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共識”理論下二戰時期中法報刊媒體的鏡像報道研究

2022-04-29 00:44:03閻偉黃成希
中國新聞評論 2022年2期
關鍵詞:理論

閻偉 黃成希

A Study on the Chinese and French Newspapers Mirror-style Coverage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sensus” Theory

Yan Wei Huang Chengxi

Abstract: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Chinese and French newspapers published a large number of mirror-style coverage. This article takes the “consensus” theory as the perspective and adopts comparative methods to make clear the causes of these news: appreciating each others active role in the anti-fascist war; seeking a way out of their own dilemmas by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other one, thus forming “consensus” to against the common enemy and to persevere in persistent resistance. “Consensus” is an important value orientation of the concept of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and the latter is the concrete practice of the former. In the process of communication, “consensus” reflects the conceptual form of national image,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demonstrates its practice methods, and mass media displays its communication configuration.

Key words: “Consensus” theory; Mass media; Mirror-style coverage;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作者簡介:閻偉,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新聞與文化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文藝學方向專業負責人。2009 年在華中師范大學學獲得文學博士學位。國家社科基金通訊評委,中國人權委員會理事,現任學院文化傳播研究中心主任,湖北省比較文學學會理事、湖北省文藝學學會理事、新聞與文化傳播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2011 年—2012 年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訪問學者, 2018 年再次成為英國倫敦大學中國學研究中心(Centre of Chinese Studies)的訪問學者。主要從事比較詩學、國際傳播與薩特研究;黃成希,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新聞與文化傳播學院新聞與傳播專業碩士研究生。

課題項目:2021 ? 年度湖北省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項目“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視域下‘中國故事的文學敘述及抗疫精神的傳播研究(項目編號:21ZD009)”;2021 年度部校共建重點項目“危機傳播視域下中國百年瘟疫文學的‘信息疫情書寫及國家形象問題研究(項目批準號 2021-02-02-04)”。

文章引用:閻偉,黃成希.“共識”理論下二戰時期中法報刊媒體的鏡像報道研究[J].中國新聞評論,2022,3(2):1-18. https://doi.org/10.35534/cnr.0302001

摘 要:二戰時期,中法兩國報刊發表了大量鏡像式的報道。本文以“共識”理論為視角,采取比較法研究,發現這些報道產生的原因;欣賞彼此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的積極作用;通過關注對方尋求打破自身困境的出路,由此形成同仇敵愾、堅持抵抗的“共識”?!肮沧R”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重要的價值取向,后者又是前者的具體實踐。在傳播過程中,“共識”體現國家形象的觀念形態,“人類命運共同體”展示其實踐方式,大眾媒體顯現其傳播構型。

關鍵詞:“共識”理論;大眾傳播;鏡像報道;人類命運共同體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 (s) and SciScan Publishing Limited

This articl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4.0/

1947 年,在美國社會學研究會上,芝加哥學派著名學者路易斯·沃斯(Louis Wirth)做了《共識與大眾傳播》(Consensus and Mass Communication)的發言,發言稿后被收錄于《美國社會學評論》一刊。該文被視為“共識”理論的起源。

一、“共識”理論提出的背景及內涵

沃斯“共識”理論的提出,與二戰期間各國政府的宣傳技巧與輿論導向有密切聯系。關于大眾傳播的重要性,他在《共識與大眾傳播》一文的開篇指出,“當今世界的許多問題,需要一種與物理領域近來發現的、導致了原子彈爆炸的知識相應的知識,才有望達成和平利用原子能的目的?!? 沃斯以當時的原子彈爆炸一事為起興,強調“大眾傳播現象的重要性絕不亞于原子能,對大眾傳播的研究與控制,也可與對原子能毀滅性潛質的遏制相提并論”b,這就是 他研究“共識”理論與大眾傳播現象之間關系的主要動機。

沃斯認為所謂“共識”,并不是就所有事件達成統一一致的意見,而是容許爭議和協商的 存在,只需要“大體意見一致”即可。因此,達成共識,“與其說是對所有問題,甚至是最基 本的實質性問題的一致意見,不如說是相互交流、探討、辯論、談判和承諾的既定習慣,以及 容忍異端邪說,保持冷靜,直到社會生活中不會出現明顯而突發的危險?!? 在形成共識的過程中,大眾媒介的信息傳播作用不可或缺。但是,如果沒有“大體意見一致”的前提,爭議、協商的 過程也不可能存在。因此,大眾傳播不僅僅是達成“共識”的方法和途徑,也是“共識”達成 的結果。在某種程度上,大眾傳播可以等同于大眾業已形成“共識”。

因此,為達成共識,大眾傳播媒介充當起“傳話筒”或“擴音器”的角色,提供彼此交流的方式與渠道。如果國家或地區之間“共識”度很低,彼此交流就存在距離或隔閡,那么在信息傳播方面也易于“失聲”或“失真”。相反,如果“共識”度較高,那么彼此不僅更容易求同存異,而且在文化和經濟等方面的交流會更加密切融洽?!岸送模淅麛嘟稹?,共同的利益前提會促使雙方更關注對方傳播的有關信息。在形成共識和實施有效的傳播之間,往往會出現一種“良性”或是“惡性”循環的關系。

