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澤森
在盆景的鑒賞和藝術創作中,對盆中樹木主要看根、干、枝;對樹干主要著眼于干的粗細和表皮的色澤、粗厲、疙瘩或孔洞等滄桑、古老、雄勁形態;其中孔洞、溝條及其洞底枯片和周邊增生的活質拱條都是樹木蒼古、生命頑強雄勁的表現,有的是特意尋覓有天然洞溝枯片的樹樁,有的是對條件許可的樹樁用雕、鑿、劈、剖、腐、灼、磨等技術手法進行挖洞、刻溝、撕片,再慢慢養邊,形成各種蒼古形態來表現樹木蒼古雄勁的精神境界。在參觀山人盆景園時,發現作者收藏著一些樹木盆景,樹干帶有的各種形態樹洞,大小不同、洞數不一、線條曲奇,顯出這些樹樁歷經歲月滄桑、顯出老態古樸、氣質雄勁、生命強健,體現健康美、生命美的情趣、具有盆景的典型藝術特色。
如《風起云涌》,樹樁基部粗壯偏向左傾,接連上下兩條粗枝(上枝較粗也可認作副干)向左伸出,主干略向右斜后委曲上伸,左右分出細枝結頂,右側伸出從干,向右出枝,基部和主干、左干都有孔洞。依據樹樁天然態勢立意,左側橫枝形容東風橫生,主干、從干枝片層迭、加以聯想樹洞卷紋,如云涌起,命題《風起云涌》很有氣勢。
再如《歲月滄桑》,看去樹干高大,但枯爛半邊,如同雷劈,樹干頂部及兩邊沿已長出豐滿的活質拱邊,顯出其歷經外傷后漫長歲月的腐爛和磨礪,形成堅硬的枯片;拱邊后面仍然長著寬厚的活質樹體,頂冠生長高低錯落長出數枝虬曲的枝條,似在舞風弄雨、歡唱著在長期滄桑歲月中頑強生長的戰歌。
還有《仙門洞開》,樹干下粗上細退層自然,左側第一粗長枝條飄出,右側短枝穩健樹身,主干上部向左微傾、上下曲枝左右錯落飄灑,若云若霧,樹冠細枝結頂。全樹勢態宛如蒼健仙長謙恭揖讓,樹干正面一長條裂洞,洞里似乎高深莫測,想象若神仙洞府,洞門微開。凝視盆景,讓人想象將入仙境。
再看《崢嶸》樹樁根基起干粗大雄壯,但向上長后樹干中空,樹洞如同雷劈,令人驚心。可是爛洞周邊又有五、六條狀活片撐起曲干或粗枝向左或向上曲折頑強生長。細觀其狀,樹皮層肌理疙瘩累累,似是歷經多少極不平常歲月,才長成這般猙獰樹態,作為盆景,給人一種生命頑強、凄楚之美。
再看《彩云飛渡》細根四散右長左短布滿盆面,基部隆起,主干起勢后向右橫飄,干身邊條暴突,遍布圈條狀洞孔,頂枝細枝多向右飄灑,時值嫩葉釉紅,老葉碧綠,恰成“彩云飛渡”美妙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