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泳烯
在繁忙的學習生涯中,體育鍛煉是必不可少的。最近熱映的電影《我的體育老師》正是一部聚焦中學生體育課的熱血青春電影,它對激發青年熱愛體育、崇尚體育,助推青年健康成長,有著積極且深刻的教育意義。
電影講述了南武中學新來的體育老師劉昊辰,在其他老師頻頻“霸課”和家長們同樣認為“體育課不重要”的情況下,他堅持捍衛學生上體育課的權利并最終為同學“搶”回了屬于他們的體育課的感人故事。該故事主要由高三體育老師與其他主科老師搶課的問題展開的。電影中,體育老師劉昊辰與各科老師之間的明爭暗斗,歸結到底都是為了學生好,為了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而所做的一切嘗試。傳統思想認為,體育并不重要,會耽誤學生的學習時間,而體育老師的觀念則是認為體育精神,體育鍛煉會有益于學生。二者產生沖突,由此真實地反映了高三的學習,最終體現出了體育對高三學生的重要性,以及對于協調學習有一定的作用。
毛澤東在青年時期深刻地意識到必須“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方能剛毅有為。1917年,毛澤東在《新青年》雜志發表了《體育之研究》一文,明確地指出:“國力苶弱,武風不振,民族之體質,日趨輕細,此甚可憂之現象也。”他認為體育的作用在于能“強筋骨”“增知識”“調感情”“強意志”,展示了毛澤東早期“健身強國”的體育思想。很多人看來,體育活動僅僅是一種消遣、娛樂、休閑的方式,但其根本,體育活動是一種磨礪吃苦本領和鍛煉堅強意志的手段。正因這種體育精神,革命先烈在戰爭環境中戰勝無數艱難險阻,為一生從事艱苦繁重的革命工作打下了堅實的體魄基礎。
作為中國新一代青年的我們,要重視自身運動技術水平的提高,在“健身強國”的體育思想的指導下,爭當體育運動的積極倡導者和實踐者。只有具備了足夠強健的體魄,才有可能有知識上、道德上、品德上的追求,才談得上實現自己的風光偉業,持之以恒,方可成就未來。
(指導老師:徐凌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