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慧彥 閆穎慧 周巧靈 滾妹榮 彭銀芳 潘坤蕊
摘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工作,也是“三農”工作必須完成的艱巨任務。黨的十九大以來,崇左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仍不同程度地存在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尚未得到有效治理,基礎設施相對滯后,生活垃圾分類、收運體系不完善,公共設施尚需進一步完善,村民生態環保意識不強、參與度不高等問題。為扎實推進崇左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應著力從加快對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完善農村基礎設施、落實農村生產垃圾治理、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的長效公共設施管理機制、完善宣傳教育體制、發動農民共建共治等方面因地制宜地開展,建設美麗宜居的現代農村。
關鍵詞:崇左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路徑
文章編號:1674-7437(2022)12-0054-03? ? ?中國圖書分類號:D422.6;F327? ? 文章標識碼:A
隨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長,其對自身的居住環境的關心度也隨之提升。人居環境是人類賴以聚居、生產生活和發展的環境基礎、物質資料以及勞動對象,包括人類聚居生活的社會、經濟、文化、自然環境等諸多方面[1]。美麗鄉村建設事關農村百姓生活,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及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舉措,也是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提升鄉村建設水平的需要[2]。崇左市于2003年8月掛牌成立,位于廣西西南部,境內山環水繞,丘陵起伏,山多地少,地貌復雜多樣,以喀斯特巖溶地貌為主體。崇左市與越南接壤,是伴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啟動而發展起來的新興城市,是廣西最年輕的地級市,全市轄扶綏、大新、天等、寧明、龍州、憑祥、江州7個縣(市、區),居住著壯、漢、苗、侗等38個民族,其中壯族人口占全市總人口的89.09%,是廣西少數民族人口比例最高、全國壯族人口最集中的設市區。據崇左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顯示,崇左市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1 170 932人,占比56.06%[3]。農村人居環境狀況,直接關系著村民的生產經營、生活質量與幸福指數,影響著整個社會的和諧穩定。崇左市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和農村生態質量提升,對全力推進崇左市鄉村振興,加快崇左市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壯美廣西具有重要意義。
1? ?崇左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現狀分析
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過程中,崇左市農村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取得了顯著成效。自2018年開展鄉村風貌提升三年行動以來,崇左市鄉村村道寬敞整潔,樓房錯落有致,農村村容村貌煥然一新。農村水泥路硬化到村民家門口,幾乎實現街巷全覆蓋;建設有收集、轉運、處理的生活垃圾處理體系,生活垃圾得到很好處理;并通過“三清三拆”“廁所革命”等項目的改造,危房全拆蓋起新樓,旱廁變為水沖式的廁所,使得農村風貌煥然一新,許多村屯不僅杜絕了“臟亂差”,還營造了清潔、整齊、優美的生活環境。截至2020年底,崇左市先后在106個行政村建設生活污水處理設施176套(生態環境部門統計數據),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覆蓋率達13.4%,經過整治的村莊生活污水處理率達60%以上。污水處理設施的建成運行,改變了以往農村生活污水無處理直排外環境的狀況,進一步改善了生態環境、人居環境和生產生活環境[4],實現農村生產、生活和生態三生的全面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把崇左市鄉村打造成壯美宜居家園,打響崇左生態美麗城市的名號。自崇左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開展以來,雖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問題,文章運用文獻法、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等方法對崇左市人居環境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
2? ?崇左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存在的問題
