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VR實訓基地承載了可持續發展“實訓課程研發、專業技能實訓、資源共享及社會服務”等教學實訓價值與社會服務價值。文章結合醫衛類專業的特點和VR技術的發展現狀,闡述了高校VR實訓基地建設背景及內容,提出了以資源共享平臺為核心,以專業VR實訓中心、公共VR實訓中心、VR研創中心、VR體驗中心為支撐的建設方法,分析其可能帶來的經濟效益,為高校VR基地建設和信息化改革提供借鑒。
關鍵詞∶醫衛類專業;VR;基地建設;實訓教學中圖法分類號∶TP391??? 文獻標識碼∶A
Application of VR technology in construction of medical and health professional training and teaching bases DU Yiying
(Changde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Changde,Hunan 415000,China)
Abstract:The VR training base carries the value of teaching training and social services such as “training cours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fessional skills training, resource sharing and social services”.The article combines the characteristics cof medical and health majors and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VR technology, discusses the backgrournd and cont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VR training bases,proposes a construction method with tle resource sharing platform as the core and the professional VR training center, public VR training center,VR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center, and VR experience center as the support, and analyzes that it may bring economic benefit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VR bases and ir formatization refor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medicine and health,VR,base construction,practical teaching
1建設背景
針對目前醫衛類專業在實訓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三高四不”(高危險、高成本、高污染、不可及、不可逆、不可達、不可觸)問題,應用VR(VirtualReality)技術進行教學,可以彌補醫衛類專業在傳統實訓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1.1解決傳統模擬人教學中的視覺盲點問題
傳統醫學護理實訓教學常常通過模擬人進行技能訓練,但模擬人存在一些無法展現的視角盲點、不能展現層次清晰的人體解剖結構,給教學帶來困難[1~2]。而VR實驗可呈現三維場景和視圖,創造出一個逼真的虛擬環境,并能靈活地將病理、生理、解剖、臨床等知識融合在虛擬場景中,以人機互動的方式讓學生掌握醫學護理知識。
1.2規避教學過程中的倫理問題
通過VR實驗教學平臺,采用圖片、空間信息、VR等表達方式,可將真實實驗平臺無法模擬的場景以生動形象的動態模型展示出來,從而規避由于患者維權意識增強、醫療糾紛增多等導致的臨床實踐少的現實問題,而且具有無損傷、可重復和可指定等優勢。
1.3解決教學效率低和學生技能實訓效果差的問題
VR實驗教學平臺通過結合自主學習APP可實現課上教學與課后訓練的無縫對接,模擬逼真的臨床場景,構建具有情景化、沉浸式的交互訓練空間,通過訓練過程智能反饋、講評過程智能分析以及考試過程智能評判等功能,使教學內容生動形象,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解決缺乏輔助教學資源及實訓效果受到限制的難題。
2建設目標
基地建設旨在以立德樹人、促進師生全面發展為目標,根據學校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特色,將VR資源與傳統教學資源及技術相融合,將職業教育示范性VR實訓基地建設與智慧校園整體設計相融合,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和職業培訓方案,建設以醫衛類專業群為主的多學科示范性VR融合創新實訓基地;打造線上線下、課內課外的混合式教學體系,建設5G網絡環境下自主學習的VR互動沉浸式教學平臺;對接省級平臺及全國多所兄弟院校,構建跨平臺的綜合VR資源體系;面向中小學校和其他行業企業,開展研學教育和技能培訓,建成輻射周邊的開放共享實訓基地,最終建設一個融合創新、自主學習、資源共享、開放包容的示范性VR實訓基地。
3建設內容
以常德職業技術學院醫衛類專業為試點對象,在結合學院專業優勢、區域經濟、社會人才需求等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現有實訓教學場所,以“一平臺四中心”(資源共享平臺,專業VR實訓中心、公共VR實訓中心、VR研創中心、VR體驗中心)為建設內容(圖1),打造覆蓋“藥學-醫學-護理”及相關專業的VR實訓基地。其承載了可持續發展的“實訓課程研發、專業技能實訓、資源共享及社會服務”等教學實訓價值與社會服務價值。
3.1建設VR資源開放共享云平臺
針對醫衛類專業群實訓教學環節存在的痛點和難點,在現有實訓資源基礎上,結合教學實訓和實習實訓的需求,與VR資源開發企業合作定制開發相應的VR實訓資源模塊,并盡可能地將VR模型與實際設施設備彼此映射,形成“以實帶虛”的純虛擬資源、“以虛助實”的模塊化資源、“虛實結合”的數字孿生資源體系。同時,VR實訓仿真平臺的建設將拓寬共享地域,堅持“科學規劃、統建共享”的原則,搭建云技術共享平臺,預留統一的數據接口,與國家教學資源庫系統、國家“1+X”證書系統、國家學分銀行系統等上級管理系統、各兄弟院校、VR行業企業對接,建立數據交換中心,實現各系統的互聯互通和跨平臺、跨地區的資源共享,實現“一次開發,多平臺應用”,兼容多種不同類型的VR資源,拓寬VR實訓教學資源覆蓋范圍和應用范圍,進一步增強基地的示范與輻射作用。
