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艾均




摘要 在對南寧地區花境進行深入調查與分析的基礎上,采用現場觀測與層次分析法(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相結合,從觀賞性、適應性、低維護性3個方面對花境植物進行適宜性評價,篩選出33種適應南寧地區高溫高濕氣候特點、維護成本相對低的花境植物,為地區花境景觀可持續發展提供理論基礎。
關鍵詞 花境;植物材料;適宜性評價;南寧地區
中圖分類號 S688.3???? 文獻標識碼 A????? DOI:10.12008/j.issn.1009-2196.2022.03.021
A Survey and Suitability Evaluation of Flower Border Plants in Nanning, Guangxi
WEI Aijun
(Nanning Mingyue Lake Xiangsihu Park, Nanning, Guangxi 530007, China)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an in-depth survey and analysis of flower borders in Nanning, Guangxi the suitability of the flower border plants were evaluated in terms of ornamental value, adaptability and low maintenance by using field observation an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methods. Of the flower border plants 33 were adapted to the high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climate of Nanning at a relatively low maintenance cost and were selected, which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 opmentof the regional flower border landscapes.
Keywords? flowering borders; plants; suitability evaluation; Nanning area
花境形式發源于中世紀的英國,其憑借著自然的造型、豐富的四季景觀、紛呈的色彩、獨特的經濟優勢倍受青睞。近年來隨著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不斷推進,人民不再只滿足于單調的綠色植被景觀,而是更為關注和喜愛具有豐富色彩的觀花植物所營造出的空間形式,為花境的推廣及應用提供了廣闊的平臺。廣西南寧市為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域,光照、降水等自然優勢突出,生態植被資源豐富,城市綠化獨具特色,在花境景觀建設上具有明顯優勢[1-2]。但花境的營造在南寧起步較晚,發展時間尚短,優秀建設案例較少,有關花境植物應用評價與設計策略的研究成果更是鮮有,加之夏季存在高溫高濕氣候、病蟲害等,南寧景區間花境設計的植被品類選擇差異化不明顯、重復率略高,花境季相單一、延續性不強、經濟性較低。當前,國內對花境的研究較少,大部分研究人員更注重花境的發源、類型[3],植物的分類及配置原則[4];近年來,雖有部分學者逐漸開始建立針對花境植物的生態適應性和功能性的多方位綜合評價體系[5],但有關植物應用后的生長情況及觀賞效果、維護手段的研究仍不多見。因此,在花境景觀營造時,對花境植物品種的選取、配置,花境空間層次設計、季相延長、花卉對整體環境的適應性、后期養護等方面進行深入的研究顯得尤為重要。本研究對南寧地區花境應用植物進行調查及適宜性評價,篩選出適合南寧地區花境應用的植物種類,為自然氣候相近地區的花境植物品種選擇及花境景觀營造水平提升提供參考。
1 調查區域概況與研究方法
1.1 調查區域概況
南寧市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素有“中國綠城”美名,是廣西政治、經濟、文化、教育核心區,其作為國家“一帶一路”銜接東南亞地區的重要門戶城市的同時也是泛北部灣經濟、大湄公河次區域、泛珠三角等多區域合作的交匯點。南寧位于廣西南部偏西,在北回歸線南側,總面積22100 km2,地理坐標東經 10822,北緯2248,全年氣候溫和濕潤,陽光充足,雨水量充沛,年平均氣溫在22℃左右,夏濕冬干,炎熱期長,故而青山環繞、碧水長流,植被生長環境優越、綠化覆蓋率高,物產資源豐富。但大多數地區土層比較淺薄,土壤相對貧瘠,給當地花境營造帶來挑戰。