筆者通過查閱、收集和整理有關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提升方面的資料,設計調查問卷。本次調查問卷共發放151份,回收148份,回收率98%,有效率為98%,其中調查村莊涉及崇左市所轄7縣1市,有大新縣碩龍鎮巷口村、扶綏縣岜盆鄉岜倫村、崇左市馱盧鎮馱盧村等, 調查的主要內容包括: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公共基礎設施維護和村民生態環境意識等。同時,筆者通過實地走訪,獲取第一手資料,以“由點及面、多向輻射”的方式進行分析和評價,找出崇左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2.1? ?農村生活污水尚未得到有效治理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治理與發展的重要內容,而村民作為農村人居生活環境中的主體,對當地生活污水引發的問題有最直接的感受。在所調查的村莊中,70.59%的村民表示生活污水沒有集中排放,存在污水的亂排放現象,對農村人居環境造成極大隱患。原因為以下兩點:一是因缺乏生活污水管網等排污設施,村戶對生活污水的排放主要采取院前院后排放、排放至滲水井或者周邊的林地等處理方式,嚴重破壞了水環境,同時也影響人體健康。二是已建成的部分農村污水處理設施,也因管理人員缺乏管理技術經驗等原因,導致設施不能有效運行。
2.2? ?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
農村人居環境治理與基礎設施建設有很大關系。崇左市農村人居環境已得到了一定的治理與提升,但大多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水平還相對滯后,導致農村基礎設施投入不足,成為農村人居環境治理面臨的問題。
據問卷調查數據顯示,在所調查村莊中,有92.45%的村莊都安裝有道路照明路燈,其中,64.9%的村民表示對本村的路燈設施滿意;35.1%的村民表示不滿意。路燈設施不夠完善、數量少、安裝不合理、間隔太遠、覆蓋率低,導致部分路段較暗;而且路燈類型大多為農村太陽能路燈,有時照明亮度不夠。同時,在基礎道路建設方面也存在一些欠缺。從調查結果可知,21.85%的村民對村莊道路硬化不滿意,認為本村道路建設存在道路較窄、硬化不全面、因車流量多而常出現破損、后期養護不到位等問題。
2.3? ?生活垃圾分類、收運體系不完善
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清運及時是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實踐,是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質量和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內容[5]。從垃圾分類、收運入手,改善崇左農村人居環境,符合綠色發展理念,對推動生態建設、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在本次調查中,88.08%的村民認為,本村莊已形成了“收集、轉運、處理”的垃圾收運處理體系,其中也有26.49%的村民認為所在村莊存在垃圾清運不及時、沒有分類、設施建設不完善和缺乏有效運營管理機制的問題。從農村生活垃圾治理角度來講,這些問題不僅影響了農村經濟發展和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日益威脅著村民的身心健康,成為崇左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的障礙。
2.4? ?公共設施不健全,管護不到位
崇左市農村公共設施不健全、管護不到位。據問卷調查顯示,66.89%的村民認為本村公共設施不健全,尚需進一步完善;68.21%的村民認為公共設施管護不到位。一是政府資金有限,資金建設投入大部分在城市,農村部分占比較小;二是公共設施建設資金來源渠道單一,大部分來自政府,少部分來自企業幫扶和村民自發籌集。村民自發籌集資金只能建設置辦小型規模的公共設施,公共設施后期的管理和維護缺少資金。除政府支持外,村莊本身也沒有能力去雇傭對公共設施進行長期管理和維護的人員。缺乏專門人員維護和監督,也使村民產生不重視公共設施的思想,甚至部分素質不高的村民,出現破壞公共設施的行為。
2.5? ?村民生態環保意識不強,參與度不高
隨著農村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村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極大提高,但其生態環保意識仍然相對淡薄,村民傳統的思想很難改變[6]。農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也產生了越來越多難以分解的垃圾,農村生活垃圾污染愈發嚴重。村民作為農村人居環境的主體,其淡薄的生態環保意識會影響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推進;部分村民更多關注自身的收入,片面地認為生活垃圾處理工作是政府和村“兩委”的事,在固定清掃街道等活動中參與度不高。
3? ?崇左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對策
3.1? ?加快對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
作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大革命”之一的污水革命,長期困擾農村生態環境建設。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與改善與農民群眾生活環境密切相關,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美麗鄉村的重要舉措。崇左市農村各縣市政府需根據當地污水亂排問題,制定出一套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方案,構建出完備的農村污水處理廠,將村村互通的污水管網進行鋪設,實現農村污水集中處理排放。此外,在污水處理廠建設運營期間也應對其加強監管,對第三方服務進行定期評價,強化對農村污水處理設施的運營與維護,使農村生活污水得到高效、合理地處理與處置。
