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盛夏光年》是由五月天阿信作詞作曲并首唱的一部同名電影主題曲,創作于2006年,在此16年間經過多位歌手重新編曲演繹。本文分析的是由袁婭維在2020《歌手》舞臺上呈現的改編版。她的改編版將歌曲的結構全部打碎,在原曲的基礎上融入了電子、R&B、說唱等新元素,變成了一首帶再現的復二部曲式作品。本文將分析重點放在了歌曲的唱法分析上,針對她靈活的聲音技巧運用和音色呈現進行剖析。
[關鍵詞]《盛夏光年》;袁婭維;曲式分析;唱法分析
[中圖分類號]J61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2233(2022)08-0120-03
[作者簡介]朱倍蕾(1998—?),女,南京藝術學院碩士研究生。(南京?210013)
《盛夏光年》是由五月天主唱阿信作詞作曲、在2006年推出的同名電影主題曲。在此16年間經過多位歌手翻唱,如鄧紫棋、林憶蓮、袁婭維,每位歌手都用自己的唱法結合新的編曲將作品呈現出自己的特色。如鄧紫棋與五月天阿信的現場合唱版,利用樂隊將作品改成搖滾風格,結合鄧紫棋的超強氣息和厚實音色,歌曲層次層層推進,非常適合演唱會現場演繹,逐漸將現場氣氛點燃。而林憶蓮同樣在《歌手》的舞臺上演唱了這首歌曲,她的改編將自身小嗓的溫婉特點結合了電子合成器與樂隊,在細節處理上更加豐富,情感呈現上也更加細膩,給予了觀眾更多驚喜。而本文分析的是由袁婭維和荒井十一共同改編的版本,呈現于《歌手·當打之年》(2020)舞臺。
一、創作者介紹
一部好的作品的呈現不僅基于演唱者對于歌曲的理解和演繹,更離不開卓越的制作和編曲。本首改編曲由阿信作詞曲、袁婭維演唱、荒井十一編曲。
阿信(原名陳信宏)1975年出生于臺北北投,畢業于實踐大學室內設計學系,1997年與溫尚翊等人成立五月天(Mayday)樂隊后,一直擔任樂隊主唱和詞曲創作人活躍至今。五月天是一支臺灣搖滾樂團,由吉他手溫尚翊(藝名:怪獸)、主唱陳信宏(藝名:阿信)、吉他手石錦航(石頭)、貝斯手蔡升晏(藝名:瑪莎)、鼓手劉諺明(藝名:冠佑)五名成員組成。1999年發行《第一張創作專輯》后走紅。阿信的歌詞不僅抒發搖滾樂所包含的對現實生活的反叛,也描繪了夢想走到現實所經歷的失落、苦難等。并且他常用借喻、比擬、夸張、雙關、排比等手法,讓歌詞更富感染力。《盛夏光年》便運用了比擬的手法,將“盛夏”和“未來”賦予了人的特質[1],“讓盛夏去貪玩/把殘酷的未來/狂放到光年外”,盛夏被比擬為青少年等不羈人群,具有了人的行為能力,將成人世界的規則放逐,表達了作者對殘酷現實生活的宣泄與不妥協。還有Bridge段落的“一萬首的MP3/一萬次瘋狂的愛/滅不了一個渺小的孤單”歌詞中“一萬首”MP3、“一萬次”瘋狂的愛,都滅不了“一個”渺小的孤單,這種夸張的多寡對比形成了一股張力,將歌曲推向高潮。
