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通
近日,以“開放、創新、融合、共贏”為主題的2022年算網融合產業發展峰會在京成功召開。在“零信任產業發展論壇”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技術與標準研究所正高級工程師段世惠發表了《5G在工業中應用的討論》主題演講。
2018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2019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向“2019工業互聯網全球峰會”賀信中指出,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加速發展,工業互聯網技術不斷突破,為各國經濟創新發展注入了新動能,也為促進全球產業融合發展提供了新機遇,中國高度重視工業互聯網的創新發展。
2020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向“2020中國5G+工業互聯網大會”賀信中指出,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推進,信息技術日新月異。5G與工業互聯網的融合將加速數字中國、智慧社會建設,加速中國新型工業化進程,為中國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為疫情陰霾籠罩下的世界經濟創造新的發展機遇。
2021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充分發揮海量數據和豐富的應用場景優勢,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
5G+工業互聯網和512工程推進方案實施2年以來,5G與工業融合應用的發展環境、技術標準、基礎設施、應用探索、創新生態等5個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截至2021年10月底,5G基站總數超過129萬個,虛擬專網、混合虛擬專網、獨立專網3種組網模式逐步清晰。
5G+工業互聯網聚焦十大重點行業,20個典型應用場景。其中,十大重點行業包括電子設備制造業、裝備制造行業、鋼鐵行業、采礦行業、電力行業、石化化工行業、建材行業、港口行業、紡織行業、家電行業。
5G對于行業支撐能力的變化方面,有著名的三角形———ITU 5G三大場景:mMTC,URLLC,eMBB。
5G系統設計上的缺陷
原生的5G系統在設計上還是為TOC考慮的,對于行業業務特性并未在設計初期就加以充分考慮。工業互聯網是開展5G應用較為廣泛的領域之一,但5G并不能很好地支持工業業務場景,目前URLLC、mMTC支持仍偏弱。5G支持工業互聯網的應用更多還是在EMBB場景下實施,后續5GAdvanced系統不斷地用“打補丁的方式”去做彌補和增強。
5G系統太復雜
技術越來越先進,功能越來越強大,系統的復雜度也在大幅增長,大量功能被堆積,但并不一定意味著能為工業用戶創造出更多的價值。
對于大部分工業領域應用,5G系統功能和資源配置都會顯得冗余,缺乏定制性、高性價比性和增值性。
行業壁壘難以突破
行業里面尤其是垂直行業的網絡設備都是根據自身業務的特點,保持封閉性。為了保護投資,延續傳統運維操作習慣,是否需要進入到行業里。
很多工業場景對數據保護提出了較為嚴格的獨立性要求,數據不出園區等,對5G系統的絕對可信、可靠性能和安全性仍有質疑。很多企業都抱著觀望的心態,看別人的試驗結果,誰都不愿先充當“試驗小白鼠”。
運營模式問題
傳統ToC模式是流量為王,傳統電信運營商商業模式強調集中式規劃、采購、建設、部署和系統管控營銷等,各個電信運營商試圖獨自牢牢抓住“規、建、維、優、營”的每一個環節,因此傳統模式是比較封閉且獨立定義和演進的,當前5G商業模式還是沒能脫離傳統“集中式、封閉式”的模式。
未來,“分布式、開放式”新電信商業模式,實現基于多方聯合開發、分布式共建共享和共管控共運維,由“賣網絡”向“賣服務”轉變。
成本問題
5G的使用成本嚴重影響了5G使用的深度和廣度。在資費方面,ToC模式是按流量收費的,流量為王已經不現實,ToB沒有一個比較好的收費模式。
在頻譜方面,頻譜是國家的資源,主要掌握在運營商手里,要用就得交錢,怎么收費,也沒有一個好的規定。有人可能會說,我可以用5G NR-U,但現有5G NR-U的標準、產品和生態都不成熟。
在設備部署方面,5G最大的問題是在室內穿透能力太弱,如果要在室內使用5G,勢必要部署大量的室分和皮站,比WiFi 6部署AP貴太多了。
5G與WiFi 6對比
5G宏基站的單價約為15萬人民幣,企業園區建設成本為50~100萬人民幣。5G室內分布式系統預計將不低于萬元級別,5G其他網絡配套設備(MEC根據功能200萬~500萬)。
WiFi 6網絡的建設主要考慮無線接入環節,其網絡設備的成本較低,企業級AP千元量級,家用級AP百元量級,并且未來價格將進一步下降。5G行業網絡目前主要由運營商負責部署及運維,其部署周期通常在4~5個月,復雜場景甚至長達1年以上。WiFi 6可以快速地建立企業自有網絡,家庭及中小型企業部署以天計算,大型行業部署周期通常在3個月以下,并可以快速根據業務變更構建需要的網絡結構,滿足企業定制化的需求。
當前5G應用存在的問題和挑戰
在總體規劃方面,企業對5G在企業中的應用,建設內容不清晰,無法制定總體規劃。雖然已有部分企業積極探索,但是大部分企業仍在觀望,缺乏政策系統性引導。
在技術與產業方面,全球均在探索5G在工業中的應用,未有成功經驗可借鑒。5G技術不斷迭代,5G在工業領域的場景技術需求仍在積極探索。5G現有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大多針對工業制造流程的某一環節,尚未形成綜合性方案。工業細分行業差異大,不同工廠的建設方案及5G場景應用方案定制化程度高。
在資金投入方面,5G在工業領域未形成規模化應用,現階段芯片、模組成本相對較高,企業前期建設投入大。5G在工業中的應用需要長期投入,且收益快速顯性化不高。
在生態環境方面,5G在工業中的應用由工業企業、基礎電信企業、解決方案提供商等多方參與,商業模式尚未形成。在“5G+工業互聯網”領域的人才問題,至今仍然存在。
第一是以需求為導向,建設5G需要滿足企業實際場景的需求。企業的需求包括:提質、降本、增效、安全、綠色等。
第二是技術可行,與工廠現有技術融合互通,實現網絡覆蓋、互聯互通、靈活機動、安全可靠。
第三是成本可控,建設和運維成本企業可接受。工業企業可以承受的成本差距很大,需要網絡服務更加靈活適配工業企業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