那么,如何形成“共識”?沃斯認為,彼此的共同經驗是前提之一。在他看來,“盡管具 有不同背景、經驗和興趣的人,在他們第一次接觸時,無法彼此溝通和理解,更不用說達成協 議,他們最初必須滿足最隨意和膚淺的聯系,即根據稀缺和簡單的共同經驗提供基本理解?!?也就是說,“共識”來源于交流,而有效交流的前提是雙方擁有共同的經驗,這樣信息的接收 者容易與放送者易于形成共鳴,并產生“共識”。在二戰時期,中法兩國無疑擁有著共同經驗, 即國家都處在生死存亡之際。兩國相似的遭遇,以及抗擊侵略者的不屈意志,使得彼此兩兩相望, 惺惺相惜。

另外,形成共識的另外一個技術條件就是大眾媒體。沃斯認為,大眾傳播媒介就像人類發明的所有技術工具一樣,本身都是中立的,但由于使用者意圖的差異,“它們可以用來灌輸一種戰斗的信仰或和解的意志”。? 二戰期間,大部分民眾只能通過報刊獲取信息,因此報刊媒體極大地影響了民眾輿論。就本文關注的研究對象而言,中法兩國報刊通過報道同盟國的戰斗意志以及取得的勝利,極大鼓舞了彼此抗擊法西斯的信心和決心。在兩國人民形成“同盟國必勝, 法西斯侵略者必敗”的共識方面,報刊媒體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最后,沃斯將“共識”理論放在國際關系中,致力于在世界范圍內推動共識的形成。要想 使世界各國達成一定的共識,則必須依賴大眾傳播的溝通協調功能。一方面,一國媒體除了塑 造本國良好的國家形象外,還要積極建構他國的正面形象,為達成共識打下堅實的輿論基礎; 另一方面,大眾傳播媒介還要發揮其影響力和傳播力,將“共識”的內容廣而告之,促使“共識” 在大眾輿論與國家意志兩個層面的深度融合,這樣各國之間達成的“共識”才會更加堅實具體, 而不是鏡花水月。

基于以上理論背景,本文試圖運用“共識”理論,分析二戰時期中法報刊有關對方的報道。在兩國的報刊中,本文各選擇三種代表性刊物,予以對位、比較研究,以期形成關于兩國報刊媒體的鏡像式觀照。研究重點主要在兩個方面:一是分析二戰時期中法報刊報道彼此的內容; 二是通過內容分析法,發現中法報刊媒體觀察報道對方的鏡像方式,并從這種鏡像報道中析解出背后的“共識”觀念。通過比較中法兩國歷史中這一特殊的傳播現象,發現“共識”理論對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啟示。

二、二戰時期中法兩國報刊媒體的鏡像報道現象

1931 年“九一八事變”以后,日本法西斯不斷蠶食中國。1937 年“盧溝橋事變”之后,中國又淪陷了大片土地,國家已經到了生死存亡之際。1939 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德國法西斯強勢橫掃歐洲大陸,老牌資本主義強國——法國淪陷。此時,中法兩國面臨著相似的歷史處境,共同命運使得彼此產生更多的關注。這是因為,“中國已緊密地與世界聯成一體,中日戰爭是世界戰爭的一部分,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不能離開世界而孤立起來”。? 中國和法國在為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而浴血奮戰,這不僅只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全人類。從新聞傳播史來看, 這一時期中法兩國報刊大量報道對方,并借對方反觀自身,已成“鏡像”報道之勢。

所謂“鏡像”報道,本文認為主要是指兩國媒體在報道對方時,如同在鏡子里看到了自身 的影像。以彼觀己,自鑒得失,即“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之意。二戰時期中法兩國報刊媒體, 在報道對方時多與自身相比照,以他國鏡鑒本國,這種報道的立場和方式可視為“鏡像”報道。以下對兩國的“鏡像”報道加以參照比較,在析出各自的新聞立場之時,漸顯彼此持存的“共識”。

(一)中國報刊上的法國

本文從研究對象的權威性、影響力和時效性這三個標準出發,主要選取了抗戰時期《時事月報》《時與潮》和《東方雜志》這三大中文報刊為分析文本,歸納和總結其相關的報道內容(資料采自“全國報刊索引”數據庫 ?)。

1.《時事月報》中的法國——正義、自由然而悲慘

《時事月報》是民國時期發行的一種大型時政類期刊,于 1929 年 11 月創刊于南京,至

1944 年 10 月停刊。該刊十分重視對世界重大事件的介紹,尤其是關乎中國自身利益的事件。由于《時事月報》對當時國際問題介紹與研究非常詳細深入,不僅體現了媒體的基本論調,而且也可從中了解到當時政府高層人士秉持的態度及立場,所以該刊能夠代表當時中國評價法國的主流觀點。

本文搜集了《時事月報》在二戰期間(從 21 卷第 3 期至 30 卷第 1 期)所有文章,經過篩選, 對其中 36 篇相關度較高的文章予以分析,見表 1。

《時事月報》報道的法國形象大致分為以下三類。

一是仗義執言的正義形象。例如《美法抗議倭炸滇越路》? 一文,重點介紹了法國政府抗議日本在滇越的轟炸行為,體現了法國對中國的聲援。

二是自由法國的反法西斯貢獻,如《魏剛——法國的救星》《法國還有力量》和《自由法 軍擊敵建功》等文?!段簞偂▏木刃恰芬晃闹姓摷澳骼锬崾窍L乩盏摹巴嫌推俊保@ 預示著軸心國即將崩潰,而關鍵在于“有一個人有力量是以促成此種崩潰的,即是魏剛將軍”?,