袁婭維(Tia Ray)1984年出生于湖南懷化,曾赴日本學習聲樂。于2007年學成歸國開始其演藝事業。她不迎合國內聽眾的音樂喜好,一直堅持Jazz、R&B、Soul等在國內屬于小眾的音樂風格,在2010年組建了我國第一支在Jazz基礎上融合了R&B、Neo-Soul、Hip-Hop和Funk音樂風格的樂隊——Tha KnutZ。在2012年參加《中國好聲音》后受到了大量的關注,2014年簽約華納發行了首張專輯《T.I.A》,這部專輯以Neo-Soul為主,融合了Jazz、R&B等風格元素,獲得了第十屆“勁歌王金曲金榜全球華人音樂盛典杰出青年歌手獎”“最佳Soul/R&B專輯”“最佳舞臺演繹獎”等殊榮。2015年受邀參加中國最高規格的原創爵士音樂會——“爵士中國”音樂會。2018年受伯克利音樂學院邀請,與該校學生進行了一場音樂交流見面會,并被授予“伯克利音樂學院中國區名譽大使”稱號。她在2017年和2020年都曾作為首發歌手參加湖南衛視制作的音樂競技節目《歌手》,但第一次參加時在第二輪遭淘汰,而2020年獲得了亞軍名次。她曾推出過像《阿楚姑娘》這類大眾接受度較高的曲風,但主要還是以R&B、New-Soul曲風為主。在本首歌曲中,她的演唱有別于原唱阿信的搖滾唱法,她以自己擅長的R&B唱法演唱為主,轉音豐富,歌曲更加靈動。
荒井十一,音樂制作人、打擊樂手。原名荒井壯一郎,中日混血。1983年出生于中國香港。從小學習古典打擊樂,1994年成為香港青年交響樂團打擊樂首席。2001年加入中國國家交響樂團,同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2014年受莫文蔚賞識為她制作專輯《不散,不見》,獲得第26屆臺灣金曲獎最佳制作人。2016年憑借《vavayan.女人》再度獲得該獎。在他的眼中,沒有絕對適合的編曲,合適的歌曲是依照某個場合希望呈現的氛圍而隨時改編的。在這首歌曲中,他將原曲開頭的搖滾元素全部消除,加入了引子段,以撩撥的吉他和鋼琴帶入迷幻氛圍,進入說唱后融合了非洲打擊樂,增加了歌曲的異國風情?!跋葲Q定要表達的點是什么,然后再去選擇用什么方法”[2],這樣的設計才能讓音樂回歸作品本身。
二、歌曲的風格與曲式分析
由于荒井十一從小學習打擊樂,因此,受習慣影響,他的創作會從結構和銜接入手,更加注重音樂層次的制作,這正好是本文分析作品的結構特點之一。而袁婭維對Jazz、Neo-Soul、R&B等風格的靈活駕馭能力也使她在這首歌曲中添加了大量R&B和Neo-Soul元素,貼上了袁婭維風格的標簽。兩個人的合作將這首歌作成了一首融合電子、搖滾、Neo-Soul元素的R&B作品。
這部作品是一部F大調帶再現的復二部作品,即由A、B兩大部分組成,A、B兩大部分本身已是單二部或單三部曲式了,并且在B部分的后半段再現了A部分的B樂段,構成了再現。但這首作品中經常出現平行大小調轉換,即A段部分以d小調為主,在B段轉為F大調。相比于原曲,這個版本不僅增加了26小節的引子,在A、B兩大部分之間增加了一個4小節的間奏外,還將原曲的C段刪除,改為兩個Bridge,并且在結尾處增加了一個轉調樂段,即#F大調的B樂段,將作品從ABCB結構變成更為豐富的ABCDBB”結構。
引子部分由B樂段和一段rap構成,共26(12+14)小節,在“來”字上落在了屬音3上,但補充了4小節的吟唱后構成了收攏性終止。
A部分由A、B樂段反復組成。A樂段由a、a1樂句組成,每樂句均為4小節,因此本段為平行、方整樂段,但A段的尾音“外”落在了中音3上,與b樂句的連接性較強,形成了開放性終止。B樂段由b、b1樂句組成,每樂句各為4小節,但b1樂句在反復時延長了2小節,樂段整體上呈現平行性特點。b1樂段第一次落在中音3上,第二次落在下中音6上,呈現出開放性終止狀態,音樂上有較強的動力。
