表1)。在檢測時,首先要保證瀝青路面不能存在浮礫,然后在路面之間的縫隙填滿砂礫,此環節對于SMA 系列構造較深的路面,能夠得出理想的效果,在測試時還要保證砂面徑量規則,在量取直徑時應量取兩個方向的平均值,這樣才能保證測試結果的準確性。

表1 手工鋪砂測構造深舉例
現階段,設計問題是城市道路瀝青路面出現病害的主要原因之一,通常是由于前期設計不當所導致的,主要受到以下兩方面的影響而造成路面病害現象。首先是設計的規范性,基于柔性路面國家設計規范標準,在設計時應當充分考慮允許回彈彎沉、彎拉應力以及剪應力三方面的因素。由于設計人員沒有在設計工作開展之前做好路面相關資料的采集工作,導致部分瀝青路面的設計方案缺乏規范性。因此,設計人員必須要加大對于區域間交通車輛調研工作,充分考慮路面的超載問題。其次是瀝青混凝土配合比放入設計問題,在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到目標配合比、生產配合比、驗證測試以及試拌鋪設等4 個要素[4]。
施工環節是導致瀝青路面使用性能好壞的關鍵,由于部分瀝青質量在施工開始之前就存在一定問題,因此導致瀝青路面的施工質量受到直接影響。一些地區由于受到經濟以及環境的限制,通常會選擇價格相對較低的瀝青材料,無法確保瀝青的質量滿足實際工程要求,并且沒有對地區交通流量變化和瀝青使用年限等問題制定合理的規劃方案,導致道路在后期使用過程中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
外界環境因素對瀝青路面質量的影響也極大,主要受到氣候和其他道路施工項目的影響。就氣候方面而言,低溫和溫度疲憊都容易造成城市道路瀝青路面產生裂縫,低溫環境裂縫就容易使瀝青材料變得堅硬并可能產生收縮的現象,而日溫差較大的地區,溫度在短時間之內所產生的變化,會致使瀝青路面層對于溫度的應力會下降,并產生疲憊的現象。因此,就會減短瀝青的使用壽命,并出現裂縫等現象[5]。
(1)設計方面。基于瀝青道路路面所產生的諸多病害問題,應采用預防為主的方式,進一步提高工程設計質量,從源頭把控,減少日后投入運營所產生的安全問題。在設計時應注意以下5 個方面:①在半剛性路面設計環節,要選擇抗沖刷性能較高,干縮系數與濕縮系數較低并且抗拉強度較大的原材料,作為基層,這樣可以進一步提升瀝青路面的穩定性。②要選擇松弛度比較好的瀝青作為路面層,這樣才能從源頭把控路面整體的質量問題。③盡量選擇針人度較高的瀝青作為瀝青路面基礎材料。④選擇密度較高、較為結實的瀝青混凝土作為攪拌材料。⑤重視前期資料的收集工作,保證路面最大承載量。道路瀝青混凝土配比設計參考見表2。

表2 道路瀝青混凝土配比設計參考
(2)施工方面。在施工方面首先要注意混合材料的配比問題,例如瀝青混合材料的含水量問題,一定要將混合材料的含水量控制在壓實需要的最佳含水量之內。在施工過程中,要嚴格按照規定步驟執行,在半剛性基層碾壓工作完成之后,要及時做好路面的養生工作,在完成相關環節之后立即開展瀝青乳化工作,做好路面的透層或者封層工作。在鋪設瀝青層時,要注意兩方面的問題,一是瀝青針人度,二是延度指標。天氣溫度較高時,在選擇瀝青的標號環節要選擇比標準范圍稍微低一點的標號。
(3)養護方面。瀝青路面的養護工作同樣具有重要的作用,為了降低路面使用過程中的病害發生率,應加大路面的維護與保養工作,在進行此環節之前首先要做好對于瀝青路面的使用分析,根據具體的使用情況以及自然環境的影響進行綜合判斷,然后選擇相適應的路面材料進行防治和修補,避免道路壽命的縮短,以及縮小病害可能擴大的范圍。在修補的過程中,應進行仔細的勘察,對于極小和極有可能發生的病害予以防范,避免因路面安全問題而造成的經濟損失,最大程度上節約養護成本投入,確保道路后期運行的安全性。
路面裂縫是常見的路面病害,因此要加大防范力度,通過科學的補救方式進行處置。首先,要對路面產生裂縫的原因進行調查,假如是由于路面基層溫縮或者干縮所造成的橫向與形象的裂縫并在6mm 范圍之內,可通過使用鐵刷,將產生的裂縫清理干凈,采用壓縮空氣的方式處理沙塵,最后使用熱瀝青或者已經經過乳化的瀝青,采取填縫的方式將其完全封死。在填縫時需要考慮到道路整體的和諧性與美觀性。假如裂縫超過了6mm 以上,則可以采用青砂石與細料式瀝青相混合的方式,在充分搗碎壓實后用烙鐵進行封口,然后鋪灑上均勻的砂礫或者采用改性乳化瀝青對路面裂縫處進行封層。
路面坑槽作為常見的路面病害現象,應當首先要對產生的坑槽進行深度以及范圍的測量,從而確保修補處置工作的準確性。通過圓洞補方的方式,確定好與路面中心線或垂直修補坑槽的輪廓線,然后根據顯示范圍進行填補工作。在開槽時,首先要穩定坑底的部分,深度要大于坑槽的最大深度,并且槽壁要始終保持垂直。其次要做好槽底雜物的清除工作,將開好槽坑內部范圍之中的雜質充分清理干凈,在坑槽底部和內壁周圍刷上粘層油,并填入瀝青混合材料,從而進行充分的壓實。
導致路面沉陷的原因多數是由于瀝青道路面層不均勻而產生的裂縫和輕微下沉情況。面對這種情況,首先要對沉陷部分進行充分的清理,通過鋪灑粘層瀝青的方式,將沉陷部位與原道路高度保持平齊。假如是由于基層結構遭到自然災害的破壞從而產生的嚴重沉陷現象,應通過勘察水文地質情況的方式,將基層進行充分修復后再完成面層的修復工作。針對部分礦料已經產生松動的情況應當首先將松動礦料清理干凈,再對坑槽進行充分的修補和加固處理。
綜上所述,導致瀝青路面出現問題的因素較多,在檢測時要從路面的平整度、瀝青路面的壓實度、抗滑性能以及礦料級配合瀝青用量等方面綜合衡量,以保證瀝青路面的實用性。在對病害處置方面,首先要提高預防意識,在設計和施工環節就要進行良好的把控,并通過后期的維修和保養工作,進一步延長瀝青路面的壽命,減少對于建設成本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