3.2建設多學科融合的專業VR創新實訓中心
旨在通過建設5G基礎網絡、VR學習體驗示范區及醫衛類專業VR課程資源庫、完善大數據診斷與改進體系,不斷優化教學環境和教學內容,整合師生需要的生成性資源,實現VR實訓資源與實際工作崗位的核心技能要求、人才培養方案、職業培訓方案和實訓實習對接,建成與各學科門類相配套、動態更新的數字教育資源體系[3]。以移動端互聯和人性化服務作為著力點,開發功能實用、操作智能、界面友好、反饋及時的高黏度VR實訓仿真APP,解決實物儀器設備維護成本高、報廢快以及更新時會造成大量資源浪費的問題[4]。
3.3建設通識教育公共VR實訓中心
采用直觀可交互的三維沉浸式VR技術建設課程實訓與教學資源,通過AR心理沙盤輔導實訓、VR放松訓練心理輔導實訓、美麗中國VR學習等,以解決心理咨詢、思政專業的相關公共課程中的重點難點、不直觀和教學形式較單一、參觀考察難以組織且成本較大等教學實訓問題,加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趣味性,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和素質全面提升。
3.4建設VR研創中心
立足技術自給自足,形成“建、研、教、用”一體內循環,以醫衛類專業的需求為業務引領,促進跨院系、跨專業的交流與協同,將VR實訓基地建設成特色專業教師利用AR/VR技術實現自我提升專業能力的教師進修基地、專業師資培養基地、其他領域VR“造血”基地以及虛擬應用技術專業相關課程的實訓基地,打造基地技術自給和迭代升級的“造血”功能。
3.5建設輻射周邊的VR體驗中心
建立區域共建共享機制,實現優質VR實訓資源的開放共享和持續應用[5],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實踐操作的能力,又可供社會用戶自由使用,面向行業、對接產業,服務行業企業人才需求,助力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為社會培訓提供場所、軟件和考評支持。推動校內外本省及更大范圍內的實踐教學資源共享[6],提高實訓場所的利用率,充分發揮其使用效益和經濟效益,成為提高學校示范與輻射作用的重要舉措,提升學校在區域內的知名度、影響力和綜合競爭實力。
4預期成果及效益
4.1建成“融合+創新”的實訓教學平臺
將VR資源技術與傳統理論教學、2D,3D、模擬仿真平臺等教學資源及技術融合創新,建成集資源建設、使用、考核、多元評價的示范性教學平臺,為其他院校開展“VR+護理”專業群實訓教學提供參考樣板。
4.2建成“素質+技能”的人才培養基地
學生利用手機端,線下對實訓課程自主進行鞏固練習與考核,從被動教學變成主動交互,加深印象,讓學生在理論學習及實訓操作中獲得沉浸式體驗,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提高實訓操作技能,使培養的人才更加符合市場需求。
4.3建成“共享+包容”的VR資源庫
以學校為主導,以VR實訓基地為載體,聯合相關兄弟院校和VR企業,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調動各自的資源[7],形成資源共建共享、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示范平臺。我們開發一了系列與專業知識和技能有機結合的VR教學資源,數量達到100個。其中,醫、藥、護等專業的VR教學資源數量達60個以上,其他專業VR教學資源數量40個以上。
4.4建成“開放+服務”的社會服務平臺
充分發揮VR示范基地的效能,聯合VR合作企業共同開展教學、技能培訓等合作,利用VR資源設計不同學段的研學課程,滿足中小學生研學教育的需要[8],為所有有VR需求的專業和院校服務。為本土有需求的企業、行業服務,輸出技術,為它們開發VR軟件和應用VR平臺進行技術技能培訓。
5結語
VR實訓基地的服務對象為學校全體師生,預期形成學校教育信息化改革的總體思路,將試點經驗推廣到全校,最終開發一套醫、藥、護及其他專業VR教學資源,建設VR教學資源庫,推進網絡課程和VR實訓課程建設,建成覆蓋醫、藥、護等專業的綜合數字資源。優化和完善教育資源網、醫學護理教育數字化資源基地學院建設,增強對周邊學院的輻射效應,其中包括面向社會和其他兄弟院校,開展師資培訓、就業培訓以及在職技能培訓等工作,可供社會用戶自由使用,面向行業、對接產業,服務行業企業人才需求,助力區域經濟社會發展[9],為社會培訓提供場所、軟件和考評支持。
參考文獻:
[1]ZhangRJ,YueSJ,TangYY,etal.TheEffectsofSimulation-BasedLearningUsingVirtualRealityinNursingStudent:AMeta-Analysis[J].JournalofIntegrativeNursing,2019,1(2):11-15.
[2]王萍,顏文貞,蔡宏亞,等.護理學虛擬現實實驗教學平臺的構建[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9,36(2):145-147.
[3]王芳,李建,汪偉.VR/AR技術在高校教學中的應用實踐[J].電腦知識與技術:學術版,2021,17(25):31-35.
[4]教育部.教育部關于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與應用的指導意見[J].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公報,2018(Z1):26-29.
[5]朱麗蘭.高職院校虛擬現實應用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研究和實踐[J].電腦知識與技術:學術版,2021,17(24):250-251.
[6]耿飛,吳剛山,田崇峰.高職院校虛擬仿真實訓基地建設的探索與實踐—以現代農林虛擬仿真實訓基地為例[J].科技視界,2021(25):144-147.
[7]謝燕,李勇.藥學虛擬仿真實驗實訓中心的建設與探討[J].衛生職業教育,2017,35(4):81-83.
[8]高代兵.讓“虛擬現實”技術更好地服務生物教學—談校企聯合開發課程資源[J].教育與裝備研究,2020,36(11):86-88.
[9]王妍妍,陳宇.服務行業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J].山東化工,2019,48(24):150-151.
作者簡介:
杜藝穎(1995—),碩士,研究方向:大數據分析與數據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