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淦生
原創新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什么是英雄?有人說,英雄就是用鮮血和生命換取供別人享受的美好生活的犧牲者,比如戰爭年代的為國捐軀的義士、建設時期為事業耗盡心血的英模;有人說,英雄就是在最關鍵的時刻出現在最該出現的地方的人,比如抗擊疫情時的白衣天使、與山火舍命搏擊的消防戰士;有人說,英雄就是縱然默默無聞也要堅守一生的普通勞動者,比如每日黎明之前出現在大街小巷的清潔工人、一年四季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兄弟……
在你的心目中,你最崇仰哪一類英雄?或許你的心中還有更多類型的英雄形象?他們身上體現出怎樣的英雄精神?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對英雄及英雄精神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綜合材料的內容及其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佳作評點
我的英雄觀
□江蘇省鹽城市亭湖高級中學高三(1)班 樊佳慧
翻開一部中國思想史,多少思想家、政治家、理論家都曾為這樣一個話題激烈討論、辯論甚至爭論過——究竟是英雄創造歷史,還是人民創造歷史?
以我膚淺的思想,覺得這應當是一個毫無爭議的話題:人民與英雄之間本來就沒有一道明顯的分隔線,多少英雄豪杰原本就源于普通民眾,許多平凡人只因被置于特定背景下和特殊環境中而蛻變成了英雄。
最近看了一部紀錄片《為了和平》。這部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的史詩性紀錄片真實地再現了中國人民志愿軍奔赴朝鮮保家衛國、浴血奮戰的那段艱苦卓絕的歷史。那一幀幀畫面,震撼了多少觀眾的內心,潤濕了多少觀眾的雙眼。
想想片中的那些中國人民志愿軍英雄:黃繼光、楊根思、邱少云、羅盛教……假如沒有那一場戰爭,他們可能只是田間一名普普通通的、淳樸的農民,工廠一名平平凡凡的、敬業的職工;他們不會在新中國的歷史上留下如此濃墨重彩的一筆,他們不會創造出那樣驚天地泣鬼神的戰爭奇跡,他們的名字亦不會成為在一代代中國人心目中傳承的“英雄”的代名詞。
那么,在“英雄”和“平民”之間,究竟有什么差異與聯系?我以為二者之間的差異便是背景和環境,而聯系則是那一顆為國盡忠、為民盡責的赤子之心。
在和平安寧的環境下,他們就是一個個默默奉獻、不求聞達的普通農民、平凡工人;而在大敵當前、黑云壓城的絕境中,他們便瞬間完成角色轉換,化身為赴湯蹈火、浴血奮戰的人民英雄。促使他們成功扮演這樣兩個看上去差別懸殊而本質上完全一致的完美形象的原動力只有一個——國家的召喚和人民的期待。
回首過去的2020年,在抗擊疫情的戰役中,涌現出無數可歌可泣的“抗疫英雄”:他們中有“最美逆行”沖在戰疫最前線的領軍人物,像鐘南山、李蘭娟、陳薇、張文宏……有英勇殉職倒在病房中和手術臺前的白衣天使,像李文亮、黃文軍、朱崢嶸、夏思思……嚴峻的疫情,將這些平素身心健康的人很難接觸甚至很少聽聞的人推上了“抗戰的第一線”,見難而上的激情與決戰病魔的烈焰將他們鍛造成了全國人民有口皆碑的“抗疫英雄”。
國泰民安時是凡人,國難當頭時是英雄——這就是偉大的中國人民志愿軍戰士和抗疫中的白衣天使們的共同之處。其實不僅僅是他們,還有千千萬萬為共和國默默奉獻的無名英雄們,他們都有著共同的潛質:平素里,恪盡職守,默默付出;關鍵時,挺身而出,視死如歸。他們心里只有一個意愿——服從祖國的調遣,聽從人民的召喚。就像林則徐詩中所言的那樣:“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這些人,就是平素“潛伏”在我們身邊,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的“潛在”英雄,也是我最崇尚的英雄。我們這個世界和人類的歷史都是他們創造的——這就是我的英雄觀。
【習作點評】這篇習作最值得肯定的地方便是它的深度。文章由“是英雄創造歷史,還是人民創造歷史”這一論題導入,借《為了和平》中的中國人民志愿軍英雄的“角色轉換”,探討了凡人和英雄之間的差異和聯系,找到英雄與平民之間的相通之處;又以“抗疫英雄”為例,進一步申述了自己的觀點:國泰民安時是凡人,國難當頭時是英雄,我們身邊絕大多數人都有著這樣的潛質,正是這樣的人在創造和捍衛著人類歷史和安寧世界。文章思路清晰,說理充分。
