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靖然 劉華德 尹兆磊
國網冀北電力有限公司充分發揮平臺、數據和技術優勢,優化新能源有功控制策略,對集中式光伏扶貧電站開展優先調度,強化村級光伏扶貧電站運行幫扶,實現光伏扶貧電站電量和效益雙提升的目標,為服務鄉村振興政策落地貢獻了力量。
“周經理,本周的分布式扶貧光伏運行周報已發送給你們,請查收。”2月25日,國網秦皇島供電公司將《分布式光伏運行周報(2022年第8期)》發送給了青龍滿族自治縣明和新能源有限公司運維負責人周建軍。據了解,青龍滿族自治縣明和新能源有限公司負責青龍滿族自治縣23座村級光伏扶貧電站的運維工作。
光伏扶貧電站的運行管理水平直接決定其服務鄉村振興的能力。當前,光伏扶貧電站運營主體眾多,運行管理水平參差不齊,部分光伏扶貧電站由于缺乏專業支撐,管理水平較低,制約了其發電量的提升,導致運行效益偏低。
面對上述情況,國網冀北電力有限公司各級電網調度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強化光伏扶貧電站運行管理,積極服務鄉村振興政策落地。
優化控制開展集中式光伏扶貧優先調度
國網冀北電力有限公司調控中心充分發揮平臺、數據和技術優勢,優化新能源有功控制策略,對集中式光伏扶貧電站開展優先調度,實現光伏扶貧電站電量和效益雙提升的目標。
集中式光伏扶貧電站的優先調度從3年前就已開始。2018年11月,按照華北能源監管局《關于印發冀北電網集中式光伏扶貧電站優先調度實施細則(試行)的通知》要求,冀北公司調控中心對冀北區域全部集中式光伏扶貧電站開展優先調度。所謂優先調度,就是將光伏扶貧電站置于最高發電優先級,保障其優先消納。2018年至今,冀北全網的集中式光伏扶貧電站已累計增發電量3.9億千瓦時,集中式光伏扶貧電站的利用小時數普遍高于地區平均水平。
數據支撐提升村級光伏扶貧電站運行管理水平
對于村級光伏扶貧電站,運行管理水平的提升更為重要,直接關系到電站的收益。
秦皇島地區共有26座村級光伏扶貧電站,全部分布在青龍滿族自治縣的大山里。“我們公司負責運維其中的23座,數量雖然不多但運維難度都很大,最遠的開車要2個小時加步行半個小時才能到,我們一共就七個人,別的活都不干也得一周才能巡視一圈,有時候光伏站發生故障,過了好幾天才發現,少發的電都是貧困戶的真金白銀啊。”周建軍越說越心疼。
為了提升光伏扶貧電站的運行管理水平,秦皇島公司采取了多項工作舉措。“數”見真章。上線分布式光伏全景監測系統,通過實時采集和數據擬合的方法實現了分布式光伏出力的全景監測和功率預測功能。依托數據平臺開展光伏扶貧電站發電效率深度分析,對每一座光伏扶貧電站繪制“數字畫像”,包括“最大出力”“平均出力”“利用小時數”“故障次數”“運維費用”和“停運時長”等六個維度,指導光伏扶貧電站找準運行短板,提升發電效率。“術”有專攻。每年以共產黨員志愿服務隊的形式為光伏扶貧電站提供“年度免費體檢”服務,并為其提供“體檢報告”。首創“主動服務觸發機制”,將屬地光伏扶貧電站加入主動服務白名單,設置了3條“主動服務觸發線”,一旦光伏扶貧電站觸及以上條款,則觸發對應專業部門開展主動技術服務,幫助光伏扶貧電站解決相關問題,避免光伏扶貧電站長期異常運行。“梳”出真金。為保障扶貧項目優先消納,優化調整電網安全穩定控制策略,整定低周低壓減載定值、修編事故拉路序位和有序用電序位時,將含光伏扶貧電站的線路動作序位后置,盡可能減少電網波動對光伏扶貧電站運行的影響。
源網協同建立光伏扶貧電站全過程管理體系
“大風刮黃金,陽光曬珍珠”。地處燕山山脈和內蒙古高原連接地帶的承德,在清潔能源產業發展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因此,該地區接入的村級光伏扶貧電站更多,達到404座。基于對電站出力數據、氣象資源數據、電能質量監測數據的融合分析和挖掘,國網承德供電公司建立了“預測—監測—控制—評估”全過程管理體系,指導扶貧電站針對性提出整改措施,全方位精細化挖掘村級扶貧電站的運行潛力,規范運行管理。同時,通過停電計劃協同優化,事故拉路序位、有序用電序位、低周低壓減載方案的滾動修編以及非緊急缺陷的集中治理等措施,降低村級扶貧電站所在線路停電概率,保障光伏扶貧電站優先消納。
承德隆化縣疙瘩營村珈鑠興盛電站經理董午陽說:“我們電站2021年比2020年增加發電量約10萬千瓦時,感謝電網公司多次對線路缺陷提前處理,并且在我公司發電效率低時多次提醒我們站內檢查和清掃”。
通過技術指導和對口幫扶,冀北公司也為光伏扶貧電站培養鍛煉了一批技術水平高、調度紀律意識強的運維人員,帶動經營區域內光伏扶貧電站運行管理水平明顯提高。“2021年我們公司運維的村級光伏扶貧電站的利用小時數達到了1504小時,超過地區平均值296小時。”周建軍高興地說,“我們現在運維更有針對性了,工作量降低了,工作成效卻提升了,我們幾個也都成了光伏運維的行家里手,這都離不開冀北公司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