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德娟
編者按 濰坊是人口大市,也是老年人口大市。據了解,截至2021年底,濰坊全市60歲以上老年人204.3萬,占總人口的21.77%,高于全國平均水平3.07個百分點、全省0.87個百分點,已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
為了給200萬老年人一個幸福的晚年,近年來,濰坊市委、市政府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高層推動、高屋建瓴大力促進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成果顯著。目前,濰坊市已建有各類養老服務機構1084家,養老床位5.5萬張;全市城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達到100%和69.2%,位居全省前列;濰坊市被確定為全國首批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市和第三批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市,創建為全國醫養結合示范省先行區,較好滿足了老年人的多層次、多樣化服務需求。
為了200萬老年人有一個幸福的晚年,濰坊市民政局積極作為,從宏觀到微觀都做到了站在高處,落在實處,充分展現了濰坊市委、市政府“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光輝。

濰坊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堅持將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經濟轉型的重要舉措,納入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把醫養健康作為市委基本工作思路中主攻的“五大戰場”之一,加快完善基本養老,發展普惠養老,推進互助養老,培育養老服務新業態,促進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
在市級層面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領導任主任,17個市直部門共同參與的老齡工作委員會,作為全市老齡工作的議事協調機構,及時貫徹黨中央及省有關老齡工作的方針、政策,協調、督促維護好老年人的合法權益,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配合、社會參與的養老服務工作推進機制。
強化制度保障。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質量、促進養老托育服務健康發展意見和山東省養老服務條例精神,適應不同發展階段的特點要求,先后制定出臺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和加快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實施意見,圍繞完善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提升養老服務供給能力、提高養老服務質量、政策扶持等方面,制定了明確措施。同時,各相關部門還結合各自工作實際,配套制定了建立健全養老服務綜合監管制度、養老服務業專項資金補助項目實施方案等政策性文件33個,構建起了完善的政策支撐體系。
強化政策落實。積極整合政策資源,統籌推進財政稅費、土地規劃、醫療保障等各個方面政策落實落地,持續加大對養老服務事業的支持力度。
2020年以來,圍繞應對疫情沖擊,先后為全市養老服務機構發放補貼5400余萬元,減輕了中小養老服務機構的運營負擔;將建設標準化社區居民服務中心納入全市民生實事,三年投入8800余萬元建成328處,可為老年人提供餐飲、日間照料、醫療康養、文化娛樂等優質服務;在土地資源極為緊張的情況下,先后為養老服務事業發展劃撥土地2200余畝,有力保障了養老設施建設;推進職工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落實落地,2021年全市職工長期護理保險參保人數為223.45萬人,其中享受長護待遇的老年人4919人,醫保基金支出2967.45萬元,政策范圍內支付比例達94%,形成了“小病在家護理,大病住院治療”的護理模式,有效解決了參保老年人“住院貴、看病難”的問題。
著眼滿足老年人多元化的養老服務需求,加快構建與濰坊市人口老齡化進程相適應、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協調,產業特色鮮明、發展框架清晰、適應不同收入群體,多層次、全方位、布局合理的養老服務業發展體系。

積極完善養老服務有效供給體系。首先是強化養老服務設施供給。加快推進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創新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移交“四同步”機制,累計建成養老機構165處,城市社區日間照料中心200處,農村幸福院563處,助老食堂156處,建設社區養老服務設施1098個、覆蓋5028個城鎮居住區小區。壽光市助老食堂做法被《新華社山東要情動態》刊發,山東省政府分管領導給予批示肯定。
強化農村養老服務供給,著眼補齊農村養老服務基礎設施短板,將鎮街衛生院舉辦養老服務納入民政扶持范圍,加大支持力度,全面規劃和推進“兩院一體”服務體系建設,每個縣(市、區)至少建設1所以失能、部分失能特困人員專業照護為主的縣級養護院。目前全市已有7個縣市區實行了縣級統一供養;37家鎮街衛生院與敬老院(養老院)實現了“兩院一體”運營,臨朐縣辛寨衛生院臥龍分院相關做法入選世界衛生組織和國家衛健委共同評選的“醫養結合在中國的最佳實踐200例典型經驗”。
強化人才供給,把人才培育作為養老事業發展的重要保障。近年來,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組織參加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競賽、舉辦養老服務人才校企合作育人研討會等形式,每年累計培訓養老服務與管理人員6000余人次。同時,注重加強與國內外養老服務先進地區的交流合作,通過人才海外養成計劃暨日本介護留學服務等項目,先后培養了一批養老服務精英人才。
全力構建開放活力養老服務環境體系。首先穩妥推進公辦養老機構改革。在確保國有資產不流失、養老用途不改變、服務水平明顯提高的前提下,根據養老機構實際情況,按照宜公則公、宜民則民的原則,加快推進公辦養老機構改革,推動具備條件的公辦養老機構實行公建民營或改制為國有企業,充分盤活現有資源,釋放發展活力。目前,全市現有的165家養老機構中,公辦機構34家,民辦及公建民營131家,社會力量參與率達到80%。同時加快養老服務集團化發展。開展養老服務社會化運營改革試點,成立養老集團,通過企業化運作方式,建立子公司,分別承擔特困人員供養、社會化養老服務、居家養老服務、農村幸福院運營服務,有效提升了養老服務質量。壽光市相關經驗做法被民政部、國家發改委評選為全國優秀案例。