《時事月報》翻譯并刊載這篇文章,體現了該刊為法國聲援的態度。

三是時下法國的悲慘境遇,如《法國再度屈服》《墨索里尼謀奪法國領土》等文。在《法國橫遭納粹劫奪》? 一文中,《時事月報》為國人介紹了法國在納粹德國鐵蹄下的悲慘現狀。

除此之外,《時事月報》也經常發表關于“歐戰”的文章,約有 33 篇。在這些論述“歐戰” 的文章里,時常提到法國,并與中國抗戰的時局相比較。在《由歐戰說到日本侵華軍事的失敗》一文中,作者由歐洲戰場中荷蘭、比利時以及法國的相繼陷落,談到中國與日本帝國主義的 斗爭,否定了歐洲英、法等國在二戰前期的“綏靖政策”,轉而肯定中國三年抗戰成功的策略, “現在,我們可以知道,日本不是德國,中國不是波蘭比利時,中日戰爭,不是歐戰,尤其 是日本開戰來,一貫地彷徨不定,而中國采取了長期抗戰這勝利的策略。” 這種論斷在當時是極具眼光的。

《時事月報》認為,法國是正義且極具希望的國家,它的淪陷是由于二戰前期國家施行不恰當的政策,給了納粹德國機會并最后遭其殘害。但在整個反法西斯同盟里,法國仍是強大的有生力量。該刊對自由法國報以信心,對法國人民持以同情,對法國罪人予以批評,將心比心, 立場鮮明。

2.《時與潮》中的法國——失敗、地獄、抵抗與光復

《時與潮》是一本時事評論型刊物,半月刊。1938 年 4 月在漢口創刊,1949 年 2 月???, 共出版 33 卷。主要有“社論”“時與潮半月述評”以及“時與潮點滴”等欄目,前兩個欄目主要是對二戰時期世界的戰爭局勢進行述評。在二戰期間,《時與潮》從第 4 卷第 5 期至第 24 卷第 5 期有 32 篇專門報道法國的文章,見表 2。

這些報道的內容大致分為以下四類。

一是分析法國失敗的原因。在吳一凡翻譯自美國的《杜德論法國失敗內幕》一文提到關鍵性的兩點:一為“從一九三六年以后歷屆法國政府都是英國政策的奴隸。英國政策是有計劃的毀損法國在歐洲的同盟體系。”?;二為“對法國共產黨判處死刑的法令就是對法蘭西共和國判處死刑的法令”?。排除軍事原因,對法國共產黨的排斥以及對英國的嚴重依賴,是法國失敗的主要原因。

二是批判法國維希政府,支持法國人民。如在《貝當法國的殷鑒》一文中,開篇就批判維希政府:“近來維琪政府所表演的丑劇,已經把具有光榮歷史的法蘭西拖入了十八層地獄”?, 緊接著又針對維希政府與德國之間的合作發表了自己的意見:“但不知在法國廣大人民的繼續反抗之下,這種‘威風還能持續幾天”?,而《維琪叛國真相》一文開頭就表明,“這篇歷 史的文字,系一九四二年出版的,但因我們對法外交關系,不能提早發表?,F在維琪政府的賣國勾當已為世人所共曉,不妨將一位法國人所寫的內中黑幕介紹給國人?!?

三是贊揚以戴高樂為首的自由法國和法國人民的抵抗精神。在《法國人的抵抗精神》這篇譯文中,描述法國各地各階層的人民對德國的敵視心理,并堅信法國人的翻身日子即將到來。文章開頭表達了對法國人民的尊重:“法國是慘敗了,可是法國人并沒有屈服” ,《自由法國在剛果》一文則是將貝當政府與自由法國相比較,表達了對自由法國的肯定,“在遙遠的法國本國的人們,還在談論著怎樣幫助他們的敵人,而這里的法國人們,則在談論該怎樣打敗他們的敵人。這個地方不再是黑暗的中心,這是剛果,這是新法國的搖籃。”? 文章將自由法國稱為新法國的搖籃,既肯定了自由法國抗擊法西斯的功勞,更看到了法國的未來必定屬于自由法國。四是戰爭后期分析法國的未來。針對蘇聯與法國簽訂的蘇法同盟互助協定一事,《法國制

衡歐洲》一文認為,“戴高樂將軍的外交勝利,是得自于他在外交上的廣闊胸襟和坦白的作風, 這是值得欽佩的。類似蘇法協定的條約,任何聯合國間都應該締結,以期維持世界的永久和平?!眆文章肯定了戴高樂在外交上的出色表現,并表達了對未來世界和平的憧憬。此外該刊還刊登了一系列分析法國未來的文章,包括《解放后的法國前途》《法國向何處去?》,都體現了同盟國對法國光復后的美好期待。

總的來說,《時與潮》筆下的法國,大致分為兩種形象:一是以維希政府為代表的投降附敵的負面形象,該刊大力批判;二是以戴高樂將軍為首的勇敢抗德的自由法國形象,為刊物所贊許?!稌r與潮》積極看好二戰后法國的未來。