B部分由C、D、B、B”四個樂段組成。B”樂段的調性發生改變,從F大調升了半音,轉為#F大調。C、D樂段均為橋段,C樂段有10小節,D樂段有9小節,C樂段的尾音落在下中音6上,D樂段終止音落在了中音3上,因此這兩段均為非方整樂段、非平行樂段和開放性終止。而B和B”樂段由b樂句及其變化樂句組成,各為4+5小節,因此這兩個樂段均為平行樂段、非方整樂段。
三、歌曲唱法分析
整首歌曲上她的整體音質呈現以Belt、High Belt和Mix為主。Belt在國內部分學術界被譯為實唱,或吶喊唱法,通常要求演唱者在中聲區及高聲區進行胸腔共鳴,從而營造出一種較為強烈的聲音效果。這種聲音具有極強的穿透力,就像用力吶喊一樣。而High Belt則部分被譯為“強混”,即Belt的強化狀態。Mix是混合的聲音品質,指頭聲和胸聲間的混合。[3]由于她精于Jazz、R&B等風格的演唱,因此她的演唱技法主要包括怒音、轉音、擬聲、弱聲、嘆息、顫音、氣聲等。為了配合某部作品的演繹,她還會使用戲腔、哨音等技術。例如在《我愛》中,她的“愛”“肆”“慢”“來”等尾音的處理基本以轉音為主,整首歌曲的主歌演唱以氣聲為主,進入主歌后聲音轉實,以Mix聲音品質主導。而在《不同凡想》中,開頭用了大量擬聲增加歌曲的自由隨性,副歌后的Solo更是增加了歌手的技巧展示,讓歌曲的風格更加多元,而袁婭維的怒音、轉音、擬聲技巧都給這首歌曲添磚加瓦。
而在本首作品中,她主要使用了轉音、怒音、嘆息、顫音、弱聲、氣聲技術。從歌曲旋律方面,給大家帶來了熟悉的動感和韻律,在熟悉和新鮮這兩者中達到了恰到好處的平衡,對自由(跳脫原旋律曲風)的收放自如,同時也照顧了聽眾的審美。下面筆者將分段對袁婭維為作品呈現所做的聲音處理進行分析。
她在引子部分的吟唱呈現Mix音質,音樂在中低音區徘徊,音域跨越14度(D1-c2)。在這一部分中她在每一句的第一個字和第三個字上都利用了前倚音對旋律進行裝飾,同時使用了弱聲演唱這幾個字。而在“愛”和“來”字上她將鼻腔關閉,同時使用了顫音和轉音,使音色前后呈現虛實對比?!皭邸弊謴膁1一路下轉至D1,而“來”字則在c1到a1之間轉,然后一段“wu”的擬聲轉音,將音色從實轉虛,加入顫音,有種煙霧繚繞的感覺,成功將聽眾引入迷幻世界。而rap部分袁婭維和荒井十一大膽使用電子合成器,配合袁婭維的念唱,增添了危機四伏的危險氣息。
A段的聲音品質依然是Mix,旋律在G1-bf1之間行進,a和a句呈現出更加強烈的虛實對比。a樂句每句歌詞的第一個字她都采用了嘆息,第一句和第二句的大跳她使用了弱聲技術。而在第三句的七級大跳時她將聲帶閉合,使聲音變實,與前面形成對比。而在a1樂段的前兩句,她的第一個字依然嘆息,但在緊接著的第三句第一個字“狂”上使用了怒音,成功點燃歌曲,進入下一個樂段。到了B樂段,為了與A樂段產生對比,她在原有基礎上調節了頭腔與胸腔共鳴的比例,加入了更多的胸腔共鳴,使聲音呈現出Belt品質。此時的旋律逐漸從中音區向高音區攀爬,層層遞進,從a1-g1-a1-e1一步步爬到f2-e2-c2-d2,音域跨度11度(c1-f2)。b段的第一個字她還是用了弱聲,而她這段沒有使用任何技巧,即使在長音上,也是直出直給,干凈利落,與歌詞想傳達的意思一致,將自己從一而終、堅持自我的態度表達得非常明確。
間奏結束樂曲又回到A樂段,這段聲音呈現Belt品質,這段中音區的音色配合她的怒音,并配上最后一個字從a1-d2的滑音,表達出不再拘束,大膽做自己的野性。
