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鈺涵
如果現身眾行之流,你是否感到安心與放松?而當你與世界逆行,你又是否有一往無前的勇氣?
在法布爾的“毛毛蟲實驗”中,毛毛蟲由于跟隨者的生性,陷入了無限循環的繞圈,終得餓死之下場。其實,實驗中盲從大流的毛毛蟲也是當今社會的縮影,萬千眾人獻身眾行之流難以脫身,終其一生,碌碌無為。在我看來,人生而獨立,又何必將獨立之我匯入盲從之流呢?
毛毛蟲由于天性,難免做出跟從的行為,而人是有思想的動物,人類與生俱來的多樣性思維本應決定了人生道路的多樣性,可為什么當今人類社會仍然會出現如毛毛蟲般的“同化”現象呢?
人類行為的固化來自于思維的固化,思維的固化來自于當今“信息化”時代的“塑造”。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接收著來自外界的信息。容量大、內容雜,使得我們來不及辨析其良莠便通通收下,喪失了自我辨別的機會和能力。這時,存在于社會共識的價值觀體系便漸漸侵入你的大腦,久而久之,人的思維在這種潛移默化中走向統一。不知不覺間,人們已然陷入社會認識之流,苦苦盲從。
正如孔子所言:“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要從統一的社會思潮中脫身,我們要提高辨別能力。他人所批判的,我們不能先入為主地妄下主觀定論,認為它一定是不好的;他人所追求的,我們也不能如提線木偶般隨他人盲從。只有置身事外獨立思考,才有可能得出正確的定論,就像實驗中的毛毛蟲,如果敢于從隊伍中站出來獨立思考,也不至于吃不到20厘米外的松針。
在人生道路上,我們要找準自己的人生定位,切不可隨大流,只有保持初心并為之堅持下去,才能到達理想的彼岸。“敦煌的女兒”樊錦詩在條件艱苦的甘肅堅守自我,終換得敦煌如今的閃耀,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反之,如果年輕的樊錦詩選擇了留在條件優越的城里工作,那敦煌今日的新生又何來保證?
我們生來不同,不同的樣貌、不同的思想,當有不同的燦爛人生。年輕一代當堅守自我,敢于與世界逆行,莫將獨立之我匯入盲從之流,這樣,豐富多彩的社會新面貌便指日可待了。
(指導教師:劉? 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