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到北京的時候,我入職了一家新媒體公司。公司處于上升期,人少活多,每天早上一到公司,就感覺像進入了戰場。
因為人手不夠,每個人的分工都不太明晰,常常是寫稿的編輯需要做排版,做運營的人需要寫稿。這種情況有利有弊,對于迷茫的職場新人,是利大于弊的,因為你有機會去嘗試不同的崗位,然后找到自己擅長并喜歡的工作。而對于我這種十分明確自己定位的人,是弊大于利的,因為我常常會為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浪費時間,從而沒有時間鍛煉自己的核心能力。最可怕的是,那時公司的知識付費業務開展得如火如荼,我還被安排兼做電話客服。
每天,我一邊苦思冥想著選題,一邊接用戶的投訴電話。有時候剛有了靈感,就被用戶一串奪命連環問給問蒙了。剛才的靈感也像流星般從腦海劃過,然后消失不見。剛開始我想著,上班沒時間寫稿,那我就周末寫吧。然而事與愿違,我沒想到的是,周末我放假,用戶也放假,他們閑著沒事就愿意打電話擠兌人。這樣一來,我的安心寫稿夢徹底泡湯了,每天還要和負能量做對抗。
這樣的日子過了幾個月,我開始意識到哪里不對。我的寫稿能力沒長進,懟人的嘴皮子功夫倒是長進不少。可我的職業規劃并不是成為一個靠“嘴”賺錢的人呀,我還有一個作家夢呢。
于是,我第一次有了一個“自私”的想法,我跟領導申請不再做客服了,專心做原創內容編輯。這個念頭我是憋了好一陣才說出口的,因為我很怕我的退出會讓另外兩位同事的工作量增加。不過好在我的痛點也是其他同事的痛點,大家不僅沒怪我,還倒逼公司火速找來一位全職客服。我們幾個編輯徹底從對自己來說不太有意義的工作中解脫出來。
打那以后,我才發現,職場真不是需要你忍讓、謙讓的地方。那些晉升快的人,往往都懂得為自己做打算。你只有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才能果斷排除干擾,朝著自己想去的位置前進。
記得我剛離職那陣,我其實并沒有完全脫離公司,因為我還是公司的撰稿人,只不過我的身份從專職編輯轉為了自由撰稿人。很多人說:“你這是何必呢,你干著和在職時一樣的工作,還得自己交社保,多不劃算呀。”表面上看的確如此,但實際上這一轉變對我個人來說意義非凡。首先,我有了拒絕的權利,可以對不喜歡的選題說“不”。以前工作時最讓我苦惱的就是,很多時候身不由己,只要有熱點,就得趕緊追;只要是客戶喜歡的題材,就得立馬寫。就算有時候不是自己認同的價值觀,只要有爆款文潛質,也得硬著頭皮寫,還要言辭懇切。
在日復一日的寫作中,我發現文字是有張力的,有些文章不管內容多么荒誕,也會有讀者被說服。所以,這更加堅定了我對文字的敬畏之心。可惜在職工作時,我是沒有選擇權的,只是一個沒有感情的寫作機器;而成為自由撰稿人之后,我舒坦多了,只為自己相信的事情發聲,這大概就是我愿意一輩子寫作的原動力了。
除了能夠拒絕自己不愿意寫的選題以外,我可以直言不諱,我的另一個目的就是為了賺錢。以前,我只服務一家公司,現在我還服務它的競品公司。
于是,又有人給我扣上“自私”的帽子了:你怎么能為了自己賺錢,跑去給競品公司寫文章呢?
對于這種質疑,我只覺得太可笑了。首先,人家那么大的公司,不會因為我一個人的出現而動搖利益的根本,說我破壞市場的人,也是太看得起我了;其次,對我個人來說,能服務的公司越多,才越能證明我的個人價值。就像一個家用電器,只有千萬家庭都需要它的時候,它才是一個高價值的物品。
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都告訴我們“自私”是一個貶義詞,但這么多年摸爬滾打的經驗告訴我,“自私”是一個中性詞。
回想一下在職場中,如果老板問你:“怎么樣,最近是不是很辛苦?”大部分人的第一反應都會是:“沒有沒有,不辛苦。”哪怕沒日沒夜地加班,此時連回答問題的力氣都快沒有了,也要打腫臉充胖子。但不知你想過沒有,老板大多是不親自參與工作的,他很難評估出每個人的工作量有多大。很有可能就是你說什么,他信什么。如果你工作完成得出色,那自然很好,但若你出了岔子,他就會想起你親口說過的“不辛苦”。所以,我很希望職場人都能學著“自私”一點,當老板問你辛不辛苦的時候,可以實事求是地回答:“是挺辛苦的,但我覺得值得。”

“自私”的人還有個特點,那就是總想著賺錢。在我看來,想賺錢從來不是一件可恥的事情,它反而還是一個維持年輕人活力的重要原因。想賺錢的職場人,肯定也會明白自己的工資、身價都和公司的運營狀況掛鉤。所以,他們會比一般的員工更賣力地工作。只有如此,才能拼績效,拿獎金。只要仔細觀察,你也會發現,那些看重自己利益的人和為公司創造利益的人,往往是同一撥人。這樣的人,即使工作上偶爾出現失誤,也很容易被老板原諒,因為他始終和公司站在一起,和老板一條心。
任何一個深謀遠慮的人,在骨子里都是有點“自私”的。我想起馬云在阿里巴巴B2B業務上市的時候,也曾有過“自私”的決策:他在公司上市的第二個月,突然宣布讓4位高管,也就是阿里的幾位股肱之臣去讀商學院,理由是他們太累了,需要休息一下。但明眼人都知道,這不過是個借口,公司進入發展的快車道,無疑需要更得力的人才來支撐,所以不得不讓手握重權的幾位老臣讓位。馬云此舉被解讀為“卸磨殺驢”“自私”,但說實話,如果不是他如此“自私”的當機立斷,不會有如今的阿里集團。
在職場的人,沒有一個不想奔一個好前程。所以奉勸各位一句:自私一點兒,真不是壞事。
(摘自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人生不必被安排》一書)(責任編輯 辛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