文題解讀
這是一篇材料作文。“材料”分兩部分,一是借“有人說”概括出幾種各具特色的“英雄形象”: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耗盡心血犧牲生命的英模和烈士,在國家和人民迫切需要的緊要關頭挺身而出的各種專業人士,始終堅守在平凡崗位上默默奉獻的普通勞動者……這些人身上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具有犧牲精神和奉獻精神。二是明確了寫作要求:要求考生能在作文中提出自己所崇尚的英雄類型,并能概括出他們身上所體現出的英雄精神。
寫這篇作文,要推出自己心儀或崇尚的“英雄”并不難,難的是獨具慧眼,從這些英雄身上發掘出既富有新意令人眼前一亮、又能以理服人博得讀者認可的“英雄精神”。就像當年作家魏巍的作品《誰是做可愛的人》所表現的那樣,既推舉出誰是“最可愛的人”,更能通過鮮活的事例、感人的抒情和深刻的議論揭示“可愛”的原因,讓讀者心悅誠服。
寫這篇文章,最好選擇散文、議論文或議論性散文等體裁,要做到敘述、議論和抒情相結合。敘述是基礎,要通過適當的敘述讓你筆下的英雄有血有肉,具體可感;要在敘述的基礎上發掘英雄人物的精神品質,要能見人所未見,發人之未發,最好能以抒情性議論打動和啟發讀者,讓讀者認可、欣賞和崇仰你所推出的英雄,并從中得到啟發,受到教益。
內容方面,可以選擇以上三種類型中的某一類英雄來寫;也可以有所突破,推出更具新意的英雄;還可以以“尋找英雄”的方式在“各路英雄”中突顯自己最崇尚的英雄。
千古英雄
□江蘇省鹽城市亭湖高級中學高三(14)班 劉 典
每個人心目中都有自己崇仰的英雄,每個時代都有富有時代特征的英雄。
慨嘆“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的辛棄疾,認為東吳大帝孫權是英雄。孫權智勇雙全,鐵骨錚錚,俠肝義膽,雄踞一方……以他為英雄,應該不會有多少爭議。
以稼軒的眼光回望歷史,中華民族可謂“江山代有英雄出”。在民族生死攸關、百姓生靈涂炭的關口,諸如蒙恬、衛青、霍去病、岳飛、文天祥、戚繼光、鄭成功等人,用熱血和生命極力捍衛著國家的完整、人民的安寧。他們,正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尊他們一聲“英雄”,他們受之無愧。他們是民族的脊梁,是我心目中的千古英雄!
當國家生死攸關、人民生靈涂炭的慘景被橄欖葉和和平鴿所取代,當人們擁有了和平安寧的生活,我們對“英雄”的認知也有了更新——英雄們奉獻的不僅是鮮血和生命,還有智慧和汗水。為了世界的和平與發展,為了國家的富裕和強盛,為了人民的幸福和安康,他們在辛勤耕耘,默默奉獻。他們,是新時代的英雄。
克服重重困難艱難歸國,拒絕國外優厚的待遇毅然回國參與祖國建設的錢學森、鄧稼先;不求名利默默奉獻于國防科技事業為祖國國防添磚加瓦的王澤山、程開甲;在科技領域為趕超世界先進水平而奮力拼搏的屠呦呦、曾慶存;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役中不懼風險挺身而出的“最美逆行者”鐘南山、李蘭娟……他們是新時代英雄的代表。國家的強盛、人民的幸福與他們的奉獻與努力息息相關。
尊他們一聲“英雄”,他們也是不遑多讓。沒有這樣的英雄,就不會有偉大祖國的繁榮昌盛;沒有這樣的英雄,就沒有華夏兒女的幸福安樂。他們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是我心目中的千古英雄!
當然,我們還應看到那些見義勇為的青年、維護治安的警察、戍守邊疆的戰士……他們同樣是為了共和國富強、人民安康默默付出的人民英雄。
也許,他們稱不上“大英雄”,但正是平凡的他們的默默付出凝成的巨大力量推動著我們的國家朝著目標邁進,正是普通的他們在真切地書寫著人類的歷史,正是毫不起眼的他們在一筆一劃譜寫著人類歷史上最華美的樂章!他們是不可或缺的歷史推進者,而我們每個人只要不忘初心砥礪前行,都可以成為這樣的英雄!
千古江山,英雄輩出;為國為民,嘔心瀝血;山川歲月,見證風流!
【習作點評】文章主旨鮮明,對英雄和英雄精神的列舉和剖析全面而深入。作者構思巧妙,開頭結尾相互照應,開頭以辛棄疾的名句為由頭引入話題,結尾以一組四字短句對辛棄疾的“英雄無覓”作了巧妙回應,頗有創意。文章主體部分從三個方面展現了作者崇敬的英雄與精神,層次分明;論述材料豐贍,選材兼顧古今,既有古代英雄,如孫權、岳飛、文天祥等,又有當代英雄,如程開甲、鐘南山等,論據典型,論證嚴密,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