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UTLINE / The opera Minning Town is adapted from an existing CCTVserial drama on the subject of migrants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Filled withtwists and turns and featuring many characters, the story is truly touching.Minning Town was staged at the NCPA from September 28 to October 5.
《山海情》是央視前幾年播出的電視連續(xù)劇。移民扶貧題材,篇幅長大、情節(jié)曲折,人物眾多、故事感人。近期國家大劇院將其改編為歌劇,9月28日-10月5日上演。由孟衛(wèi)東作曲、易茗編劇,呂嘉指揮、王筱由百導演、季喬舞美設(shè)計,王宏偉、龔爽、金鄭建、劉珊等領(lǐng)銜,國家大劇院合唱團、管弦樂團演出。
《山海情》戲劇
序曲響起,雙簧悠揚,木管交織、弦樂流暢,是西北花兒的音調(diào);中段銅管爆出,鏗鏘激烈,是掙扎奮進的節(jié)奏。音樂簡短有力,點明遙遠西部山村那不變的景色與變革的力量。
大幕拉開,是村民混聲大合唱,唱的是《苦瘠甲天下》?!翱囫ぜ滋煜?,十年九干旱。路遠溝深山連連,一步一聲嘆?!蹦兄鹘堑赂3鰣?,唱的是“月亮出來天不黑,我心中有一個尕妹妹”;女主角出場,唱的是“太陽出來紅火火,我心中有一個憨哥哥”。然后男女重唱“太陽月亮起起落落,分不開圪梁梁上的你和我”。情歌唱完,各位角色登臺演戲,滿臺方言、有說有唱,是電視連續(xù)劇的主要情節(jié)。
寧夏涌泉村里,好不容易讀書走出去的得福,從縣農(nóng)機站轉(zhuǎn)到移民辦工作,受命回鄉(xiāng)扶貧移民,卻眼睜睜看著自己心愛的姑娘水花,因家里貧窮被迫嫁到他鄉(xiāng)。弟弟得寶串掇水花及幾個村里兄弟姐妹,外逃打工掙錢,被得福追回。然而,水花放棄逃婚回家,為幫助父親李老栓還債,離開得福嫁了人。
第二幕涌泉村民移民路上遇到沙塵暴,幾戶農(nóng)民吃不了苦打起退堂鼓,準備回老家。得福勸阻不了。其中穿插了援寧干部陳金山火車上遇扒手,會普通話的得福幫助他解決問題的喜劇情節(jié)。臺上又說又唱,戲劇跌宕起伏,有看電視劇的感覺。只差一戶沒湊滿60戶的金灘村移民安置點通不了電。村民鬧事,得福好說歹說,也做不通管電干部工作,上下為難,處于絕境之中。水花從天而降,推著癱瘓的丈夫與孩子,風塵仆仆趕到,湊足了金灘村通電的最后一戶!花好月圓。歌劇上半場落幕,一個半小時左右。
下半場第三幕是閩寧村移民新生活,村民大合唱,陳金山宣講勞務輸出、庭院經(jīng)濟、揚黃灌溉三大扶貧舉措。村民們猶豫于種蘑菇需要2000元成本。得寶與水花帶頭,跟隨專家凌一農(nóng),學習種植雙孢菇技術(shù)。麥苗與村里姐妹們報名,去福建對口扶貧企業(yè)打工掙錢。歌劇劇本省略了得寶種蘑菇、麥苗姐妹福建打工,以及建立三級揚黃水站若干集電視劇表演的具體內(nèi)容,敘事節(jié)奏很快。
