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艷容
與射干最近一次的邂逅,是在去年暑期一個雨后的傍晚,它靜靜地躺在一片稀疏的海棠林下,夕陽的余暉撒在它可愛的橙色瓣片上,如草叢中探出的一個個小精靈般,歡悅地享受夏天暴雨之后的清爽和甘甜,令人忍不住駐足觀賞拍照。那一次之后我開始留意它,在城市的濕地公園、漢江堤畔、街道邊花境……竟都能看到它們倔強又可愛綻放的身姿,成為盛夏一抹清新的橙色調。
射干為鳶尾科的多年生草本,下部具有不規則的塊狀莖和密集的須根。葉子如同許多鳶尾科植物一樣,劍形,呈嵌迭狀排列。花序頂生,叉狀分枝,每分枝的頂端聚生有數朵花。花橙紅色,散生紫褐色的斑點。這樣稀疏的花序排列方式和濃墨重彩的花色花型,共同鑄就了射干既熱情活潑,又清新靈動的獨特性格。
對射干這種植物的了解源于研究生期間的一個課題——華東地區鹽堿地植物調查與研究,一晃近20年過去了。那時候研究這個課題的目的是解決華東沿海地區城市園林應用和鹽堿地改善的一種平衡關系。隨著二十一世紀人口的增長以及經濟的發展,環境、資源、糧食之間的矛盾逐漸凸顯,數量可觀的未開發鹽堿地及耐鹽堿植物資源受到人們的重視。我國耐鹽堿植物種類繁多,分布也比較廣泛,在華東地區鹽堿地植物初次調查,我們篩選出既耐鹽堿又具備比較高的觀賞價值的地被植物54種,包括馬藺、黑心菊、大花秋葵、射干、金雞菊、波斯菊等。在對這些地被植物的生物學特性和園林應用研究過程中,射干這個地被小精靈非常活躍。它喜好陽光充足、通風良好的環境,適合在空曠地塊生長。同時它也是耐濕地被植物,適合栽植在濕潤的環境中,如溪邊、沼澤、濕地等,是沿海鹽堿地綠化常用的材料之一。射干根系發達,枝葉密集,花型纖巧秀麗,園林應用形式多樣。它是林緣花境的常用材料,夏季橙色花系,可與白色、粉色、紫色等色系地被植物搭配,它的株高可達1~1.5米,是非常好的背景材料,繁花開放之時又是極佳的觀賞單品。
射干作為野生花卉最早讓人熟知的是它的藥用性,它是一種清熱解毒的中藥,其干燥根莖入藥。它的主產地為湖北、河南、江蘇、安徽等地。醫學別名有烏扇、烏蒲、黃遠、烏萐、夜干、烏翣、烏吹等。《本草綱目》載:“射干,能降火,故古方治喉痹咽痛為要藥。孫真人《千金方》治喉痹有烏翣膏。張仲景《金匱玉函》方治咳而上氣,喉中作水雞聲,有射干麻黃湯。又治瘧母鱉甲煎丸,亦用烏扇燒過,皆取其降厥陰相火也。火降則血散腫消,而痰結自解,癥瘕自除矣。”可見其藥用作用突出,應用廣泛。一般在春初剛發芽或秋末莖葉枯萎時采挖,以秋季采收為佳。除去它的苗莖、須根及泥沙,洗凈、曬干、切片,生用。射干味苦,性寒,歸肺經,具瀉火解毒,消痰,利咽等功效。主治熱毒痰多郁結、咽喉腫痛、痰涎壅盛、咳嗽氣喘等,出現這些癥狀的人服用射干有很好的緩解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