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
摘要:當前,養豬業呈現出規模化的發展趨勢,雖然極大的便利了管理工作,但是卻增加了豬病發生幾率,輕則影響生長發育,重則導致死亡,給養殖場戶造成巨大經濟損失,因此積極做好豬病防治工作至關重要。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生豬疫病防治存在的問題;其次探討了生豬疫病防治工作的完善措施。
生豬;疫病;防治;問題;完善措施;研究
生豬疫病高發背景下,做好疫病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當前,生豬疫病防治工作開展存在諸多的問題,如:養殖環境差、飼 養管理水平低、免疫接種不及時等,嚴重影響疫病防治效果,增加 了疫病發生幾率,因此采取有效措施解決現存問題成為重點工作。
1 生豬疫病防治存在的問題分析
1.1 選址布局不合理,養殖環境差
部分養殖場戶在忽視選址工作,所建設的豬場過于靠近交通 要道、屠宰場、化工廠,甚至有的在自家庭院中養殖,極易受到污 染。同時,豬場圈舍布局缺乏科學合理性,養殖區、生活區、隔離區 彼此之間沒有相互隔離,易于相互污染。建舍時結構不科學,朝向 不合理,光照通風不佳,沒有配置完善的消毒設施、通風設施、排污 設施,隨著養殖數量的不斷增加,糞污量增多,如糞污得不到及時 處理,會導致圈舍細菌、病毒、寄生蟲大量滋生,增加生豬疫病發生 幾率。同時,部分養殖人員肆意排放糞污,極易造成環境、水源、土 壤污染,同時這也是疫病大規模傳播和流行的重要因素[1]。
1.2 缺乏科學完善的疫病免疫程序
生豬規模化養殖背景下,做好免疫接種工作是有效防控疫病發生的重要手段。當前,部分養殖場戶在生豬飼養時,并不重視疫 病防控工作,尤其是一些小型散養戶,為節約養殖成本,往往不對豬群進行免疫接種,或者有的采購廉價、來源不明的疫苗,疫苗質 量得不到保障,疫苗儲存保管不合理,導致疫苗失效,最終影響免 疫接種效果。同時,部分養殖場戶雖然意識到了免疫接種的重要 性,但是卻尚未結合區域內、豬場疫病流行特點、趨勢、規律建立科 學完善的免疫接種程序,免疫接種時間、方法、劑量不恰當,最終影 響免疫接種效果,導致生豬疫病的頻頻發生。
1.3 管理水平不高,疾病預防意識不足
目前,生豬價格雖然下降,但仍有利可圖,部分養殖場戶紛紛加入到養豬行列,導致養豬人員專業水平、綜合素質參差不齊,尤 其是一些農民,在生豬養殖前尚未接受專業化、規范化的養殖技術培訓,導致在生豬養殖時管理水平較低,缺乏較高的疫病防控意 識,在實際養殖時密度過大,分群不及時,飼料營養不均衡,適口性 差,衛生清潔與消毒不徹底,導致圈舍內滋生大量的細菌病毒,進而誘發豬病。
2 生豬疫病防治工作完善措施探討
2.1 加大宣傳力度,強化防疫意識
生豬疫病高發背景下,基層獸醫部門、防疫部門、政府部門應 充分意識到疫病防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大生豬疫病防治宣傳 力度,成立專門的宣傳隊伍,借助抖音、微信、廣播等媒體,通過視頻、圖片等多種方式落實宣傳工作,并深入養殖場戶家中,為其宣 傳豬病防控知識和技術,掌握綠色、生態養豬新技術,引導養殖場 戶明確豬病發生危害,提高豬病預防意識,積極配合完成豬病防治工作,減少后期工作阻力和壓力,確保生豬疫病防治工作順利有序 進行。
2.2 改善養殖環境,防范疫病發生
