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2年,年僅22歲的雷鋒離開了我們,但他的精神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你看,守護邊疆的戰士是雷鋒,他們不畏艱難險阻,保衛著國家的每一寸土地;你看,恪盡職守的警察是雷鋒,他們風雨無阻,隨時出現在人民需要的地方;你看,和藹可親的老師是雷鋒,他們盡心盡力培育祖國的花朵;……其實,只要肯為人民的事業無私奉獻,每個人都是“活”雷鋒。
雷鋒精神是時代精神,它在不斷傳承中發揚光大。
40多年前,解放軍戰士劉英俊為了不讓受驚的馬匹傷害群眾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他在日記中寫道:“一個人無論是活多長時間,他的死,只要是獻給黨的壯麗的共產主義事業,那就是無限光榮的,有價值的。雷鋒能,我也能?!?/p>
30多年前,身患癌癥的彭加木以“讓我的骨頭,為新疆的土壤多添一點有機質”的無畏精神,帶領科學考察隊走進羅布泊腹地進行調查,最終永遠地留在了那片他鐘愛的土地上。
10多年前,在汶川大地震中,一個年僅19歲的消防戰士在余震襲來時仍不肯離開,哭著喊著:“求求你們,讓我再去救一個吧,我還能再救一個!”他就是荊利杰。
作為學生的我們,也許還沒有能力去干一番大事業,但我們可以像雷鋒那樣,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在公交車上,我們可以為那些行動不便的人讓座;在家里,我們可以抽時間多陪陪爺爺奶奶;在學校,我們也可以撿起校園中的垃圾;……
讓我們勤奮學習、艱苦奮斗,傳承雷鋒精神,做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
(指導老師:廖海樂)(欄目編輯 田春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