3.《東方雜志》中的法國——分裂、失敗及友人

《東方雜志》于 1904 年 3 月在上海創刊,1948 年 2 月停刊。它經歷了 20 世紀上半葉的時局動蕩,是舊中國時期出版發行歷史最悠久的刊物。在二戰期間,該刊堅定地反法西斯主義,聲援歐洲被法西斯侵略的國家,“歐亞兩洲的法西斯主義在本質上是相同的,《東方》從抗日愛國立場出發,必然反對與日本軍國主義具有共同本質的德、意法西斯主義,必然支持那些與中國同樣遭受侵略的國家和人民的反抗斗爭?!? 這確實是它的一貫立場。其間《東方雜志》(從第 36 卷第 19 期至第 41 卷第 17 期)刊載與法國相關的文章有 23 篇,見表 3。

這些文章大致可分為三類。

一是分析法國淪陷的原因,并與中國的抗戰相比較。《法國崩潰的原因——內部的腐敗》一文認為法國之所以潰敗,在于“在戰事發生以前,法國內部早已四分五裂,戰事發生并未使大家團結一致”?,法國的失敗如同抗戰以前的中國一樣,四分五裂,內部尚不統一?!斗▏罎⒌慕逃枴芬晃耐ㄟ^總結法國淪陷的教訓來反觀中國,以助國人自省,“前車之轍后車之鑒…… 這一點應該是已經抗戰三年了的中國國民朝乾夕惕的一個教訓。團結和戰斗才能有勝利,才能有勝路,法國之不免于崩潰是因為內部的渙散瓦解和失敗主義。中國之所以能夠抗戰三年,就是因為能夠全國團結,就是對抗戰的勝利抱有旺盛的信心。”?《法國會單獨停戰言和么》一 文同樣將中國與法國相對比,“到了最近,歐洲一等大國民治國堡壘法國也有放棄抗戰的模樣。獨有我中國已抗戰了三年,卻愈戰愈強,值得世人的驚嘆和贊美,我中國人也許引以為自豪罷?!?可以看到,刊物對我國抗戰到底的堅定決心十分自豪。

二是對法國未來出路的分析。《日薄崦嵫的法國維希政府》一文,先是肯定了“英國勝利是法國得救的唯一道路”這一當時國際社會對法國前景的普遍認知,同時又點出了關鍵所在,一針見血地指出:“天助自助者,這是一句通貫乎古今中外而皆準的顛撲不破的真理” 。《法國未來的地位》一文認為,“今后的法國,在歐洲能取得防德的代表,在國際政治上能保守相當地位?!?但是這種地位的取得,前提是法國能夠快速統一與復興。另外,文章還視法國人民為友,稱其為“法國友人”,足以看出二戰時期,中國對法國抱持的友善態度以及與之交好的愿望。

三是介紹法國政府的變化和工業、軍事、文化等方面情況,此類文章多屬普及性文章,較少涉及政治立場,茲不贅述。

總之,《東方雜志》更多的是在介紹法國在二戰中的遭遇和表現,并與中國相對比。面對法國的前車之鑒,該刊希望中國引以為戒。同時,該刊視法國人民為友,希望法國在二戰結束后能夠恢復其西方大國的地位,這也表現了中國民眾的友善態度。

(二)法國報刊上的中國形象

二戰以前,法國“巴黎現存的報紙,總數不下四五十種”f。二戰期間,法國的報刊業遭受了巨大的挫折。以前的報紙僅剩數家,如《晨報》《法國勞動報》(France au Tra var)、《工作報》《小巴黎人報》《人民呼聲報》(Cri du Peuple)、《民族解放周刊》(L Emanciparion Nationale)和《巴黎晚報》(Paris Soir)g。共產黨機關報的《人道報》和《今晚報》(CeSoir),在戰事爆發之初就被迫???。1944—1945 年間,經歷了占領時期的挫折之后,法國日報的數目再次回升。1944 年有 19 種,到了 1945 年有 26 種 ?,其中《人道報》等得以復刊。

這些報紙最大的特征是自帶強烈的政治傾向,它們或是政府的喉舌,或是各政團的機關 報,根據它們的立場,可以分為右、中、左三種類型。該特征成為法國報界的傳統,而且格局 在戰后也大致不變。其中代表性的右派報紙有“法蘭西行動派”的宣傳機關報《法蘭西行動 報》(L action Francaise)和《費加羅報》(Figaro);立場居中的代表性報紙有《時報》(Le Temps)和《小巴黎人報》(Le Petit Parisien);左派代表性報紙有《人道報》(L Humanite)(法國共產黨的機關報)、《巴黎晚報》(Paris-soir)和《晚報》(Le Soir)(左派社會黨的機關報) 和《工作報》(L oeuvre)(急進社會黨的機關報)。

為求綜合客觀,本文選取左、中、右派報紙各一種,即《人道報》《法蘭西行動報》和《小巴黎人報》作為研究對象,以觀照當時法國報刊媒體關于的中國報道狀況。?

1.左派報紙《人道報》的中國——苦難、英勇和解放

《人道報》(L Humanite)是法國共產黨的機關報,1904 年由法國社會主義者讓·饒勒斯

(Jean Jaurès)創辦,1920 年成為法國共產黨中央的機關報。法國淪陷后被迫???,二戰末期復刊。由于這一原因,《人道報》在二戰時期關于中國的報道文章,目前可查的僅 28 篇。(從

1944 年 8 月 21 日開始至 1949 年 9 月 2 日)。

《人道報》對中國遭受侵略表示同情,也譴責了蔣介石對中國共產黨圍剿的政策。1944 ?年10 月 5 日,法國的《人道報》第二版發表了《英勇的中國抵抗日本》一文,表達了對中國的同情,

“事實上,自 1931 年 9 月日本帝國主義首先進攻滿洲,然后在 1937 年進攻大中國以來,中國一直飽受戰爭之苦。”?

