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奕豪
《建國大業》講述了1945年8月15日抗日戰爭結束到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的一系列事件及故事,也詳細講述了當時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形成過程。電影始于國共的“重慶談判”,毛澤東親赴重慶,想盡一切可能爭取國內和平,但是蔣介石假和平,真內戰,撕毀了《雙十協定》,并對共產黨的中原解放區發動進攻。他的這一舉動引起了國內許多愛國人士的反對,而共產黨得到了大家的支持。
為什么共產黨能得到支持呢?因為他們“得民心”,我深記著影片中毛主席所講的一句話:“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我們要用一個延安換取全中國?!边@正是共產黨以人為本的真實寫照。如果當時共產黨死守延安,一定會傷亡慘重,所以毛主席舍棄延安,轉占陜北。《紅星照耀中國》一書中,就連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也認為,“盡管中國社會革命運動可能會遭受挫折,但是它最終會獲得勝利”。如果這樣一支關心人民、體恤人民的隊伍還不能取得勝利,那么誰還會取得勝利呢?果然,在遼沈戰役、平津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等一系列戰役后,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終于結束了。不久后,開國大典在北平舉行,五星紅旗緩緩升起,新中國成立了。
電影《建國大業》在毛主席的莊嚴宣告中結束了,但是一幕幕令人振奮的場景,卻在腦海里久久回蕩,揮之不去。幾十年過去了,從革命先輩的艱苦奮斗,到現今共產黨人的砥礪前行,每一個中國人都應當繼承遺志,繼往開來;每一個共產黨員都應肩負職責,勇于擔當。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在當今社會,世界經濟速度迅猛增長,科技迅猛發展;國際的政治、軍事、經濟局勢正在不斷變化和調整,正在快速崛起的中國日益成為影響世界的重要因素。在黨的帶領下,中國人民團結一心,共同建設著一個更美好的中國。但是,在憧憬未來的同時,青年一輩的我們不能忘記黨的艱苦奮斗,而應珍惜眼前的生活,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獻出自己的力量。
(指導教師:尹? 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