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兒
橙色鳶尾蘭Tritonia Parvula,這個品種我最初是2016年開始種植的,從一開始摸不清脾氣,導致植株倒伏嚴重,花量稀疏。再到2017至2018年,大致了解植物性格,慢慢摸索出養護經驗,開始養出狀態。過渡到2018至2020年,更是錦上添花,花量不斷增加。但直至2020至2021年花期,才真的養到花開爆盆。而它的爆盆,其實異常簡單,就是密植。
橙色鳶尾蘭,是秋天播種,冬季生長,春天開花,夏季休眠的球根植物。其實早在2017年我就采取了密植手法,當時最主要是想通過密植,從而達到葉片相互支撐,輔助株型不倒伏的目的。那時候剛接觸鳶尾科植物沒多久,對植物的生長習性了解得不夠透徹。所以起初的密植,25×25厘米的盆子,我只埋了10顆左右的種球。對于10顆球根的密度,當時的思考是,必須預留球根繁殖的空間,因此控制了埋球的總數量。開花的效果還是非常好的,以至于我誤以為那就是爆盆的效果了。這個誤會也造成了我的固化思維,一直到2020年,這些年的秋播季,始終保持在10顆球左右播種密度。讓我打破這種常規操作的還是實踐,由于橙色鳶尾蘭的繁殖速度是非常快的,每顆種球在夏季休眠期從土里挖出來,都能繁殖出十幾顆大大小小的球根,這也使我手上積累的種球數量越來越多。大多數自己種不下的多余球根我都會拿出來和花友們分享、轉讓和交換,自己留下10顆左右的球根種植。但2020年那會兒工作生活比較忙碌,多余球根處理得不夠及時,致使秋播季到來,我手上還有大大小小幾十顆球根,也沒多想,依然用了25×25厘米的方盆,全部密植到一個盆里(圖1)。這給后來的爆盆花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當然,爆盆的產生除了密植的基礎,還要搭配養護手法上的細節調整。鳶尾蘭不管是株型、花型還是花期等各方面,都非常像香雪蘭,國內花友對香雪蘭比較熟悉,香雪蘭的花序是穗狀排列,鳶尾蘭也是類似的情況(圖2)。這就對花苞孕育期間的養護手法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想要開花時看起來更爆盆,就要讓花朵在開放時的朝向,都一致地往一個方向綻放。一旦花朵朝四向開放,不僅觀感上有凌亂感,也會產生花量稀少的錯覺。想要達到花序整齊一致的效果,就需要在花苞孕育期間,根據植物向陽性的特征,創造光照條件。我在橙色鳶尾蘭孕育花苞的時間段,也就是2~3月左右,直接把花盆擺放到了靠墻的位置(圖3),利用墻體遮擋背面的采光,致使花苞只能正面受光,它的花序就自然而然地朝一個方向生長。這個步驟必須在花苞孕育期間完成,一旦錯過這個時間段,后期哪怕人為地手動掰正,都很難做到讓花苞朝一個方向生長的目的,甚至可能會掰斷花序。
但是,花苞孕育期間遮擋背面采光的做法,也是有一定弊端的,單面采光造成了花莖前傾問題嚴重(圖4),其實這個情況是可以通過合理養護避免的,比如減少單面采光的時間,也就是花苞孕育前期可以不用單面采光,直至花序開始出現彎曲前兆的時候再采取這種遮擋背面采光的手法。我也正是因為過早把花盆放在貼墻的位置,才使得花莖前傾的情況特別明顯。當然,也可以通過后期人為修正的手法彌補這個問題,比如利用鋁線捆扎向后牽引的手法,輔助前傾的花莖,往后方靠攏,更筆直地站立。我在發現問題時,就是采取了這種手法調整株型的。
橙色鳶尾蘭的盛花期在3~4月,經過密植和花苞孕育期的養護,橙色鳶尾蘭直接爆盆,讓我也有點詫異于它的表現。這也給我之前自以為是的預留種球繁殖空間從而減少密植度的做法,提出了實踐上的反證。至少在花量上,密植絕對是最容易達到爆盆的快捷手法。至于密植是否會影響球根繁殖,答案也是肯定的,原本一顆球根就能繁殖出十幾顆種球的情況,在密植后,由于生長空間受到限制,球根繁殖數量銳減。但是又因為密植的球根基數比原先10顆種球提高了數倍,也因此,我在橙色鳶尾蘭夏季休眠期,從土里挖出來的球根總數,并不比前兩年少。而且它的小球養護得宜,當年花期也是能夠開花的,這就讓密植的手法又可以產生更多的變化,比如全部都是大球的密植、大球搭配小球的密植、小球的密植,這些完全可以根據花盆大小、養護環境、花境搭配等需求做出調整。
有花友調侃我養出來的這盆橙色鳶尾蘭,已經不像盆栽,更像假花和插花了。確實,這個爆盆的花量也超出了我的預期,我在給它拍全景照時(圖5),還有一半的花苞尚未打開。也就是它的花量還可以提升。橙色鳶尾蘭,原本就是開花性特別優秀的品種,通過密植和養護,再創造出花量倍增的效果,可以說,我是非常滿意的,也通過這次種植,破除了我多年的陳舊思想,給以后的球根種植又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經驗。
當然除了以上改進的種植手法,播種時期的底肥、養護期間的追肥都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橙色鳶尾蘭球根不需要春化條件,對廣東等珠三角地區的花友也非常友好。是我玩球根植物這么多年,比較鐘愛的一個品種,它也從最初引進國內時,市場價格有點小貴,到現在變成普貨,只要2~3元左右一顆種球,讓更多的花友可以體會到爆盆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