《人道報》進一步批判了蔣介石的政策,“在中國,蔣介石也必須重新考慮他的反民主和 反共產主義政策,這種政策導致了最近幾次危險的軍事失敗?!?另外,該報還在《巴黎華人向解放了的法國人致敬》一文中,表達了對中國的信心,“由于我們的事業與你們的事業息息相關,我們相信,中國很快就會從日本的枷鎖中解放出來?!?《人道報》的報道對中國遭受的侵略深表同情,并對中國抗戰保持信心;同時,對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政府表示不滿,并譴責其在抗戰中針對中國共產黨的政策。

2.右傾報紙《法蘭西行動報》的中國——抗日、進攻與受援

1908 年,《法蘭西行動報》由法國民族主義者夏爾·莫拉斯(Charles Maurras)和萊昂·都德(Léon Daudet)創辦,該報高舉民族主義和反共和黨的旗幟。作為保皇黨的機關報,言論極為右傾。法國淪陷期間,其辦報主旨是不觸怒占領者,左右逢源,所以得以幸存。從 1939 年 9月 1 日至 1944 年 8 月 24 日,《法蘭西行動報》共出版 1535 期,涉華報道高達 714 篇,屬極為關注中國的右派報紙,見表 4。

它對中國的報道內容可分為三種。

一是中日戰況,在涉華報道中占很大比例,主要報道了日本在中國的戰爭進展,以及中國政府為抗擊日本所做出的努力,這些報道都比較客觀真實。例如在戰爭前期,該報刊登了《日本眼中的中國戰爭》一文。文章引用日本政府的官方報告,報道了日本在中國的侵略進展,“日本陸軍部大臣畑俊六將軍說,經過兩年半的戰爭,日軍目前在中國占領的土地是日本的兩倍, 并造成中國軍隊 300 萬士兵傷亡。”? 隨后,又通過日本官員的表述,展現了蔣介石政府為抗日所做的努力:“但是,他承認,蔣介石政府對日本表現出強烈的抗日意志,迫使日本需竭盡全力去克服所有困難。”? 此外,1940 年 3 月 6 日第三版上刊載的《日本人完全占領海南島》(Les Japonais achè vent l occupation de l? le de Ha? nan)和《日本在中國的損失》(es pertes japonaises en Chine)等文,以旁觀者的視角向法國民眾介紹了中日兩國之間的戰爭,內容客觀真實。

二是中國內政情況。《法蘭西行動報》對中國內政的報道,主要集中報道蔣介石、汪精衛等中國政局變化情況。如 1940 年 1 月 22 日在第二版刊登的《汪精衛與日本政府之間的協議》

(L accord Enter Ouang Tching Ouei et le gouvernment japonais)、1942 年 5 月 8 日在第二版刊登的《在中國的東海岸 蔣介石部隊發動全面進攻》(UR LA COTE ORIENTALE DE LA CHINE Les forces e Tchang Ka? Chek ont dé clenché ne offensive gé né rale)、1943 年 6 月 2 日第一版刊登的《中國戰爭的新階段 蔣介石將會做什么?》(UNE NOUVELLE PHASE DE LA GUERRE EN CHINE Que va faire le maré chal Tchang Ka? Chek ?)等文。

三是中國的國際關系?!斗ㄌm西行動報》在報道中國與英美的關系時,一方面報道了英美兩國與日本在中國的利益沖突,如 1940 年 1 月 22 日第二版刊登的《美國在中國的經濟利益》

(Les droits économiques des Etats-Unis en Chine)、1940 年 10 月 20 日第二版刊登的《英日沖突》(e conflit anglo-japonais);一方面又報道了英美兩國對中國的援助,如 1940 年 10 月20 日第二版刊載的《200 輛載有汽油、武器和彈藥的卡車越過緬甸邊境》(200 CAMIONS TRANSPORTANT DE L ESSENCE, DES ARMES ET DES MUNITIONS, ONT PASSE LA FRONTIERE BIRMANE)、1942 年 5 月 29 日第一版的《惠靈頓先生說 中國不會放棄戰斗》(La Chine n abandonnera pas le combat déclare M. Wellington Koo),就報道了英國對中國的援助與態度。在報道中法關系上,1941 年 2 月 8 日第二版刊載的《來自中國的新聞》(NOUVELLES DE CHINE)一文寫道,“由于他們在法國的朋友慷慨相助,傳教士們得以在 5 月底之前分發救濟物資。中國農民被這種誠摯所感動,可以說,業已蓬勃發展的新基督教,就是從這種慈善機構中誕生”?,報道熱情洋溢地宣傳了法國傳教士對中國農民的救助。

