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冬其木格
摘要:牛結節性皮膚病屬于牛皮膚類疾病,傳染性與死亡率較高。目前我國牛結節性皮膚病呈現流行態勢,嚴重威脅到畜牧養殖業的安全性與穩定性。因此,必須重視以及增強牛結節性皮膚病的防控力度,了解牛結節性皮膚病發病原因以及臨床癥狀等內容,分析疾病防控存在的問題,采取積極有效加以解決,保證養牛產業的綜合效益。
關鍵詞:牛結節性皮膚病;防控;措施
牛結節性皮膚病也稱牛結節性皮炎或牛疙瘩皮膚病,具備病 毒性、傳染性特征。牛結節性皮膚病不是人畜共患病,病牛感染后會導致牛皮質量降低、體重增長緩慢,母牛產奶量減少,公牛暫時 或永久性失去生育功能,病情嚴重會因為繼發細菌感染造成病牛 的死亡問題。一旦發病會直接影響到牛及其產品的生產問題,造成 不可挽回的經濟損失,基于此,本文闡述了牛結節性皮膚病目前防 控現狀,并且提出針對措施。
1 流行病學調查
牛結節性皮膚病主要危害牛,全品種與全年齡均可感染,其中 奶牛的感染率最高。該病同樣會造成家兔、綿羊、山羊等動物的感染。牛結節性皮膚病的潛伏期在 28d 左右。牛結節性皮膚病多發 于 6 到 9 月份的高溫以及多雨季節。牛結節性皮膚病的發病率相 對較高,病牛病毒血癥會持續 12d 左右,病牛治愈后可以終生免 疫,但血液會帶毒 21d 左右。公牛在感染疾病后,出現 5 個月左右的精液排毒。牛結節性皮膚病會通過病牛的唾液、眼鼻分泌物、乳 汁與精液等各個介質傳播,造成養殖環境、飼草與飲水的污染,隨 后經由消化道造成健康牛的感染問題,或者通過蚊蠅等吸血昆蟲 的叮咬造成傳播,而胎盤也可以造成垂直傳播。因為痂皮病毒無法 徹底殺滅,因此一旦暴發牛結節性皮膚病,必須及時撲殺病牛[1]。
2 臨床癥狀
感染牛結節性皮膚病之后的病牛,普遍出現體溫升高,最高達 到 41℃,精神萎靡,食欲下降且出現漸進性的消瘦情況。病牛的口 腔內部分泌大量唾液。病牛的特征性癥狀主要是體表皮膚出現大 量結節,結節堅硬且凸起,存在明確的界限,用手觸摸病牛出現痛 感。病牛伴隨著結膜炎以及鼻炎癥狀,其體表淋巴結腫大。奶牛在感染之后,產奶量會明顯減少。隨著病情的發展,病牛體表皮膚的 各個部位會出現大量不規則的結節,其中病牛頭部、頸部、四肢、乳 房、生殖器以及會陰部等各個部位的結節會達到 2~5cm,大結節會出現皮膚破潰以及結痂情況。因為長時間無法愈合,導致結節出現結痂脫落,在病牛皮膚表面造成瘢痕或者深洞。病牛的口腔內部出現不同程度的潰爛與糜爛,身體腹側與四肢等各個部位伴隨不 同程度的水腫,導致病牛不愿站立以及行走。部分患病公牛陰囊以 及外陰部位出現腫大,造成不育。母牛患病之后,會導致流產及長 時間不發情等問題,伴隨皮膚結節與乳房炎等癥狀。
3 疾病診斷
牛結節性皮膚病感染之后,重癥與臨床癥狀相對明顯的病牛可以 結合主要癥狀、發病程度等情況來進行初步的臨床診斷,對于感染 輕癥以及臨床癥狀不明顯的病牛,需要做好牛皮蠅、牛偽結核性皮 膚病等疾病的鑒別診斷,因為上述病癥的臨床癥狀與牛結節性皮 膚病比較相似,一旦診斷失誤會延誤牛結節性皮膚病防控的最佳 時機。針對牛結節性皮膚病的診斷需要利用臨床診斷與實驗室診斷結合的方式完成,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組織實驗室診斷,通過血清 中和試驗以及分子生物學檢測來準確診斷,為牛結節性皮膚病的綜合防控提供必要參考。病牛的體表皮膚出現直徑為 0.5~5cm、 深度在 1~2cm 的結節,覆蓋病牛的全部皮膚層、皮下組織與肌肉組織,并且出現了充血、出血、水腫以及血管炎等問題。病牛的口 腔、氣管、生殖道以及消化道黏膜等部位極有可能出現結節。氣管 黏膜充血,并存在大量黏液。心臟腫大,心肌外表存在充血、出血以 及斑塊狀瘀血情況。肺臟出現腫大。腎臟表面出現點狀出血。病牛肝臟腫大,且邊緣呈現鈍圓。膽囊腫大到正常的 2~3 倍。胃黏膜出血,小腸彌漫性出血[2]。
4 防控現狀
牛結節性皮膚病屬于一種皮炎類皮膚病,我國養牛業發展過程 中,牛結節性皮膚病情況相對少見,目前沒有研發出針對性的防疫疫苗。我國新疆以及廣西地區最早出現牛結節性皮膚病,嚴重影響到養殖戶的經濟效益。因此,動物疾病防控人員必須重視以及做好皮膚病的病理分析以及綜合防控。2019 年初,我國的新疆地區出現了第一例牛結節性皮膚病,引起了政府相關部門的極大重視,針對 牛結節性皮膚病的研究工作中,當地政府系統化地排查了牛結節性皮膚病病害,采取羊痘疫苗來綜合防治。然而,牛結節性皮膚病 病害情況相對嚴重。新疆的伊犁州察布查爾縣、霍城縣以及伊寧市 等地區共出現 218 例病例,其中死亡病例一例。2020 年,我國廣西 等地區陸續發生牛結節性皮膚病。因為牛結節性皮膚病不屬于常 見病,因此疾病暴發引起了國家及政府部門的極大重視。相關政府部門頒布疾病防控通知,要求各個省市必須增強牛結節性皮膚病 的防控,確保各個地區養牛產業的安全性。牛結節性皮膚病綜合防控對病害處置極為重要,要求必須重視牛結節性皮膚病預防的綜合分析,提高疾病防控的效果[3]。