音色直接連接上B樂段,在B樂段呈現出遞進關系。這段的演繹非常豐富,第一句的音色呈現與上一樂段呼應,而第二句為給后兩句的爆發作鋪墊,在c1和d2的音上依然用了氣聲。到了b1句連著四句“我不轉彎”,她層層推進,并用High Belt演唱了這一段f2-e2-c2-d2和a1-g1-a1-e1的旋律,并在d2上停留了8拍。超強的爆發力和胸腔共鳴,配上她的面罩感,將音樂推向又一個高潮。
而C、D段的英文Bridge是由袁婭維自己編寫的。C樂段旋律在中音區反復級進和跳進,并且添加了一小段上行模進,為這段平緩的鋪墊豐富了結構。D樂段前三句基本一直在反復幾段相同旋律,并進行上行模進、反復再現的變化,仿佛在一次次的強調,不斷的提醒自己,在最后發出疑問:“長大難道是人必經的燦爛?”這兩段都采用了Belt的聲音處理方式,在C、D兩樂段之間,袁婭維即興的“Come on”用了怒音,氣勢更是十足,整兩段沒有使用任何技巧,也是為后面樂段的高潮做好鋪墊。
D樂段結束后歌曲又回到了B樂段,這段以Mix的聲音品質為主,前兩句“放棄規則,放縱去愛。放肆自己,放空未來”混合了大量氣聲,每一句都做了推進,在“放空未來”這句的“放空”兩個高音,她轉用假聲,而沒有用實唱去推進力量,給人一種仿佛深陷泥潭不斷掙扎的感覺。而后三次“我不轉彎”還是以偏頭聲為主的方式演唱,聲音力量感較弱,仿佛在不斷堅定信念,聲音逐漸變實,仿佛信念逐漸堅定,厚積薄發,在B”段將情緒噴發。
而B”樂段火力全開,在B樂段空了一小節后,以強有力的High Belt唱出第一句#f2-f2-#c2-#e2,并在#e2上繼續做轉音。中間一次又一次的“我不轉彎”充滿力量,配合上怒音加持的“Come on”,仿佛她最后一句“我不轉彎”以堅實有力的強混聲完成了#f2-#g2-#c2-f2轉#d2的高音區演唱,而她的演唱給人的感覺也非常輕松,但實際是超高難度的演唱。這個音區的共鳴需要集中于頭腔,但是頭腔過多,或非科學發聲,會導致音色變尖、細、薄,或是喊叫感,而袁婭維的聲音集中于面罩,并且加入了大量胸腔共鳴,使聲音厚實有力,仿佛一堵墻無堅不摧。這堵無堅不摧的墻就是她的信念和所堅持的音樂,袁婭維唱出了任憑這條路荊棘叢生、充滿艱難險阻,但是“我不轉彎”,我要為它拼盡全力的霸氣。
小?結
袁婭維加入的C、D段歌詞大意是我想要變得更好,盡管世界可能經常會忽略我們的努力,要求我們怎么做,但是我們一定要時刻謹記自己的目標和理想。袁婭維并非不知道國內聽眾的喜好,也并非沒有能力去演唱聽眾喜愛的歌曲,她早已了解國內音樂市場的“游戲規則”,但是卻始終堅持自我,不愿一味迎合市場去做所謂的“口水歌”,《說散就散》就是最好的證明。她本可以沿著這條路,前路或許一片平坦,但她卻不忘初心,一直在堅持自己想要做的風格,堅持理想。
所以通過對《盛夏光年》這首歌曲的分析,筆者希望能給流行音樂愛好者提供一些演唱上的思考與啟發,另一方面也表達對袁婭維堅持個人風格和音樂創作的贊賞。
注釋:
[1]寧競儀.五月天的搖滾歌詞研究[D].南京大學,2013:55.
[2]馬?暢.袁婭維在專輯《T.I.A》中的演唱技法分析[D].四川師范大學,2019:3.
[3]閆紫丹.音樂劇舞臺表演歌唱聲音表述的三大品質分析[J].藝術科技,2019(03):279.
(責任編輯:莊?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