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南華早報》5月4日文章,原題:疫情導致景點空蕩無人, 導游紛紛轉向“云旅游”過去一周來,楊長青(音)已上下黃山幾十次。一次,他爬到海拔1864米的頂峰并開始在鏡頭前引吭高歌。另一次,他來到一座步行橋中央,跳起流行的健身操以吸引在線觀眾。但大部分時間里,這名37歲的導游在空蕩蕩的商店和景點前擺拍,為那些通過手機體會觀景感受的觀眾移動他的相機鏡頭。
每逢“五一”假期,黃山總是備受歡迎的旅游目的地。即使在疫情剛暴發的2020年初,該公園管理部門也不得不在游客把山路擠得水泄不通后關閉景區。2021年,隨著疫情似乎在中國消退,旅游業數字恢復到疫情前93%的水平。但今年情況不同。隨著中國抗擊最新一輪疫情,“五一”小長假旅游受到嚴重影響。導游們不得不適應新狀況,有些人改行,其他人學習新的工作方法,例如讓他們的旅游線路“上網”(如圖)等。本周,楊每天在黃山景區僅能看到50來名游客。但他在抖音上有40多萬粉絲。
由于擔心疫情,當地旅游協會2020年就開始舉辦培訓課程,幫助導游們轉到包括酒店管理和網絡直播在內的其他行業。當時為了生計在當地口罩工廠打工的楊覺得應該嘗試直播。但他很快發現,在景區直播遠比帶旅游團更累,“帶團時,嚴格按照計劃穿越景區就行。但在直播過程中,觀眾要求你停在原地直至他們對看到的風景感到滿意為止”。為捕捉黃山日出景象,他不得不凌晨3時開始爬山,有時要為“云海”等待數小時,有時還要在山上過夜。
但許多導游別無選擇。瀟瀟(音)是廬山國家公園的導游,疫情導致景區自3月以來一直關閉,“沒有游客,我只能在景底內直播”。各地政府已注意到相關趨勢并提供支持,例如提供直播培訓課,為導游們聯系其他行業崗位等。
很多地方都在為促進“云旅游”另辟蹊徑。在南方科技中心深圳3月份防疫封控期間,為使人們欣賞當址著名的梧桐山毛棉杜鵑花會,當地開通線上賞花頻道。廣受歡迎的西雙版納潑水節也舉行線上活動,當地導游們通過各種直播活動慶祝節日。(作者Phoebe Zhang 崔曉冬譯)
環球時報2022-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