5 疾病治療
5.1 治療措施
一旦發現疑似病例,必須立即采取隔離措施,確診之后需要利 用漂白粉等消毒藥劑來徹底消毒牛床,利用過氧乙酸做好健康牛群的消毒處理。需要在圈舍內部放置滅蠅靈等消滅蚊蠅,切斷疾病傳播源。病牛需要每日注射一次芐星青霉素,病牛患部皮膚需要涂 抹適量的碘伏,1~2/d,病牛的眼部需要利用環丙沙星溶液進行沖 洗處理,沖洗 2~3 次 /d。
5.2 疫苗接種
現階段,針對牛結節性皮膚病的治療工作,免疫疫苗接種是最 有效的一種方式。大部分的國家主要是利用羊痘疫苗來進行活牛 的免疫接種操作,以此來避免疾病進一步擴散傳播。目前國內針對牛結節性皮膚病的免疫疫苗接種采用病毒同一屬的山羊痘疫苗, 有交叉保護性。對于疫情的高風險地區必須利用免疫疫苗接種的 方式來增強牛群的機體免疫能力,最大程度控制疾病的大規模擴 散傳播。針對發生疾病問題的養牛場,需要采用山羊痘活疫苗 5 倍 劑量進行緊急免疫接種處理,構建免疫屏障。
6 綜合防控
6.1 增強疾病排查力度
為了避免牛結節性皮膚病的大規模擴散傳播,首先必須增強疾病排查力度。相關的主管部門與畜牧獸醫動物防疫人員必須重 視以及做好區域內疾病的排查工作,定期不定期地檢查區域內養 牛場內牛只的生長情況、疾病情況與免疫情況等。在發現牛只體表皮膚出現 10~50mm 的多發性結節以及結痂情況時,必須檢查牛 只肩胛下、股前淋巴結是否存在腫大情況,檢查奶牛是否出現了乳 房炎與產奶下降等癥狀,一旦確診必須采取及時有效的措施加以 控制,立即隔離病牛,并且限制疑似病牛的移動,上報有關部門尋 求專業獸醫、動物防疫人員的幫助,組織疾病臨床診斷,保證疾病的及時確診治療。針對疑似牛結節性皮膚病的病例,相關政府部門與畜牧獸醫動物疾病防控部門必須及時采集病牛皮膚結痂、抗凝 血、唾液與鼻拭子等組織,制作樣本,上交到上級動物疫病防控機構以及實驗室。結合疾病發展的實際情況匯報疾病確診情況,保證 疫情排查、疾病處置與疾病流調等各項工作的有序展開。
6.2 建立生物安全防控體系
養殖人員以及畜牧獸醫動物防控人員必須重視以及做好確診 病例的處置,避免疾病的大規模擴散傳播。針對病牛、病原學陽性 牛等必須采取撲殺以及無害化處理措施,關停活牛售賣交易市場, 嚴禁活牛被運出疫情發生區域。疾病確診后的一個月之內,必須快 速且有效地完成封鎖、隔離、撲殺與緊急免疫等處理措施。嚴禁同 群牛的移動,嚴控動物及其產品的調運行為。重視以及做好同群牛 的全方位監測,全方位消毒養殖場所、養殖用具以及健康牛群,全面落實養殖場內吸血昆蟲與幼蟲的全面消殺處理。及時組織開展 流行病學調查工作,保證疫情的可追溯性,及時排查疾病的發生源 頭,為疾病的防控提供必要幫助。養殖場必須增強生物安全管理水 平,提高自身的疾病防控能力。養殖人員必須堅持全進全出以及自 繁自養的原則,增強日常的飼養管理。及時徹底清理牛只的排泄物與養殖污染物,清理養殖場周邊的水塘以及泥塘等,避免致病病毒 的大量滋生,破壞吸血昆蟲的生長環境,采取無害化處理措施,保證圈舍的排水條件與通風、光照條件。嚴格落實衛生消毒機制,定期進行飼養場所以及周邊環境的徹底清洗消毒,針對可能存在污染問題的牛只、物品、材料以及養殖設備設施等必須全方位地清洗 消毒。
7 結語
綜上所述,考慮到牛結節性皮膚病的傳播力強、危害大,具備傳染性,為保證養牛業的安全性與穩定性,必須重視以及做好疾病的綜合防控。建立健全疾病防控體系,做好流行病學調查等工作,增強飼養管理以及免疫疫苗接種等工作,做好疾病防控的宣傳與 教育,提高相關人員的疾病防控意識與能力,一旦發現牛結節性皮 膚病,必須及時采取必要措施,必要時必須撲殺處理,保證養牛業 的綜合效益。
參考文獻:
[1] 丁石發,余春美,李萬成.牛結節性皮膚病的流行特點與防控措施[J].江西農業,2020(22):2.
[2] 衣永麗.牛結節性皮膚病防控現狀與防控措施[J].山東畜牧獸醫,2020,41(2):2.
[3] 莊金秋,梅建國,劉吉山,等.牛結節性皮膚病病毒實驗室檢測方法研究進展[J].中國奶牛,20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