總之,作為法國右派報紙的《法蘭西行動報》,雖然保持著“大法蘭西”的民族主義,但在新聞立場上沒有為日本侵略行徑搖旗吶喊,反而對中國的抵抗表達了敬意。

3.中派報紙《小巴黎人報》的中國——斗爭、防御及貢獻

1876 年,《小巴黎人報》(Le Petit Parisien)由路易斯·安德里厄(Louis Andrieux)創辦。該報并無黨派之分,主張公允,擁護共和。新聞報道中多載社會事件,標題多采用較為溫和的語調, 內容通俗易懂,讀者對象多為勞工階級。報紙溫和親民,受眾廣大,“前會在巴黎本埠擁有很大銷路,且為新聞最詳實的報紙之一的小巴黎人報……”? 在法國淪陷期間,《小巴黎人報》為維希政府發聲。它《巴黎晚報》的處境一樣,“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只可發表德意官方的戰報,而不準刊載同盟國所發表的消息?!? 二戰后期被封停。這一時期,其涉華報道共有 453 篇,見表 5。

它對中國的報道只要集中在三個方面。

一是中日交戰狀況,這是該報報道內容最多的一部分。其消息源也大多標注為“Tokio”,刊登從日本東京發回的消息,主要報道日本在中國所取得的進展以及中國在戰爭中的損失。比如《日本駐法武官介紹中國戰役成果》一文中寫道:“今年 4 月初,日本在中國發動了進攻, 在中國北部和南部都展開了行動”?。這些報道介紹日本在中國的侵略進展,屬于信息性新聞, 基本是有事說事,幾乎沒有展示觀點。

二是中國的內政問題,包括中國發生的重大事件如國共兩黨的關系及霍亂等。如《在中國, 蔣介石開始了和共產黨之間的影響力之爭》一文中報道了國共兩黨的斗爭,“斯大林的使者在莫斯科和中國北方小城延安之間往返,中國的支持者在那里建立了他的總部?!? 在報道中國國共兩黨的關系時,《小巴黎人報》保持中立的立場。

三是分析中國在二戰中的作用?!缎“屠枞藞蟆吩诜治鲋袊目箲饡r,看到了中國具有“地利” 優勢:“日本人的想法是從云南進入重慶。后一個省是中國最偏僻的省之一,它的地形條件非 常困難,這使得中國的防御成為可能” ;而在《如果蘇聯或中國屈服,我們就無法打敗軸心國》一文中,報道了美國共和黨代表漢密爾頓·里什(Hamilton Rish)在眾議院向中國提供 5 億美元貸款時的講話,高度評價了中國在二戰期間為擊敗軸心國所做出的貢獻。

總體來說,二戰期間,《小巴黎人報》在報道中國時立場比較客觀公正。這與它在二戰之前的傾向形成鮮明對比,當時的《小巴黎人報》對中國充滿偏見,“現在法國人之觀察遠東的政局,差不多專靠他們筆鋒底下的事實。東方老大的中國,充滿了土匪、難民, 與自私自利的軍閥,值得一幫帝國主義者來代管一下。”? 限于自身處境,《小巴黎人報》在二戰初期報道中日戰爭時,它還是重日本輕中國。而在戰爭后期,該報通過刊載分析中國時局的文章和他國政要的發言,逐漸顯現了對中國關注和敬意。二戰共同的遭遇以及中國不屈的抗戰,使《小巴黎人報》對中國的認知發生巨大變化,開始由偏見自私的立場轉變為認可欣賞。

由上文可以看出,抗戰時期中國報刊對法國的報道從未中斷。《時事月報》《時與潮》和

《東方雜志》這三大刊物幾乎是每出版一期,就必定刊登有關法國的文章,并且在分析歐洲時局時,法國經常是重點。而法國的《人道報》《小巴黎人報》有關中國的報道期數,大約占全年總期數的 30%,大約每三天就有一篇;《法蘭西行動報》則更為突出,有關中國報道的期數占據 50%,幾乎每兩天就有一篇。顯而易見,中法兩國在戰時十分關注彼此的局勢。究其原因, 一是中法分別作為東西方的傳統大國,國際影響力較大,又都是抗擊軸心國的主要力量,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二是中法兩國相似的歷史處境,使得兩國高度關注對方的所作所為,并以對方為鏡像,尋求打破自身困境的出路。

而且,從雙方報道的新聞措辭來看,兩國媒體表現了彼此的同情之理解。從出現的高頻詞 可以看出,中國的三家報紙都對法國因分裂、失敗導致的淪陷表示同情,同時欣賞其追求自由 的抵抗,并期待法國早日光復,視其為患難之交。同樣,三家法國報紙也同情中國的苦難,贊 許中國人民為尋求解放的英勇抵抗,并積極評價中國在反法西斯戰爭的巨大貢獻。兩國如兄如弟, 如切如磋。無論是法國《人道報》的《英勇的中國抵抗日本》一文,還是中國《時事月報》的《法國還有力量》一文,既體現了兩國媒體相互示好,又為對方打氣鼓勁。

中法兩國對彼此的報道,由于共同的利益訴求,逐漸展示了一種“共識”,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對法西斯敵人的憎恨。中國人民所抗擊的日本法西斯,法國人民所抵抗的德國法西斯,既 是兩國人民共同的敵人,也是世界的敵人。只有打倒共同的敵人,兩國才會得以解放,世界才 能重新擁有和平安寧。二是對受法西斯侵略的國家和人民所抱有的同情。中法兩國都遭受法西 斯的侵略,時下處于水深火熱之中,兩國人民都對彼此的遭遇深表同情,并希望對方早日擊敗 侵略者。三是對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充滿希望。兩國通過報刊報道中法軍隊取得的勝利,使彼此深受鼓勵,不僅意味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更加鞏固,而且離最終的勝利又前進了一步??傊?, 二戰時期的中法兩國惺惺相惜、互相鼓勵,這是中法兩國“共識”形成的基礎,而這個“共識” 的形成,又得益于中法兩國報刊彼此的鏡像報道。