最后一幕進入整村搬遷過程。得福再次回村扶貧攻堅,村里老人不愿離開故土祖墳。李太奶奶歌吟一曲,詠嘆對家鄉(xiāng)的留戀。得福深情回應,講明搬遷不是“斷根”,只是為了子孫后代幸福,保護好家鄉(xiāng)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shè)一個更為幸福美好的明天。老人們終于同意搬遷,大幕落下。
《山海情》的改編提綱挈領(lǐng),抓大放小。歌劇抓住電視劇主要人物、主要情節(jié),重大事件與重要沖突串聯(lián)劇情,保留了電視劇劇情發(fā)展主干,兼顧歌劇的抒情性、戲劇性,給音樂的發(fā)展留下足夠空間,較好地解決了電視連續(xù)劇的大容量與歌劇短時長內(nèi)容剪裁的困難。讓劇本有史詩戲劇的容量,有情節(jié)、角色的動人。讓觀眾看懂了戲劇,理解了人物,身臨其境、獲得感動。戲劇內(nèi)容接地氣,“煙火氣”十足。歌劇看來、聽來不沉悶、不拖沓。相對而言,下半場比上半場戲更流暢舒展。第一幕戲與音樂太滿、訴苦太多,敘事節(jié)奏略顯慢了一些。
《山海情》歌劇式歌詞長短句相間,都屬大白話;無標語口號、大話大詞。有詞韻、有詩意,簡潔樸實,民歌風格也正好符合作曲家西北民歌風鄉(xiāng)村歌劇的音樂處理。
《山海情》音樂
孟衛(wèi)東的音樂以大西北民歌為基調(diào),“花兒”混合“信天游”,徵羽商調(diào)式旋律優(yōu)美流暢。唱腔抒情唱情,酣暢嘹亮,一展各路角色歌喉。男高音、女高音、女中音、男低音聲部齊全,音色豐富、音域廣闊,獨唱、重唱、合唱交融:沒有民族歌劇聲部常見的重女輕男、聲部單調(diào)。顯示出作曲家輕車熟路,駕馭歌劇聲樂表演的能力。
《山海情》音樂抒情性、戲劇性、交響性兼?zhèn)?,樂隊寫作絕不單調(diào);木管、銅管、弦樂交織,絕不偏廢一方,音樂有張有弛。音響有情有景、有聲有色。聲樂與器樂配合、抒情與戲劇兼顧,彰顯作曲家歌劇管弦樂表現(xiàn)力的增強。
《山海情》唱腔以歌謠體為主,學習民歌“花兒”與“信天游”,依字行腔,說唱自然,曲體自由,消除了宣敘調(diào)拗口不順耳的新歌劇通病,語聲與唱聲完全統(tǒng)一、融為一體。那兩句式詞調(diào)反復使用,聽來像是戲曲板腔體慢板核心唱段的運用,又像山歌行板雙句式的反復,增強了歌唱敘事的民族風格與戲劇性。配合西洋管弦樂隊中大量使用戲曲板鼓敲擊,加強了舞臺表演的戲劇性,也強化了歌劇音響的民族風格。突破了民族歌劇“板腔體”和“歌謠體”的單一模式,是名副其實的鄉(xiāng)村山歌劇。
《山海情》表演
《山海情》戲劇、音樂一度創(chuàng)作上佳,表演、導演、指揮二度創(chuàng)作也相當不錯。男高音王宏偉扮演的得福聲區(qū)貫通、音域?qū)拸V,高音明亮。演唱激情澎湃,抒情性、戲劇性兼?zhèn)洌_上high C、high D輕松出口、音色漂亮,收放自如,聽來十分過癮。水花扮演者龔爽嗓音清脆、宛轉(zhuǎn)悠揚,韻味十足:女中音劉珊飾演的李太奶奶嗓音圓潤、聲情并茂,氣息寬長。其余演員個個賣力,唱演入戲,有聲有色、個性十足,讓觀眾目不暇接。
