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明確鄉村清潔能源建設工程是重點任務之一;此前,國家能源局、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聯合印發的《農村能源轉型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將能源綠色低碳發展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和動力,要求推動構建清潔低碳、多能融合的現代農村能源體系,全面提升農村用能質量,實現農村能源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
農村能源是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農村地區風電、光伏發電資源豐富。無論是《方案》提出的實施鄉村清潔能源建設工程,還是《意見》提出的鞏固拓展脫貧幫扶成果,培育壯大農村綠色能源產業,都把發展壯大清潔能源作為重點。《方案》強調,要鞏固提升農村電力保障水平,推進城鄉配電網建設,提高邊遠地區供電保障能力,發展太陽能、風能、水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意見》指出,新能源產業要成為農村經濟的重要補充和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到2025年,風電、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等占農村能源的比重持續提升,農村電網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發展壯大,綠色低碳新模式新業態得到廣泛應用。
壯大清潔能源,為我國打贏脫貧攻堅戰發揮了重要作用。光伏扶貧是我國精準扶貧十大工程之一,“十三五”期間,我國累計建成光伏扶貧電站約2600萬千瓦,惠及約415萬戶貧困戶,每年收益約180億元,成為廣大貧困村脫貧攻堅的“陽光銀行”和貧困村集體經濟“破零”的重要產業支撐,充分體現了我國政治制度的優越性,為全球減貧工作貢獻了中國智慧,提供了中國方案。
壯大清潔能源,對鄉村產業振興有著重要作用。國家確定的160個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主要分布在貴州、陜西、內蒙古等中西部省(區)。“十四五”期間,發揮農村地區光伏、風電的優勢,在資源條件和消納能力好的重點幫扶縣,大力推動風、光基地開發,形成與縣域經濟發展深度融合的清潔能源建設模式,既可以發展與當地土地資源相適宜的產業,又可以推動清潔能源發展,實現農村能源從“輸血”到“造血”的轉型。新近印發的貴州省能源局、貴州省發展改革委《貴州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發展目標的同時,明確了大力推進畢節、六盤水、安順、黔西南、黔南五個百萬千瓦級大型光伏基地建設,促進新能源消納和擴大農村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綜合利用等重點任務。
壯大清潔能源,對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也具有重要意義。我國是農業大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農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農村地區大力發展太陽能、風能、水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推進農業農村領域碳達峰碳中和,是加快農業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鄉村振興與能源轉型有機銜接,相互促進、協調發展,讓鄉村振興成為落實“雙碳”目標的新陣地,不但有利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也是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
農村地區能源綠色轉型發展,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內在要求,是構建現代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促進鄉村振興,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和農業農村現代化都具有重要意義。多項政策陸續出臺,將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促進鄉村振興和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