三、“共識”理論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

在《共識與大眾傳播》一文中,沃斯一再強調,唯一能夠消除原子彈威脅的,就是在世界范圍內達成共識——和平利用原子能。因為“原子彈不會屈服于消除其潛在破壞力的物理防御或反武器,我們唯一的防御手段是社會——建立世界共識”? 而建立世界共識,就是要使世界資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以滿足人類自由、秩序與和平的需要。在戰爭期間,“共識”可以避免原子彈帶來人類同歸于盡的危險,也可以凝聚中法兩國人民的意志,打敗共同的敵人。同樣, 在和平時期,世界共識的建立也有助于人們加強合作,減少沖突,攜手解決全球性危機等問題。

(一)“共識”理論與國家形象的傳播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和法國由于相同的命運和相近的立場,以致同聲相和、同氣 相求。從中法報刊媒體關于對方的鏡像報道中,可以管窺兩國在這個特殊歷史時期形成的“共識” 狀態。在沃斯看來,共識是一種“觀念現象”,達成共識的意味著共同觀念形成的過程。同樣, 國家形象的傳播屬于不同文化(文明)的交流,實現交流的客觀性與相互理解的前提是——雙 方對交流內容應該有一個較為客觀的共識,即承認一個共同的價值觀。如何公正、客觀地介紹 他國,以及如何在世界格局中確定他國存在的意義與價值,“共識”理論為這種嘗試提供了更 多的思想認同和話語保障。共識則通,歧見生異,誤解則一片幻象。中法兩國的鏡像報道,為“共識”理論如何解決大眾傳播中他國形象的傳播問題,提供了十分有益的注解。

一般說來,“國家形象”既包括本國如何構建并塑造的“自我形象”,也包括其他國家如何看待本國,以他者為本位的“他我形象”,即他國媒介、民眾對某國的總體印象。由于不同文化的差異,特別是核心價值觀的區別,會直接影響不同文化環境下大眾及媒體對同一事件、同一過程完全不同的理解。觀念是建構主義國家形象觀的核心要素。國家形象作為不同認識主體的觀念,其形成也是觀念的調整和分配,最后形成共識的結果。因此,“自我”與“他我” 形象不可能完全一致,甚至常常會出現錯位、反差。“共識”理論作為一種“觀念現象”,“既提供了解決社會學核心問題的方法,又提供了解決當代世界問題的方法”?。它一方面彌合不同文化之間交流的鴻溝,消除不同文化主體之間誤會、曲解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從人類共同屬性、共同追求的價值體系角度,考察此國的“自我形象”與彼國的“他我形象”各自構建了一個“什么樣的世界”。

(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共識”觀念

當今,中國在應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時,審時度勢,從世界大局出發,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享”?,希望世界各國求同存異,和平發展?!叭祟惷\共同體”的理念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世界觀,平等對待不同民族文化的“多樣性和平行性問題”,給世界秩序引入新的秩序。“夫和實生物,同則不繼。以他平他謂之和, 故能豐長而物歸之。若以同裨同,盡乃棄矣?!保ā秶Z·鄭語》)這種主張“包容的”“和而不同”的世界主義,超越了舊世界秩序局限于民族范式的“小我”利益觀,真正實現了“以天下觀天下”的人類價值觀。它是中國對現行世界秩序的概括性表達,作為中國奉獻給人類的世界秩序理念范式,為解決國際社會的終極問題提出了“中國方案”。

在這個“中國方案”中,同樣也非常強調達成“共識”。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并不是“嘴 皮功夫”,而是需要世界各國齊心協力,共同為世界的美好發展而努力。有合作就必須加強交流, 正如習近平指出,“各國應該加強溝通交流,完善網絡空間對話協商機制,研究制定全球互聯 網治理規則,使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更加公正合理,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數國家意愿和利益?!? 只有不斷加強各國之間的溝通交流,完善國際對話協商的機制,才能保證各國能夠在不斷地協商、談論和辯駁中達成“共識”,才能促進各國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際行動。

歷史證明,為了更好地協作發展,世界各國曾就一系列涉及彼此根本利益的事項達成共識。為了避免核武器帶給人類毀滅性的打擊,世界各國就核武器達成“共識”——簽署《不擴散核 武器條約》,共有 180 多個國家參與協定,這些締約國可視為“不擴散核武器共同體”;隨著全球氣溫上升,地球生態環境惡化,各國也積極商議全球的人環境保護問題,召開哥本哈根世 界氣候大會,簽署《巴黎協定》,都是為了應對全球氣候惡化,并試圖構建“全球氣候保護共 同體”。2020 年 5 月,在中國防控新冠疫情取得“重大戰略性成果”之后,為推進全球抗疫合作,習近平在世界衛生大會上發表《團結合作戰勝疫情 共同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致辭, 呼吁各國攜起手來,守望相助,風雨同舟,共同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

總體而言,“共識”觀念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重要的價值取向,成為“人類命運共 同體”的思想精髓。同時,“人類命運共同體”又是“共識”觀念的延伸、發展,是關于“共識” 觀念的具體實踐。如果說“共識”觀念表達了大家“如何想”,世界應該形成某一共同精神;