生豬養殖中,保證養殖環境衛生是確保豬群健康生長,防范疫病發生的重要舉措。基于此,基層防疫部門、獸醫部門應認真履職, 強化養殖環境管理工作,積極整合區域內的小規模豬場及散養戶, 加快構建規模化、集約化養殖小區、專業合作社,實現對生豬集中 化管理,有效改善養殖環境。政府部門應結合區域內生態環境承載 能力,對養殖區、限養區、禁養區等進行科學的劃定,逐步搬遷限養 區、禁養區內養豬場,減輕環境污染。此外,養殖場戶在生豬養殖期 間,也應做好環境管理工作,科學選址,遠離污染區,避免相互污 染,合理建舍,確保圈舍光照通風良好,及時清理糞污,避免細菌病 毒滋生,營造健康舒適的圈舍環境,規避豬病的發生[2]。
2.3 優化飼養管理,提高疫病防治效果
新時期,新環境下,生豬養殖時傳統管理方式方法早已無法滿 足養殖需求,因此要積極創新飼養管理模式,促進疫病防治效果的 提升。要加強飼養管理,確保飼料營養均衡,適口性好,可以在飼料中定期添加維生素、微量元素、礦物質及中草藥,滿足豬群生長對 于多種營養物質的需求,提高抵抗力,降低患病率。要做好飼料儲 存管理工作,避免飼料發霉變質,定期檢測水質,避免飲用污染水。 要高度重視圈舍衛生清潔工作,及時清理圈舍內的糞便和污水,統 一堆積發酵糞便,殺滅蟲卵,應用于農業生產中,避免資源浪費。要 及時分群,合理控制飼養密度,避免過度擁擠,初生仔豬應及時吸 吮初乳,獲得免疫球蛋白,提高抵抗力和成活率,確保各日齡生豬 健康生長,提升豬病防治效果。
2.4 堅持自繁自養,規范引種管理
生豬疫病防治中,要做到堅持自繁自養,有效防止疫病的傳入和傳出。如為擴大養殖規模必須引種,則要做好引種管理工作,引種前 進行種源地調查,了解疫病流行狀況、免疫接種狀況,然后選擇正規 種源地引種,禁止在疫區引種,禁止在疫病高發期引種。引種運輸前應飼喂維生素、抗生素,減少應激。運輸到場后應隔離飼養 1 個月,隔 離飼養期間應密切留意豬群健康狀況,如發現有異常,應及時處理, 如隔離期滿無異常,方可合群飼養,防止疫病的發生。
2.5 強化免疫接種,科學防治疫病
目前,免疫接種是防治豬病的重要措施,因此養殖場戶要高度重視免疫接種工作,結合區域內、豬場豬病流行特點、趨勢、規律等 因素制定科學完善的免疫程序,從正規途徑采購疫苗,做好疫苗儲 存管理工作,使用疫苗前,認真檢查疫苗有效期,是否有雜質,合理控制好免疫接種時間、方法、劑量,保證免疫接種效果。以豬口蹄疫 為例,優選豬口蹄疫 O 型滅活疫苗,接種時在豬耳根后肌肉注射, 體重 10~25kg 豬 1mL/ 頭;25kg 以上豬 2mL/ 頭,仔豬 35 日齡 首免,70 日齡二免,肥豬 90~100 日齡再免疫 1 次;后備母豬經過35 日齡、70 日齡兩次免疫后,配種前再免疫接種 1 次;繁殖母豬和 種公豬分別在每年的 1、5、9 月各免疫接種 1 次,接種后 15 日產生免疫力,能夠有效防止口蹄疫的發生。同時,獸醫部門應認真檢查區域內養殖場戶的豬瘟、口蹄疫、藍耳病等重大傳染性疾病的免疫 接種落實狀況,確保強制性免疫工作落實到位,防范疫病的發生。
3 結語
綜上所述,養豬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確保養豬業良好發展至關重要。針對當前生豬疫病防治工作中所暴露出的諸多問題,要高度重視起來,深入剖析問題根源所在,進而采取針對性、有效性的措施加以解決,提升生豬疫病防治水平,降低豬病發生幾率,確保生豬健康生長,推動養豬業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夏平,張秋穎,黃洗南,等.淺談豬疫病防治中消毒的重要性[J].吉林畜牧獸醫,2019(11):123+125.
[2]魏明娟.基層獸醫在豬病防治中存在問題及解決對策[J].現代農業,2020(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