濰坊市積極深化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組織開展特困人員照料護理改革,通過縣市區民政部門統一招標,選取第三方專業養老服務組織,上門為特困老年人提供“點餐”式專業化服務,目前已在坊子、安丘、壽光、臨朐、峽山等多地推廣,得到了老年人和社會各屆的一致好評。峽冊區《以“四化”建設破解農村失能老年人養老難題》做法,被民政部、財政部評選為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工作優秀案例。
加強對外開放合作,與青島、煙臺、威海、日照建立了膠東半島養老服務聯盟,加快推進一體化發展。同時,通過保姆式服務,引進山東國欣頤養集團、江蘇東方惠樂集團、九如城、柏歲(青島)等養老產業專業運營機構,加快布局建設智慧養老、醫養結合等綜合服務體。
依托信息技術,在山東省率先建成濰坊市智慧養老服務中心,作為濰坊養老服務中樞“大腦”,初步實現了統計分析“數據化”、部署交流“可視化”、管理服務“便捷化”、督查指導“在線化”。

以“全市域覆蓋、大數據應用、全流程監管”為基本建設思路,在養老服務數據應用上,實行市級規劃設計、區(縣)級指揮調度、街道(鎮)服務對接、社區(村)終端服務的四層管理機制,實現市、區(縣)、街道(鎮)、社區(村)、家庭五級覆蓋。同時,依托數據平臺,縱向對接各縣(市、區)12349養老服務平臺,橫向對接人社、公安、衛健、醫保等市直部門,打通數據孤島,實現“縱橫對接、數據共享”。整合智能服務平臺資源。打造建成12349養老服務網站、智慧養老大數據平臺、智能輔助器具展銷平臺、養老服務專業人才培育平臺等“一網站、三平臺”,實現信息技術與養老服務深度融合。
目前,共采集錄入老年人信息180萬余條,對接養老機構165家、各類服務組織329家,聚合國內外2000多種先進智能康復輔助器具,老年人及其家屬通過網上VR720全景展示,不用跑腿就能選擇心儀的養老院。
3月初,濰坊疫情爆發,情勢嚴峻。濰坊市民政局在疫情防控工作中,通過市縣兩級智慧養老服務平臺對全市養老機構進行遠程監控,發現問題立即通知整改,有效避免了外防輸入風險。壽光市、奎文區被工業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評為智慧健康養老示范基地,壽光市圣城街道、孫家集街道被三部委評為智慧健康養老示范街道(鄉鎮)。在奎文區開展獨居老人智能水表關愛服務項目試點,在不更換原來自來水表前提下,為106戶獨居老人家免費安裝了智能水表,通過系統平臺收發的預警信息,社區工作人員第一時間上門提供服務,有效保障了獨居老人的日常生活安全,相關做法被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等多家媒體進行宣傳推廣。
濰坊市以創建國家醫養結合示范省先行區為抓手,立足區位優勢、生態優勢、特色優勢,創新融合發展、投融資模式,實施高端康養產業“增鏈、強鏈、補鏈”,加快打造康養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截至目前,全市各縣市區全部成為省級醫養結合示范先行縣(市、區),30個鎮街創建為省級醫養結合示范鎮街。
加快聚集高端康養產業。以特色園區為載體,以培育龍頭企業、重點項目建設為抓手,全面實施醫養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突破行動,圍繞高端醫療和康復器械與裝備、現代生物醫藥產業等六大產業,建成濰坊生物醫藥科技產業園等15家醫養健康產業園,培育沃華醫藥、新和成醫藥等一批醫養健康骨干企業,重點確定總投資規模81億元在建項目45個,積極打造高端康養產業發展體系。2021年,全市醫養健康產業增加值達到301.4億元,同比增長16.5%、居全省第3位,醫養健康產業逐步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創新康養產業融合發展模式。以跨界融合為動力,突出地域特色,探索“醫養+”發展模式,推動醫療、養老、養生、文化、旅游、體育等多業態深度融合。培育市級體衛融合試點單位35個、省級試點單位1個,各縣市區建成投用一批集中醫保健、觀光旅游、健康養老等新業態于一體的綜合性基地,開發推出一系列融“醫、食、居、養、游”為一體的康養旅游產品,受到市場青睞。諸城市竹山生態谷康養基地被命名為全省首批“山東省康養旅游示范基地”;青州市構建全生命周期全產業鏈康養服務體系的做法被省政府領導批示肯定,并在全省推廣。
探索建立多元化投融資機制,按照“政府保基本、市場供特需”思路,創新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的投融資模式,鼓勵、引導企業走集團化發展的路子,推動康養服務業規模化、連鎖化、品牌化建設。
今年以來,濰坊市民政局已引進中信集團等一批央企資源,有力帶動了全市養老產業轉型升級。(圖片由濰坊市民政局提供)
As a city with a large popu- lation, Weifang also has a great many aged people. It is learned that by the end of 2021, the population of elderly people above the age of 60 in Weifang has reached 2.043 million, accounting for 21.77%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which is 3.07 percentage points higher than the national average and 0.87 percentage points higher than the provincial average, indicating that Weifang has entered a moderately aging society. In order to give a happy life to more than two million elderly people in their old age, Weifang Municipal Party Committee and Weifang People’s Government vigorously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undertakings and industry of elderly care and actively respond to the aging of its population by firmly establishing the “people-centered” development concept. Significant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At present, Weifang has built 1,084 elderly care service institutions of various types with a total of 55,000 beds. The coverage rate of home-based elderly care service facilities in urban and rural com- munities has reached 100% and 69.2% respectively, ranking top in Shandong province. Approved as a city among the first batch of pilot cities for comprehensive reform of the elderly care service industry and the third batch of pilot cities for the reform of home- and community-based elderly care services, Weifang has established itself as a pilot area for the national demonstration of medical and elderly care integration in Shandong province, which can better meet the diversified multi-level services of the elderly peo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