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實驗繁榮學校 于小函 姜盈璐 劉力嫚 姚智元 宮懿軒

2021年4月,教育部發布“睡眠令”(《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對學生的必要睡眠時間、學校作息時間、晚上就寢時間等3個“重要時間”作出明確要求,可見中小學生的睡眠問題已受到高度重視。
通過觀察,我們發現同學們上課時犯困的現象很普遍。這是什么原因導致的?這是睡眠障礙嗎?
讓同學們對睡眠障礙和教育部頒布的“睡眠令”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時幫助有睡眠障礙的同學找到合適的解決辦法,從而讓大家養成健康、科學的睡眠習慣。
成立調查小組,設計并制作調查問卷,將問卷結果歸類、統計。在此基礎上,繼續查找資料、采訪老師、咨詢專家,撰寫調查分析報告,并將了解到的睡眠知識在校園內宣傳推廣。
為分析初中生的睡眠現狀,我們查閱相關資料,設計并制作了“初中生睡眠問題”調查問卷。問卷內容涉及“平均每日睡眠時長”“晚上睡覺的時間點”“早上醒來時的狀態”“睡眠質量”“睡眠質量差所產生的影響”“對睡眠障礙的了解程度”等共計17個問題。
問卷設計完成后,我們面向全校學生發放問卷781份,回收問卷781份,問卷回收率為100%。其中初一年級為全面調查,初二、初三年級為抽樣調查。

圖1 發放問卷
我們對問卷進行統計,結果如下。
1.平均每日睡眠時長
76%的學生有8小時以上的睡眠時長,13%的學生睡眠時長在7~8小時以內,7%的學生睡眠時長為6~7小時,3%的學生睡眠時長在5~6小時,僅有1%的學生睡眠時長在5小時以下。由此可見,大部分學生有充足的睡眠時間,少部分學生睡眠時長較短。
2.晚上睡覺的時間點
63%的學生在晚上9點到10點睡覺,18%的學生在晚上8點到9點睡覺,10%的學生在晚上10點到11點睡覺,7%的學生在晚上11點以后睡覺,2%的學生在晚上8點前睡覺。這表明,大部分學生有著規律的作息,少部分學生睡覺過晚。
3.早上醒來時的狀態
49%的學生認為早上醒來時的狀態“很好,精力充沛”,38%的學生認為狀態“還好,算是解困了”,7%的學生認為“沒感覺”,6%的學生認為“還是很累,還想睡覺”。
4.睡眠質量
20%的學生表示睡眠質量“非常好”,41%的學生表示睡眠質量“比較好”,27%的學生表示睡眠質量“一般”,7%的學生表示睡眠質量“不好”,5%的學生表示睡眠質量“極差”。
5.睡眠質量差所產生的影響
由于這道題是多選題,有近600位學生選擇了“白天犯困”,500多位學生選擇了“不能集中注意力”,400多位學生選擇了“學習效率低下”,200多位學生選擇了“身體抵抗力下降”,100多位學生選擇了“沒有影響”。
6.影響睡眠質量的因素
據統計,“壓力大,過于焦慮”是影響學生睡眠質量的主要因素。

圖2 影響學生睡眠質量的因素統計
7.對睡眠障礙的了解程度
48%的學生對睡眠障礙不了解,46%的學生對睡眠障礙有部分了解,僅有6%的學生對睡眠障礙非常了解。由此可見,我們有必要對同學們進行有關睡眠障礙知識的科普。
我們隨機采訪了幾位老師,了解同學們上課時的精神面貌。受訪老師表示,部分同學課堂上的狀態不是很好,一是因為臨近考試,學生壓力過大影響了睡眠質量,二是因為部分學生作息習慣不規律,導致睡眠時長不足。

圖3 采訪老師
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睡眠問題,我們赴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神經內科,與醫學專家進行面對面訪談,訪談內容總結如下:
1.睡眠障礙的含義及范疇。睡眠障礙是指睡眠量不正常以及睡眠中出現異常行為的表現。除了失眠外,睡眠障礙還包括白天過度睡眠(嗜睡)、夜驚、夢魘等。
2.睡眠障礙對青少年的影響。睡眠障礙會導致青少年免疫力下降,生長發育變緩以及產生許多情緒問題,所以青少年需要充足的睡眠,以促進身心健康。

圖4 采訪醫學專家
大部分學生有著規律的睡眠習慣和充足的睡眠時間,少部分學生存在一定的睡眠問題,如入睡困難、睡眠時長不足、睡眠質量不好、失眠等,同時他們對睡眠障礙沒有很深的了解,睡眠問題影響了其日常生活和學習。
由于能力和資源有限,我們的研究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研究只面向一個學校,在數據上有一定的局限性。
1.倡導健康、科學的睡眠觀。如保證規律的作息,白天睡覺不超過30分鐘,每天在戶外活動至少30分鐘,少喝咖啡等。
2.結合“睡眠令”在學校開展系列活動,加大宣傳力度,讓同學們對睡眠障礙有更深入的了解。

掃一掃,觀看“你有睡眠障礙嗎?”微電影
專家點評
作者能從與自身密切相關卻往往被忽略的問題入手,難能可貴。其研究方法多樣,取樣科學、樣本充分、數據可靠。對數據采用餅狀圖、柱狀圖等方式歸納,更為直觀。研究過程思路清晰、結構合理,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建議:調查問卷的設計應更有目的性和針對性,這樣才能得出更有說服力、更有價值的結論;數據處理可直接采用“問卷星”等更便捷的信息技術手段,減輕人工操作的負擔;還可結合本校實際,向學校提出改善學生睡眠的具體措施等,提升研究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