1.2 研究方法
1.2.1 樣地選擇與調查在對南寧地區城市綠地廣泛調查的基礎上,選取花境栽植區域較多的調查樣點(廣西農業科學院、南寧園博園、人民公園、花卉公園、南湖公園)進行實地考察,進行為期一年的按季節劃分的多次調研考查(表1)。
通過現場記錄各個調查樣點(花境)的花境植物種類以及株型、花期、色葉期等觀賞性指標,目測每種花境植物耐高溫、耐寒、耐濕等環境適應性,并調查養護頻度、更換頻率、抗病蟲害能力等。
1.2.2 層次分析法采用層次分析法(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進行花境植物適宜性評價。首先建立花境植物綜合評價模型,確定各指標權重,對觀測的指標進行定量評價,計算指標分值并進行分級,從而獲得花境植物適宜性評價結果。
1.2.2.1 花境植物綜合評價模型的構建及權重確定根據花境植物觀賞性、適應性、低維護性及其指標因子之間的隸屬與相互關系,構建花境植物適宜性評價指標體系(表2):目標層(A)是花境植物的適宜性評價;準則層(B)為制約、限制花境植物適宜性的因素,選擇觀賞性、適應性與低維護性3個因素作為評價準則;指標層(C)體現具體的選擇標準,參考前人關于植物景觀的評價方法[6-15],選擇10個性狀指標。以問卷的形式確定各指標因子間的相對重要性,向30名南寧市園林學教師、行業從業者搜集數據,構建矩陣。運用 SPSS 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分析和一致性檢驗,得出各層次各指標權重值(表2)。
1.2.2.2 指標分值的計算在廣泛征集專家意見的基礎上,根據花境植物觀賞性、適應性與低維護性,對應評價指標體系的各指標層因子,設定具體的評價標準(表3)。
1.2.2.3 分級標準采用花境植物適宜性評價指標體系對調查觀測的花境植物進行量化評分,評分結果為1~2分的植物劃分為南寧地區適宜性弱的花境植物,評分結果為2~4分的植物劃分為南寧地區適宜性一般的花境植物,評分結果為4~5分的植物劃分為南寧地區適宜性強的花境植物。
2 結果與分析
2.1 南寧地區花境植物種類分析
在花境建設中,最常應用的植物材料主要有一、二年生花卉及花灌木、多年生草本、針葉樹4大類。
調查結果顯示,被調查區域現使用花境植物約97種,53科90屬。其中,多年生草本共有47 種,占48.45%,占比排名第一;花灌木19種,一、二年生花卉13種,二者數量差距不大,分別占19.59%、13.4%;針葉樹4種,占4.12%。另有小喬木6種,高喬木5種,半灌木2種,一、二年生草本植物1種,占比分別為6.19%、5.15%、2.06%和1.03%。多年生草本植物的高占比進一步體現了其在花境景觀建設中不可或缺的地位。
統計數據表明,多年生草本植物憑借其環境適應優勢及較高的經濟性,是南寧地區花境植物材料的中流砥柱;花灌木的優勢是便于修剪、群體效果美觀;而一、二年生花卉因形態各異、色彩豐富、藝術效果極佳,也常被應用到花境之中。
2.2 基于 AHP 層次分析法的花境植物適宜性評價
采用花境植物適宜性評價指標體系對調查觀測的花境植物進行量化評分,得到97種花境植物的適宜性評分結果(表4),評分結果與觀測結果基本保持一致。其中紫葉狼尾草、象草、印度榕、小蚌蘭、紅葉石楠等33種花境植物評分結果為 4~5分,可劃分為南寧地區適宜性強的花境植物;劍麻、棕竹、假連翹、三角梅等59種花境植物評分結果為2~4分,劃分為南寧地區適宜性一般的花境植物;薰衣草、荷蘭菊、金魚草、落新婦、佛甲草等花境植物評分結果為1~2分,不適宜南寧地區種植、推廣。
33種南寧地區適宜性強的花境植物,占總數的34.02%。其中有宿根花卉4種,灌木9種,以禾本科的觀賞草,以及錦葵科、天門冬科、桃金娘科、五加科的觀花、觀葉灌木或喬木為主。這類花境植物株型緊湊,適應性強,耐高溫和高濕氣候,養護管理需求低,觀賞期長,各具觀賞特色,如紫葉狼尾草未開花前由紫色葉子裝點花境之美,花后飄逸的花序柔化了花境的邊界;紅葉石楠彌補了南國缺乏色葉灌木的空白;藍雪花具有觀賞植物不可多得的藍色,點亮了整個花境。上述植物在較好地兼顧觀賞性、抗逆性、低維護成本3個花境植物選擇原則的基礎上,能凸顯亞熱帶植物特色。
59種南寧地區適宜性一般的花境植物種,一、二年生草本花卉占23.73%,喬灌木占25.42%,此類植物大部分觀賞效果好,但管護要求較高,尤其是南寧夏季時間長,高溫高濕氣候時期長,大大增大了一、二年生草本花卉的維護成本。
