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寧博士口中的名字,益西多杰的緊張神情一下舒展開了。
一個月前,這項技術工程的發明者吳清淼博士,被邀請參加一個宴會。一是為了慶祝全球氣候衛星鏈成功運行10周年,二是祝賀她老人家的78大壽。吳清淼出生在漠北地區,那里氣候惡劣、土地貧瘠,她從小裹在風沙里長大,心里只有一個愿望,就是長大后改變家鄉,要讓這里變得跟江南一樣山清水秀。不知被多少人嘲諷過,說她異想天開,有時間搞研究還不如早點嫁出去。
氣候工程學博士畢業后,吳清淼跟那些男性科學家主導的科研機構斡旋,好不容易申請到第一筆資金,帶領團隊開始研究“粒子遷流衡動”的技術項目,主要用于氣候治理。她在沙漠地區展開了第一次實驗,將一種納米材料“光罩”鋪在沙漠地上,利用粒子結構共振技術,迅速增加空氣中的水分,并從分子層面將沙地土質改造成濕土。
奇跡發生了,半個月后,十幾平方米的沙漠地變成了空氣濕潤的綠地,那是一整片沙漠中唯一的一抹綠,就像一顆毫不起眼的綠寶石掉在沙漠里,發著耀眼的光芒,萬物就在那片綠色中悄然生長。
這幅景象她記了一輩子,她跪在沙漠中望著那抹綠,哭得像個孩子。那年,她32歲。
吳清淼把大部分生命都獻給了這項工程,拼起命來連家都不回,她的丈夫只好帶著兒子離開她。她忍痛堅持在工作崗位,除了完成兒時心愿,她也知道,這幾十年來的極端氣候災難奪走過上百萬人的生命,如果成功,受益的將是全人類。
她是幸運的,她的團隊吸引到各國專家加入,并且不斷有資金進入,技術設備也從動力機械發展到近地衛星。她知道,綠寶石可以覆蓋到全部沙漠,高原地帶會變得四季如春,遲早有一天,從中國到全世界,人們都能生活在怡人的氣候環境中——西伯利亞平原將不再寒冷,撒哈拉沙漠將全部變成綠洲,南北極的冰川都不會融化,臺風、海嘯、旱災、洪災也不再出現……
她無數次奔走,以科學家和政治家的身份,她的膽識和氣魄贏來了越來越多人的支持。
終于,2016年,聯合國在日內瓦舉辦的全球氣候會議上,她和科學家團隊提出的氣候改造技術方案——“全球氣候衛星鏈計劃”得到大多票數通過。之后不久,《全球氣候聯合公約》被寫入各國專項法典,氣候衛星鏈工程迅速推進。在地球的近地軌道上,幾千顆衛星縱橫排列成一張網、互相鏈接,然后由一層強度極高的納米膜覆蓋在衛星的端口,就像地球在大氣層外的第二層保護圈。所有衛星都相對靜止,隨著地球自轉而運行,每一組衛星對應地球上的一個地區,通過投放氣候納米彈以及與地面機械組的協作,來影響基本的天氣元素——熱能、光輻射、氣壓、水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