那么,“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則展示了大家該“如何做”,即理論與實際相聯系、美好愿景 與具體實踐相結合。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分別是和平與發展,而“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希望 人類能夠建立一個互利互助、合作共贏的世界,它強調的不僅是在這一前提下形成世界“共識”, 而是更注重在“共識”基礎上為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而奮斗。

(三)“人類命運共同體”視域下的國家形象傳播

最后,“共識”理論所強調的共同經驗和大眾傳播媒介,同樣對人類命運共同體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一套系統的有關世界各國和各文明如何在尊重多樣性和差異性的基礎上,通過合作共贏形成命運攸關、利益相連、相互依存的國家集合體的理論?!斑@個世界,各國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 它為我們探索中西文明如何交流互鑒,如何看待不同文明之間的關系——是競爭還是合作,是互通還是排斥,提供一條具體可行的實踐路徑。作為鏡鑒西方媒體建構中國形象立場的價值理念,它可以辨識歷史中西方文化交流如何求同別異。

中國國家形象傳播史是中國歷史的一部分,中國歷史也是世界歷史發展的組成部分,是與世界其他文明特別是西方文明發展相關的一種具體表現。只有將中國國家形象的傳播置入世界歷史發展的格局之中,通過不同文化間的溝通與對話,才能尋求不同文化中的“共通價值”, 并培養“共同命運”感。為實現這一宗旨,大眾傳播在媒介領域完成了對“人類命運共同體” 的傳播構型。“共識”體現了國家形象的觀念形態——“如何想”,“人類命運共同體”展示了國家形象的實踐方式——“如何做”,大眾媒體則表達了國家形象的“傳播構型”——“如何傳”,即一個國家秉持何種世界觀,以及在觀念指導之下所進行的國家形象的生產與傳播。

就本文研究而言,通過中法兩國報刊媒體的鏡像報道,把大眾傳播中的中法關系與世界秩序納入形成“共識”的領域來,不僅可以了解當時法國媒體塑造中國形象的話語機制,而且還有助于比較同時期中國自我設定的形象,從而掌握“他我形象”形成的異同和動因,以及意在建立的國際秩序關系。在中西交流的歷史中,西方媒體在中國國家形象傳播的各個時間節點呈現出累積效應,形成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形象類型”和“傳播構型”(Configuration)方式。本文就是通過觀察特定時期的中法鏡像傳播,辨析不同國家媒體所代表話語體系的同一性和差異性,從而透視形式背后深層的“觀念形態”。

最后,本文認為,國家形象產生的決定因素不僅來源于自己,而且也取決于他國媒體“如何傳” 的方式及觀念。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為不同文明(文化)之間實現平等交流、有效傳播和 互為鏡鑒,指出了一條切實可行的中國道路。

猜你喜歡
理論
堅持理論創新
當代陜西(2022年5期)2022-04-19 12:10:18
神秘的混沌理論
理論創新 引領百年
相關于撓理論的Baer模
多項式理論在矩陣求逆中的應用
基于Popov超穩定理論的PMSM轉速辨識
大電機技術(2017年3期)2017-06-05 09:36:02
十八大以來黨關于反腐倡廉的理論創新
“3T”理論與“3S”理論的比較研究
理論宣講如何答疑解惑
學習月刊(2015年21期)2015-07-11 01:51:44
婦女解放——從理論到實踐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亚洲第一页|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AV| 亚洲成a人在线播放www| 国产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网站|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嚕嚕亚洲av| 澳门av无码| 国模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级裸网站| 在线a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欧美重口| 中文无码日韩精品| 99热这里只有成人精品国产| 亚洲天堂网在线播放| 日韩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人人91人人澡人人妻人人爽| 国产精品专区第一页在线观看| 伊人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日韩精品亚洲精品第一页| 亚洲色成人www在线观看| 毛片视频网址|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站软件| 黄色国产在线| 超碰91免费人妻| 欧美有码在线| 亚洲中文无码av永久伊人| 狠狠躁天天躁夜夜躁婷婷| 日韩经典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国产99| 欧美国产精品拍自| 97综合久久| 在线免费a视频| 直接黄91麻豆网站| 一级毛片视频免费| 青草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影院| 在线亚洲精品福利网址导航| 国产91导航| 免费网站成人亚洲| 天天爽免费视频| 亚洲av综合网| 亚洲欧洲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日b视频| 日韩毛片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福利在线视老湿机|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7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国产精品视频免费网站| 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另类| 91九色国产在线| 免费毛片全部不收费的| 国产激情国语对白普通话| 青青草原国产一区二区| 欧美精品成人| 国产成人AV男人的天堂|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AAA| 噜噜噜久久| 老司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激爽大片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色图综合在线| 亚洲 欧美 中文 AⅤ在线视频| 91成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州AV秘 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综合在线| 97久久超碰极品视觉盛宴| 国产www网站| 视频一区视频二区中文精品| 妇女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 狠狠色香婷婷久久亚洲精品| 亚洲人免费视频|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软件 | 国产精品大白天新婚身材| 狠狠操夜夜爽| 欧美a在线|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波多野结衣第一页| 99热这里只有免费国产精品| 国产人人乐人人爱| 色视频国产| 国产美女在线观看|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 夜夜操狠狠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