薰衣草、荷蘭菊、金魚草、落新婦、佛甲草等花境植物評分結果為1~2分,其中:薰衣草原產于地中海型氣候地區,夏季干爽炎熱、冬季溫潤雨量適中的地中海型氣候為喜干怕澇的薰衣草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繁育環境。而與地中海氣候地區不同的是,南寧為亞熱帶季風氣候,潮濕天氣居多,全年平均降雨量近1300 mm,逆境導致薰衣草花量少,花小,無法越夏;荷蘭菊、落新婦喜冷涼,秋季生長期無法適應南寧高溫高濕氣候;金魚草大部分喜冷涼氣候,近年來市場普遍栽培棒棒糖系列的金魚草,冬季南寧濕冷連綿,連作與氣候導致金魚草疫病等逐漸嚴重,影響花的觀賞效果;佛甲草在南寧地區也無法在室外越夏。
3 討論與結論
南寧地區33種適宜性強的花境植物,如紫葉狼尾草、小蚌蘭、花葉蒲葦、馬纓丹、藍雪花、朱蕉、鳶尾、廣西火桐、朱瑾、孔雀木、紅花檵木等,可用于營造景觀效果較好、持續性較強的花境,占評價植物總數的34.02%;但在南寧各景區花境中,此類植物出現頻率較低。因此,在花境種植時,建議設計人員能全面了解植物生態習性,增加對南寧環境具有高適宜性的植物的應用,從長遠角度確保花境具備較高經濟價值,同時還能使花境呈現四季有景可觀的動態季相變化。
59種加權評分在2~4分的花境植物中,天竺葵、紫茉莉、虞美人、紫羅蘭、百子蓮、繡球等植物花朵形狀各異、色彩豐富艷麗,群體搭配觀賞效果極佳,最能突出花境主題及亮點。鳳仙花、白晶菊等,雖然為一、二年生草本花卉,但是局部點綴,可使花境色彩協調,整體視覺效果更佳;部分植物具有觀葉特性,葉形各樣,風韻各異,能滿足較多花境的造景需求,如黃金串錢柳、金葉石菖蒲、銀葉菊等;部分植物抗性強,可實現花境的低成本維護目標,如劍麻、棕竹、假連翹、蝎尾蕉、琴葉榕等。
薰衣草、荷蘭菊、金魚草、落新婦、佛甲草等花境植物不適宜在南寧地區生長,在花境植物選擇中建議謹慎使用。
參考文獻
[1]? 王美仙.花境起源及應用設計研究與實踐[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 2009.
[2]? 孫明艷, 周錦業, 金彪, 等.桂南地區夏季花海植物應用綜合評價與種類篩選[J]. 西南農業學報,? 2019, 32(6):1366-1375.
[3]? 吳滌新.花卉應用與設計[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 ,1993.
[4]? 余樹勛.花園設計[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 1998.
[5]? 劉洪見, 黃建, 張旭樂, 等.花境植物分級評價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農業網絡信息, 2010(6):45-48.
[6]? 金彪, 孫明艷, 李海防.基于 AHP-模糊綜合評價法的桂林“兩江四湖”旅游景區植物景觀評價[J].北方園藝 , 2017(1):203-207.
[7]? 康秀琴.基于 AHP 法的桂林市8個公園綠地植物景觀評價[J].西北林學院學報, 2018, 33(6):273-278.
[8]? 李麗莉, 和太平.基于 SBE 法和 AHP 法的南寧市花卉公園植物景觀評價[J].林業調查規劃, 2020, 45(2):187-194.
[9]? 曾拓.基于 AHP 法與 SBE 法的湖南大學校園植物景觀評價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 2019.
[10] 翁殊斐, 柯峰, 黎彩敏.用AHP法和SBE法研究廣州公園植物景觀單元[J].中國園林, 2009, 25(4):78-81.
[11] 陳翠玉, 楊善云, 嚴莉, 等.基于 AHP 的柳州市居住區植物景觀評價體系構建[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 2014, 34(6):134-140.
[12] 劉超.基于 SBE 法的長沙洋湖濕地公園植物景觀評價研究[D].長沙: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2015.
[13] 雷金睿, 辛欣, 宋希強, 等.基于 AHP 的海口市公園綠地植物群落景觀評價與結構分析[J].西北林學院學報, 2016 , 31(3):262-268.
[14] 王克克.基于 AHP 的沈陽市五里河公園植物景觀評價研究[D].沈陽:沈陽農業大學, 2017.
[15] 唐東芹,楊學軍, 許東新.園林植物景觀評價方法及其應用[J].浙江林學院學報, 2001(4):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