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鏡伊
泱泱華夏,文明千古。
北非的埃及、西亞的古巴比倫、南亞次大陸的印度和東亞的中國,史稱四大文明古國。然物換時移,中華文明卻歷久彌新,在數千年的發展中不斷醇厚文明的底蘊,傳統文化的一脈相承使中華文化成為世界文明夜空中一顆最亮的星。
亙古不息,我們有足夠的自信凝聚文化認同,源遠流長,文化的認同又推動著文明不斷向前發展。
星火燎原,傳統文化的認同于各細微處體現。古有絲路綿延,當駝鈴陣陣響徹群沙,中華文明澎湃著自信與繁榮溫潤大漠孤煙。今見國民文化產業蓬勃興起,從典籍中讀中國,與先賢邂逅不僅是文化的碰撞與交流,更是家國大愛的共鳴;故宮博物院巧設文創精品,將中華傳統文化的“漢元素”與現代科技融匯貫通,國風浪潮起而興焉。從私家園林的檐角飛燕,到文人墨客筆下的畫舫斗棋,中國傳統文化有如星光燦爛,照耀著中華每一寸土地,深入國民血脈中,躍動著動人的光輝。
星海浩瀚,傳統文化的認同推動中華文明走向世界。“詩詞的女兒”葉嘉瑩先生用一生的熱誠守護中華詩詞的傳承;李子柒借助媒體傳播將世界人民帶入中國傳統“田園詩意”般的清新社會,中華文明的璀璨因此在全世界的認識下,顯得愈發閃亮。
又是一季冬奧會,當中國傳統的二十四節氣——立春與冬奧會相遇,注定要上演一場冰雪文化盛宴。北京這座“雙奧之城”,承載著華夏文明的奇跡。
星途漫漫,傳統文化的認同離不開我們當代青年共同傳承與發揚。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古往今來,千千萬萬華夏兒女為我們做出了赤誠的榜樣。我們崇拜先賢,亦要學著先賢的模樣,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認同中促進其發展,在開放中謀求其創新,增強我國的文化軟實力,筑牢我們傳統文化認同的根基。
“夜未央,庭燎之光。”新時代的我們應當攜起手來,以熱愛加固文化認同,以創新促進文化發展。我們沐浴星光,我們亦成就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