兌寶峰
在番杏科多肉植物中,有一些形態較為相似的種類,白鳳菊、碧魚蓮與鹿角海棠就是其中的幾個物種,它們有著較高的相似度,很容易弄混,很多人傻傻的分不清。三者都具有習性強健,養護和繁殖容易等特點,算不上多么名貴的多肉植物,是較為接地氣兒的大眾性花卉,盆栽用于裝飾陽臺、窗臺等處,效果很好。
白鳳菊(Lampranthus deltoides,異名Oscularia pedunculata)
別名光琳菊、姬鹿角。為番杏科松葉菊屬(有的分類系統將其歸為琴爪菊屬)多肉植物。成株呈亞灌木狀,老莖和分枝直立或匍匐生長,呈棕紅色,嫩枝稍帶淺紅色或黃綠色。肉質葉三棱形,灰綠色,葉緣有細鋸齒,著生于莖節處。花淡粉紅色或淡紫色,花藥黃色。
白鳳菊原產南非及美國沿海部分地區。
碧魚蓮(Echinus maximiliani,異名Braunsia maximiliani)
別名碧玉蓮。為番杏科刺番杏屬(有分類系統將其歸為疊碧玉屬)多肉植物。植株匍匐或懸垂生長,幼莖紫紅色。肉質葉交互對生,葉肥厚,綠色,略被白粉,葉緣和葉背有半透明的紋路,在陽光充足的環境中葉尖和葉緣泛紫紅色。小花紫紅色至粉紅色,冬末至初春開放。
碧魚蓮原產南非及納米比亞地區,常生于山坡及山腳下。
鹿角海棠(Astridia velutina)
別名熏波菊。為番杏科鹿角海棠屬多肉植物。植株呈肉質灌木,老枝灰褐色。葉肉質,交互對生,葉半月形,三棱狀,粉綠色。花頂生,具短梗,白色或粉紅色,冬季或早春開放。斑錦變異品種‘鹿角海棠錦,葉上有黃色斑紋,有時甚至整個葉子都為黃色。
鹿角海棠原產南非西部山區,種群分布從納米比亞南部延伸到里希特費爾德的東北部。
養護
白鳳菊、碧魚蓮、鹿角海棠的習性基本相同。喜溫暖干燥和陽光充足的環境,稍耐半陰,耐干旱,怕積水,既不耐寒冷又怕酷熱,適宜在疏松肥沃,排水透氣性良好的土壤中生長。
春秋季節是其主要生長期,應放在陽光充足之處養護,若光照不足,會造成植株徒長,株型松散,開花困難,甚至不開花。澆水掌握“見干見濕”,避免盆土積水,也不要長期干旱,這些都不利于植株生長;每15~20天施一次薄肥。盛夏高溫季節植株處于半休眠或休眠狀態,生長緩慢或停滯,可放在通風涼爽之處養護,避免悶熱的環境,并嚴格控制澆水。等秋涼后再恢復正常的管理。冬季要求有足夠的光照,雖然在控制澆水的前提下,能耐0℃的低溫,但為了促進開花,最好能保持10~20℃的溫度,使植株正常生長開花。栽培3年后,植株逐漸老化,株型散亂,下部葉片脫落。可繁殖新株,進行更新。
繁殖
以扦插為主,一般在生長季節進行,剪取健壯充實的頂端枝條,晾3~5天,等傷口干燥后,插入土壤中,很容易生根成活。此外,還可在春季或秋季進行播種繁殖,因其種子細小,播后不必覆土,但要罩上塑料薄膜保濕,因幼苗根系較淺,澆水時要小心謹慎,最好用細噴壺將土壤噴濕,以免大水將苗沖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