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淦生
原題重現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之際,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推出微紀錄片,介紹一組在不同行業奮發有為的人物。他們選擇了自己熱愛的行業,也選擇了事業創新發展的方向,展示出開啟未來的力量。
有位科學家強調,實現北斗導航系統服務于各行各業,“需要新方法、新思維、新知識”。她致力于科技攻關,還從事科普教育,培育青少年的科學素養。有位攝影家認為,“真正屬于我們的東西,是民族的、血脈的,永不過時”。他選擇了從民族傳統中汲取養分,通過照片增強年輕人對中國文化的認同。有位建筑家主張,要改變“千城一面”的模式,必須賦予建筑以理想和精神。他一直努力建造“再過幾代人仍然感覺美好”的建筑作品。
復興中學團委將組織以“選擇·創造·未來”為主題的征文活動,請結合以上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認識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破題之鑰
三個關鍵詞,“選擇”是前提性的,是基礎;“創造”是關鍵性的,是核心;“未來”是成果性的,是目的。寫作時,可以以討論一點為主,其余兩點為輔,亦可綜合闡述。
立意分析
這是一道“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題。作文題由材料、導語、寫作要求三部分構成,共四段。材料第一段,提出了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并引入了一個真實的情境“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推出微紀錄片,介紹一組在不同行業奮發有為的人物”,命題指向的是青年身份、青年立場。“青年”與“青春”不僅僅是一種稱謂,在新時代里,青春更是一種創造精神、一種實干態度、一種革新思想、一種擔當姿態……青春是大寫的中國人!“他們選擇了自己熱愛的行業,也選擇了事業創新發展的方向,展示出開啟未來的力量”,這句話直接指向了作文的主題,包含了下文提出的三個主題關鍵詞。
材料的第二段列舉了三個正面人物材料??茖W家強調“新方法、新思維、新知識”,致力于科技攻關、科普教育、培養青少年,這是她的選擇;攝影家認為“民族的、血脈的,永不過時”,從民族傳統中汲取養分,增強中國文化認同感,這是他的選擇;建筑家要改變“千城一面”的格局,賦予建筑以理想和精神,這是他的選擇。作文材料正是要求考生用征文的形式來禮贊新時代的青年:一個國家最好看的風景,就是這個國家的年輕人!青年的風貌塑造著未來的面貌。我們的生活中,許多青年用智慧的、創造的、實干的、革新的、擔當的姿態,播下了一顆顆執著奮進、創新包容、開放多元的種子,綻放出絢麗的青春之花。
作文題的導語部分結合特定的時間節點,明確了寫作任務:參加復興中學團委將組織的以“選擇·創造·未來”為主題的征文活動,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思考。它交代了考生的寫作身份為“中學生”,文章主題是“選擇、創造、未來”,文章內容是“認識與思考”。
這篇作文審題立意的最佳途徑,就是先從三位先進人物的事跡和言論當中提取具體的精神內涵,再分別與“選擇、創造、未來”這三個關鍵詞相融合,從而得出文章立意:
第一,每個青年都必須選擇既適合自己、又有益于國家和民族發展的事業,讓自己的選擇能夠在成就自己的同時,推進國家的發展、民族的進步,為國家帶來美好的前途。
第二,每個青年要有創造性地工作,運用新知識,采取新方法,體現新思維;要重視民族傳統的傳承和發展,注重傳統文化與科技創新的融合,打造有創意有個性的產品。
第三,每個青年都應當立足未來,注重對下一代的培養,極力打造有民族血脈的、永不過時的精神和物質產品,通過我們的努力創造,給我們的后代留下寶貴的歷史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