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9日,拼多多發布2022年第二季度財報。財報顯示,拼多多二季度的營收為314.4億元,同比增長36.42 %,凈利潤為88.96億元。
對此,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認為,在當下錯綜復雜的經濟和防疫大環境下,拼多多仍然取得了如此高速增長和健康盈利,這意味著:在堅守“本份”價值觀、立足農業的“長期主義”長遠發展戰略的道路上,拼多多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
拼多多本季度連續發布多項補貼政策和紓困舉措,助力平臺商家提質增效。“618”期間,平臺手機、家電、美妝和日化等制造業品牌均實現翻倍增長。
拼多多財務副總裁劉珺表示,部分推廣和農業項目延期、差旅商務活動減少等偶發性因素短期內影響了本季度整體費用,因此不應將本季度的盈利作為未來季度的參考。
拼多多二季度的在線營銷技術服務和交易服務收入實現穩健增長,總營收為314.4億元,同比增長36 %。
對此,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絡零售部高級分析師莫岱青表示,在疫情影響和經濟下行嚴峻壓力大環境下,拼多多營收規模超300億的體量,實屬不易。從增速上來看,營收同比增長36.42 %,環比增長32.1 %,相較一季度有所回升明顯。拼多多此次未公布用戶規模,此前阿里巴巴也是如此。由此可見,電商巨頭已從注重用戶數量轉移到注重用戶質量上。在國內增量市場見頂的情況下,拼多多注重在存量市場的開拓,服務好存量用戶對其營收的增長起到推動作用。加上品類的擴充、品牌的擴建等舉措,并且立足農業,拼多多的營收增長點將進一步釋放。
此外,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百聯咨詢創始人莊帥認為,拼多多通過對農業的持續投入建立了較強的“品類門檻”;其次在社區團購取得階段式勝利,進入“決賽圈”的還有多多買菜、美團優選、淘菜菜、興盛優選;三是京東裁撤暫時放棄下沉市場,拼多多在下沉市場的競爭減弱。這些因素都有利于其業績增長。“618”對拼多多有一定的推動作用。未來的增長點仍然在農產品品類,同時在品牌商家的增長帶來的消費,以及一二線城市的消費增長。
在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鮑姆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鮑躍忠看來,受疫情影響,線上增長快于線下增長速度,上半年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到了25.9 %,比2021年提高將近1 %,整體的速度在增長。在這種情況下,拼多多也呈現出比較快速的增長。
“拼多多雖然是早期從下沉市場起來的,但是因為消費人群足夠海量,因此下沉和不下沉的邊界其實沒那么明顯。這倒是形成一種平衡:一二線城市消費和三四線城市消費(甚至五六線七八線小縣城或者農村)互相反哺,這也是其營收增長的一個重要原因。”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陳虎東指出。
二季度拼多多凈利潤為88.96億元,較2021年同期的24.146億元增長268.44 %。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為107.763億元,比同期的41.253億元增長161 %。自2021年二季度以來,拼多多已經連續五季度實現盈利。莊帥表示,這說明作為平臺模式,拼多多有很強的盈利能力,目前從業務模式來看,該盈利可以持續。
莫岱青指出,拼多多繼續保持盈利這一定程度上與控制營銷費用的舉措有關。2021年前3個季度,拼多多對營銷費用進行控制,連續3個季度環比下降。而4季度營銷費用同比下降23 %。2022年一季度也同比下降14 %。本季度營銷費用為113.4億元,占收入的比例從2021年同期的45 %降到36 %。也正因為這樣,拼多多撕掉了“燒錢”的標簽,并繼續投入研發。另外從二季度財報看,特別是在疫情影響下,阿里、京東、拼多多都呈現向好趨勢,說明消費市場依然具有韌性,消費信息在逐漸恢復。
在陳虎東看來,拼多多的凈利潤翻番,有比較多的原因,例如供應鏈的支撐作用,下沉市場的疫情對其影響比較小,農村電商的接受度提升了一點,從而導致下沉市場在電商平臺上的消費和社交頻率高了不少等。
在陳虎東看來,電商的競爭目前基本上不在前端了,銷售投入或者營銷等手段不如夯實基本盤,真刀真槍地搞基礎設施,供應鏈就是電商轉型的最大基礎設施,這一步,拼多多通過押寶農村供應鏈是很好的一步棋。重投農業和發力供應鏈,本身就是一體化的,做農業,就要做供應鏈,因為前端的消費者群基本上都是來自于下沉市場。農村市場的物流設施、售后保障、低端產品等弊病,需要供應鏈來提升整體的效力。
“供應鏈市場中,有一種模式叫共配,就是不同客戶的產品相互搭著配送,因為即使客戶不同,但是終端很多都是重合的(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終端生態,其實目前還是比較低級的)。一個客戶是產生不了盈利的,一群不同客戶的共配那就是個大市場。因此農村只要將供應鏈做好了,也是這種道理,很多消費生態就會出來,很多東西都可以“搭著走”了。不止是拼多多重倉農業,或許所有的電商都應該考慮一下農業的問題了。”陳虎東繼續補充道。

無獨有偶,鮑躍忠則認為,拼多多抓住了農村板塊的機遇并持續不斷地對其加碼,這方面的投入是值得其他平臺關注的。從頭部三大平臺阿里、京東、拼多多看,農業板塊上的優勢確實被拼多多抓住了。
“農產品可以從這幾方面去看:①它對提升用戶的活躍度會帶來比較強的幫助;②這幾年隨著消費者消費結構的改變,農產品特別是沒有經過加工的農產品成為消費的主體,在這種情況下,農產品市場也在呈現比較快速的發展。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能抓住農產品這樣的機遇,對企業的發展確實能帶來非常重要的幫助。”鮑躍忠解釋道。
莊帥指出,拼多多現階段的挑戰分為兩部分:一是面臨直播電商和即時零售平臺的挑戰,直播電商有抖音、快手、點淘等,即時零售平臺包括美團、達達集團等,同時叮咚買菜、本來生活等生鮮電商也給拼多多帶來競爭;二是消費分層對于品牌商品消費需求的挑戰。
陳虎東表示,重倉農業,不止拼多多能干,其他的很多電商也可以干。另外,農業市場有很多深耕的企業,也在做供應鏈,但是沒有電商的基因,所以名頭沒那么大,然而不能說人家做的不好。反過來說電商做供應鏈,基礎還是比較薄弱的,除非深耕多年,做好做實體吃苦的準備,否則在農業方面想正常賺快錢,基本上做不到。農業是一塊硬骨頭,需要多方參與,但是踏實肯干是前提。
鮑躍忠則表示,農產品已經成為拼多多的優勢,但它是平臺化的運作方式,也就是提供三方平臺服務式的運營模式,這也就會制約它。比如出現質量不穩定等問題,這就需要拼多多在下一步去重點努力,解決好這方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