大劇院合唱隊與管弦樂隊在呂嘉棒下表現(xiàn)出色,合唱聲部平衡、音準佳良,節(jié)奏整齊、強弱得當,歌聲有聲有色。樂隊在呂嘉棒下抒情寫景、托舉唱腔,制造氣氛。行云流水、萬千氣象。體現(xiàn)出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合唱團的不凡水準。
導演王筱頔聽從音樂調(diào)動舞臺,合唱隊列布局整體,歌聲有力輻射劇場;重唱、獨唱站位突出,唱聲直達觀眾。舞臺調(diào)度更多借鑒西方大歌劇大唱隊、大樂隊舞臺布局經(jīng)驗。舞臺造型整體,雕塑效果鮮明;動靜穿插,戲劇布局靈活。大中小場面兼?zhèn)?,舞臺空間錯落有序。視聽統(tǒng)一,絕不單調(diào),講究歌劇多聲部交響性表演的立體效果。
《山海情》舞美
《山海情》舞美優(yōu)秀。設(shè)計虛實相間;想象力豐富;大板塊空間與色彩布局。天幕上中下三層,空蕩蕩旋轉(zhuǎn)舞臺斜坡一面延展臺口,另一面直抵天幕中層地平線,大氣舒展!村民合唱黑壓壓一片站在斜坡一面,天幕中層地平線開裂,群眾涌出,又是黑壓壓一片,走下斜坡一面。
從天上到地上,舞臺空間全面打開,歌聲直達觀眾。配合大色塊燈光,有沙塵暴鋪天蓋地,有白云藍天,有鋼架鐵橋,有黃土高原,賦予舞臺造型史詩般氣質(zhì),視聽)中擊力充分彰顯。服裝化妝人物造型也可圈可點,寫實為主,逼真自然。音響設(shè)計清晰自然,唱聲、語聲清楚明白:樂池樂隊,聲部清晰、音響平衡。臺下管弦樂與臺上唱腔融會貫通,整體效果佳良,彰顯國家大劇院舞美實力。
結(jié)語
歌劇《山海情》戲劇、音樂、表演接地氣,優(yōu)秀歌劇名副其實。戲劇的優(yōu)秀得益于電視劇文本的堅挺、情節(jié)的動人與人物的鮮活。再次證明,歌劇劇本扎實的重要性,而當今現(xiàn)實與歷史題材歌劇創(chuàng)作往往欠缺于此。
當然,按“精深思想、精湛藝術(shù)、精良制作”的三精要求,戲劇還有一點距離。首先改編并非十全十美,電視劇豐富內(nèi)容的改編詳略分寸仍需斟酌。比如第一幕抒情太多、訴苦太多,拖沓了戲劇節(jié)奏,可簡略一些;第四幕省略掉年輕人集體返鄉(xiāng),觀賞那退耕還林、變?yōu)榫G水青山的老村莊的電視劇尾聲,有點可惜,可補充上去,點名扶貧移民追求“還我青山綠水”的戲劇主題。同時,讓歌劇結(jié)尾更亮色、陽光一些,更能抓住年輕觀眾一些。音樂可以根據(jù)劇本改動做一些適當調(diào)整。突出重點、刪繁就簡,強化主要角色音樂特點、打造鮮明音樂形象。
《山海情》歌劇優(yōu)秀在于整體質(zhì)量,戲劇、音樂、表演、舞美打分,都可在90分以上,“四好歌劇”貨真價實。以方言演歌劇,傳承發(fā)展了新歌劇的老傳統(tǒng)。用鄉(xiāng)村語言、鄉(xiāng)村故事,鄉(xiāng)村人物、鄉(xiāng)村音樂去表演新農(nóng)村時下發(fā)生的新故事、新變化,賡續(xù)了民族歌劇發(fā)展的香火,樹立了民族歌劇的地方戲榜樣。它承接了《夫妻識字》《兄妹開荒》《白毛女》《小二黑結(jié)婚》等優(yōu)秀鄉(xiāng)村歌劇的創(chuàng)作傳統(tǒng),與時俱進,讓民族歌劇的發(fā)展跟上了時代變化的步伐。
愿《山海情》歌劇精修精改,主創(chuàng)演員精益求精,向精品歌劇方向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