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繁花



熱點聚焦:“文武雙全”的96歲高齡老人
【感悟點評】 時間給予了我們年齡,并試圖用年齡的數字來捆綁和束縛我們,讓我們在很多時候失去大膽向前,勇敢選擇的信心。而酈德火老人則用他的實際行動告訴我們:年輕不一定是指年紀,還有可能是積極向上的心理、助人為樂的品質和熱愛生活,不曾妥協的人生態度。
近日,一位老人做運動的視頻上了熱搜,引來上億人圍觀。視頻中的主人公叫酈德火,浙江省金華永康人,今年96歲。每天早上4時30分到8時左右,酈德火都會風雨無阻地去公園鍛煉,壓腿、引體向上,他都能輕松自如地完成。不僅如此,他每天至少都要做300個仰臥起坐來鍛煉身體,如今已經堅持了快20年。作為一名曾經的英語老師,酈德火還會在周末免費教學生英語。從50多歲起,他堅持每天用英語寫日記,50多本厚厚的英語日記本記錄著他這些年來的日常生活。除了每天寫日記,酈老還喜歡看報紙、唱歌、拉二胡,將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滿滿當當。他曾說:“學習是為了能跟上社會發展,能讓視野更開闊,也會更加自信。最重要的是,自己學習的同時還能幫助其他人,滿足了愛好,挖掘了潛力,也增強了幸福感和生存的價值,只要我的身體許可,我會一直堅持下去。”
【適用主題】什么是幸福;時光中的寶藏;走過歲月這條河……
在人生的前22年,命運總是在和龍杰開玩笑:先是給了他一個窮到買不起米的家庭,接著是母親離家出走;后來,他的父親——唯一的親人也離開了人世;他初中時便開始輟學,靠打零工、送外賣為生。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身世凄涼的孩子,卻在山火發生的時候自愿沖上前去運送物資,任勞任怨,無私奉獻,被央視網稱為“烈火騎士”。
在北碚歇馬街道山火發生的第二天中午收到需要運送物資的志愿者的消息,龍杰第一時間報了名。當時身上只有15元錢的他找隊友借錢加油后便背上水、飯、滅火器、水泵等滅火補給品,騎著摩托車在濃煙滾滾的山上來回輾轉上百趟,從中午12點一直干到凌晨。網上流傳的視頻中龍杰困到睜不開眼睛,臉曬得通紅。他先是倚靠在車上嘔吐,然后又擰開一瓶礦泉水,舉過頭頂,澆了下去。經過這次事件,龍杰也開始打算成立一個屬于自己的專業救援隊,學習專業的救援知識,和消防隊配合,讓他們更輕松一點,他說:“這次山火救援就像點了一堆干柴一樣,點燃了就收不下去了,我學習專業知識,以后想幫助更多的人。”
【適用主題】 你的名字;我想為你唱一首歌;__________讓我印象深刻……
熱點聚焦:身世凄涼的重慶小伙在山火救援中任勞任怨地運送物資
【感悟點評】 對于一個初中輟學,以打零工、送外賣為生,喜歡騎越野摩托車的年輕人來說,被批評和邊緣化似乎才是他人生的主色調。然而,善良正直的人總會在黑暗的日子里發出愈加明亮的光,于是,一場山火讓龍杰被更多的人看見,被更多的人記住,也讓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掌聲與喝彩聲。
11月4日晚,我國著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原華中理工大學(現華中科技大學)校長楊叔子因病醫治無效去世。作為一名機械工程專家,他開辟了我國智能制造研究新領域,為我國機械工程的發展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而作為一名教育家,他曾提出自己一套獨特的教育思想,受到了廣泛贊譽。
楊叔子出生于江西省九江市湖口縣的一書香世家,從小便飽讀詩書。深厚的傳統文化教育,在他心中埋下家國情懷的種子。1981年,楊叔子被公派到美國做高級訪問學者。期滿后楊叔子拒絕了美國方面的優待毫不猶豫地踏上了歸程。回國后,楊叔子攻克了機械制造領域的國際性難題,并創新性地將人工智能引入機械工程,提升了制造領域的智能化水平。后在擔任華中理工大學校長期間,楊叔子提出要在高等教育中普及文化素質教育,這一教育理念在我國高等教育界受到了廣泛贊譽,掀起了一場“人文風暴”。他曾說:“沒有科學的人文,是殘缺的人文;沒有人文的科學,是殘缺的科學。”
【適用主題】 時代的故事;我和我的祖國;人生在于創新……
熱點聚焦:愛國與創新的中科院院士楊叔子
【感悟點評】在面對利益與祖國的發展之間的選擇上,楊叔子毫不猶豫地回了國,有人問他:“為什么要回國?”楊叔子的回答堅定有力,他說:“為什么不回國?”而在面對已有的機械制造技術和教育理念上,楊叔子善于總結前輩們的經驗,大膽創新,另辟蹊徑,敢想敢做,成為了科技與教育史上不可多得的一顆明星。
熱點聚焦:教書育人四十余年,用退休金資助貧困學生
【感悟點評】人生數十載,孫寧生將自己生命中大半的光陰都獻給了教育事業,退休后他用自己的積蓄資助貧困學生,只為了讓他們能夠有學上,能夠有機會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去擁有自己的夢想和追逐夢想的勇氣。對于那些孩子來說,孫寧生不僅僅是他們的老師,更是他們的夢想播種師,人生領路人。
2021年,孫寧生榮獲“云南省道德模范”稱號。在這個稱號的背后,是孫寧生十幾年如一日地教書育人,無私奉獻。
在恢復高考的第二年,孫寧生以當地文科狀元的身份考入南京師范大學。畢業后,他如愿成為了一名地理教師。29年的執教生涯結束后,退休的第二天,孫寧生就背上行囊,來到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區茨營中學,開啟了支教生涯。支教期間,他還資助貧困學生,找班主任們要來貧困學生的名單,孫寧生利用雙休日挨家挨戶走訪,梳理出最需要資助的孩子,用自己的退休金幫助他們。山路崎嶇,又不通車,純靠一雙腳板丈量土地。孫寧生帶著地圖,揣上指南針、一袋餅干和一壺水,跋山涉水走訪困難學子名單上每一個孩子的家。“大山里的孩子,看不到山外面,我要到那里去托舉他們,墊高孩子們的人生,站得高才能看得遠”。建圖書室、資助貧困學子、守護好每一個學生,12年間,孫寧生直接或間接經濟資助的困難學子多達322人,資助金額近百萬元。支教12年,孫寧生選擇把家安在曲靖。至今,他依然每天都拖著瘦弱的身軀,奔走在茨營中學的圖書室、課堂間。
【適用主題】 感謝你的出現; __________是一道光;世間有真情……
編輯?苗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