3.2? ?因地制宜、統籌科學地完善農村基礎設施
由于鄉村的差異性與多樣性,各村的基礎設施情況也有所不同。因此,要堅持因地制宜原則,依據村莊實際條件,立足村莊發展現狀,合理規劃村莊布局,統籌農村綠色環保、公廁建設、排污清污處理工作,制定建設標準,以創造良好的農村人居環境。針對污水管網覆蓋率低的問題,政府應加大對此方面的資金投入 ,同時村民也要規范對污水的排放;針對路燈照明及道路硬化等問題,應加大對其后期管理的定期檢查和維護;在垃圾清運時,村里要有專門的垃圾存放地,村“兩委”應配備相關人員定時清理。綜上所述,政府及村委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統籌科學的發展,合理規劃農村的各項基礎設施建設。
3.3? ?抓緊落實農村生產垃圾治理
首先,對縣、鄉、村三級生活垃圾收集、轉運和處置設施的布局體系進行優化,并對生活垃圾處理方式進行合理的選擇;其次,健全農村生活垃圾的收集、運輸和處理系統。支持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的試點工作,探討出適用于農村的垃圾分類方法,以及有農村特點的垃圾運輸方式。一方面,在農村大力宣傳“四大垃圾分類”的方法,使村民養成良好的垃圾分類生活習慣;另一方面,完善農村生活垃圾的收運處理體系,對農村生活垃圾進行分類、清潔、收集、轉運和處理的工作模式,實現對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全面覆蓋。
3.4? ?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的長效公共設施管理機制
政府是公共設施的主要提供者和管理者,政府要積極動員引導群眾參與公共設施管護中來,這是農村長效公共設施管理機制的關鍵環節之一。完善的公共設施管理機制可以為村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讓村民體會到建設美麗鄉村的重要意義。七分靠建設三分靠管理,只有在管理機制上做到健全系統,后期才不會陷入治理、反彈、再進行治理的惡性循環。在推進農村長期公共設施管理機制方面,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一是崇左市各級政府結合當地農村的實際狀況,對農村公共設施管理機制制定整體規劃;二是提高村民的參與度,村民是鄉村治理的主要參與者,政府應積極引導村民參與公共設施管護中來,將公共基礎設施管護這項工作做好、做全。
3.5? ?完善宣傳教育機制,提高村民參與度
在實際生活中,村民是農村環境問題的制造者、農村環境成本的承擔者、農村環境保護的旁觀者,但農民作為農村的主力,應當是良好環境的責任者、農村環境保護的主體。因此,加大宣傳力度、提高村民參與度的意識十分必要。宣傳是統一思想、提高認知的重要方法,讓村民了解政策,轉變思想觀念,加強對環境的重視,并投入到行動中,才能從根本上促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具體來說,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第一,加強對基層工作人員的培訓;第二,基層政府要與時俱進,更新宣傳手段;第三,根據村民文化水平選擇宣傳手段;第四,加強與村民溝通,鼓勵村民積極參與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村“兩委”也應認真傾聽村民的意見,通過其意見和建議,明確了解長期以來村民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并以人民群眾的想法和實際的可操作性為依據,靈活地制定實際方案。
4? ?結束語
通過調查表明,自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崇左市農村人居環境有了很大的變化,村民對村莊的環境整治滿意度總體較高,但對整治工作仍存在較多不滿意的情況。崇左市農村人居環境的整治和提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短時期內很難徹底完成。為了提升崇左市農村人居環境,應該加大農村人居環境的整治力度,增強村民的生態環保意識,因地制宜、統籌科學地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的長效公共設施管理機制,探索新型的整治路徑,多舉措服務農村人居環境改善,為推進全市生態文明建設、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建設美麗宜居的現代農村。
參考文獻:
[1]關靖云.克里雅綠洲人居環境適宜性時空演變分析[D].烏魯木齊:新疆大學,2016.
[2]鹿風芍,齊鵬.鄉村振興戰略美麗鄉村建設化策略研究[J].理論學刊,2020(06):141-150.
[3]廣西崇左市人民政府.崇左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EB/OL].(2021-05-30)[2021-05-30].http://www.chongzuo.gov.cn/sjfb/tjgb/t9066533.shtml.
[4]崇左市人民政府.崇左市力促農村供水建設和服務能力實現雙提升[EB/OL].(2023-02-21)[2023-02-21].www.chongzuo.gov.cn/dtxx/zwdt/t15828526.shtml.
[5]賈亞娟,趙敏娟,夏顯力,姚柳楊.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模式與建議[J].資源科學,2019,41(02):338-351.
[6]牛亞麗,劉夢丹.生態文明導向下南陽市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存在問題與對策研究[J].智慧農業導刊,2023,3(09):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