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占建
摘要:豬肉具備較高的營養價值,深受消費者喜愛,市場需求量大,這極大地促進著生豬養殖業發展。生豬養殖規模化、集約化發展背景下,養殖管理是否到位,是影響豬群生長發育及養殖效益的重要因素,因此做好飼養管理工作至關重要。基于此,本文著重對豬養殖關鍵技術展開了深入研究。
關鍵詞:生豬養殖;關鍵技術;研究
1 豬養殖關鍵技術
1.1 科學選址布局
選址布局科學與否會對生豬養殖造成極大影響。因此養殖場 戶要高度重視選址工作,養殖前要進行調研,將豬場建立在背風向 陽、地勢較高且平坦、給水排水便利、水電資源充足的位置,要盡可 能地遠離居民生活區、化工廠房及交通要道,要遠離景區,避免造 成污染。完成選址工作后,要對場所進行科學布局,豬舍以東西走 向最佳,設置獨立的生產區、生活區、飼料區、隔離區,避免各個區 域之間相互污染。有條件的規模化養殖場,可設置相應的運動場, 保證豬群每日有適量運動,提高抵抗力,保證豬群健康生長。
1.2 堅持自繁自養
生豬養殖中,部分養殖場戶為擴大養殖規模,往往需要引種, 極易導致引入病豬,導致疫病的傳播擴散,給養殖場戶造成巨大經濟損失。為避免疫病傳入,養殖場戶要堅持自繁自養,全進全出,同一批豬應同時出欄銷售。如必須要引種,則應避免在疫區引種,避 免在疫病高點期引種,引種時要從正規豬場引種,做好健康檢疫工 作,查看豬群疫苗接種狀況,保證無異常的情況下方可引種。運輸 時應做好管理工作,避免應激發病,引種豬應隔離飼養 30d,隔離 區養殖場戶認真做好喂養、接種、消毒等各項工作,隔離期滿且健 康方可正式合群飼養,避免造成疫病的傳播[1]。
1.3 注意飼料安全
豬群生長期間,對于飼料的需求量巨大,保證飼料營養均衡、 安全,是確保豬群健康生長發育的重要因素。養殖場戶要結合豬群不同日齡,制定針對性的飼料喂養制度,滿足不同階段營養需求。 要從正規廠家采購飼料,確保飼料安全,營養均衡,適口性好,禁止隨意、突然更換飼料。要做好飼料儲存保管工作,避免出現發霉、腐 爛等現象。規模化養殖場,可自配飼料,在飼料中加入適量的維生 素、微量元素、礦物質、中草藥等,滿足豬群生長對于多種營養物質 的需求,提高抵抗力。要保證飲水衛生無污染,定期進行水質檢測,如發現污染物超標應禁止飲用。
1.4 保證環境舒適
豬是恒溫動物,圈舍環境會影響其生長發育,所以養殖場戶要 嚴格控制好圈舍溫濕度。一般情況下,溫度控制在 18~20℃為宜, 濕度控制在 50%~70%為宜,保證豬群健康生長。炎熱夏季,及時進行圈舍通風、灑水,降低圈舍溫度,寒冷冬季,及時做好防寒工 作。有條件的規模化養豬場,可在圈舍內安裝恒溫檢測系統,實時化動態化檢測豬圈溫濕度,進而自動化調監控圈舍環境,為豬群營 造健康舒適的環境,促進生長發育。此外,要控制好飼養密度,避免出現過度擁擠的現象。
1.5 定時定期消毒
生豬規模化、集約化養殖背景下,疫病呈現出高發趨勢,危害豬群健康生長。消毒不及時、不徹底,會極大的增加疫病發生幾率, 所以養殖場戶要高度重視消毒工作,結合養殖規模、數量,制定完 善的消毒制度和計劃,科學選用消毒藥物,如:高錳酸鉀、過氧乙 酸、氫氧化鈉等,要輪換使用消毒藥劑,避免產生耐藥性。消毒時,要重點做好對圈舍、槽具、墻面、地面、走廊、出入車輛的消毒工作, 不留死角,有效殺滅細菌病毒。在入口位置,應設置消毒室,便于出 入人員消毒,養殖人員進入生產區后應穿戴專門的服裝、鞋帽。一般情況下,每周消毒 3 次即可,疫病流行期應每天消毒 1 次,實現 對環境的有效凈化,避免傳入、傳出疫病,確保豬群健康生長。
1.6 規范用藥及時免疫
生豬用藥時,應嚴格執行休藥期制度,做到規范用藥,避免出 現濫用、盲用、超劑量用藥等行為。要從正規途徑采購藥物,合理控制好用藥量及用藥方法,確保達到最佳的用藥效果。合理保管藥 物,避免藥物失效,禁止使用過期藥、“三無”藥、“禁用藥”。要重視對中草藥的使用,中草藥毒副作用低,能夠有效避免藥物殘留等問 題的發生。要做好驅蟲工作,選擇在春季和秋季各驅蟲 1 次,驅蟲 時可選用雙甲脒、阿維菌素、伊維菌素、敵百蟲、阿苯達唑等驅蟲 藥,有效降低線蟲、吸蟲發病率。生豬免疫時,要制定科學可行的免 疫接種計劃與方案,重點做好對豬瘟、口蹄疫、高致病性藍耳病的預防工作,嚴格控制好免疫接種時間、方法、劑量,保證免疫效果。以豬口蹄疫為例,可接種豬 O 型口蹄疫滅活疫苗預防,育肥豬出生后 30~40d 內接種,種公豬每年 9 月和 12 月接種,種母豬分娩前 1.5 個月接種,乳豬斷奶后首免,50~60 日齡二免,70~80 日齡三免,接種后半個月生效,免疫有效期為半年,到期后繼續接種即可。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如發現豬群患病,應及時進行隔離診斷治療, 如確診為非洲豬瘟等烈性傳染性疾病,應及時上報疫情、封鎖疫 區,對全部生豬進行無害化撲殺處理,避免疫病的進一步傳播和擴散造成更大的損失[2]。
2 生豬不同階段養殖管理要點
2.1 哺乳仔豬養殖管理
哺乳仔豬飼養管理期間,要重點做好圈舍溫度、濕度控制工作, 避免著涼、受熱患病。一般情況下,溫度控制在 20℃即可,濕度控制 在 60%即可,同時要結合氣溫變化,及時升溫、降溫,及時通風排氣。初生仔豬應在 1h 內吸吮初乳,初乳中含有大量營養物質、免疫蛋 白,能夠有效提升仔豬抵抗力。同時,初生仔豬應及時注射鐵制劑補 充鐵元素,及時做好圈舍衛生清潔工作,優選氫氧化鈉溶液消毒,及時清理糞便污水,營造舒適的生長環境,提高仔豬成活率[3]。
2.2 斷奶仔豬飼養管理
仔豬斷奶 2 周內,應保持飼料不變,并在飼料中加入適量的抗 菌素、維生素,減輕應激,2 周后逐漸過渡到斷奶仔豬料,分群時按 照大小、公母分開飼養,每個欄舍飼養 8 頭為宜,分欄后應做好防寒保濕工作,及時通風換氣,訓練仔豬排泄,建立定點排泄的條件 反射。做好免疫接種工作,在仔豬 20、45、60 日齡時及時接種豬瘟疫苗,口蹄疫疫苗,豬瘟、豬丹毒、豬多殺性巴氏桿菌病三聯活疫苗 等,規避疫病的發生。
2.3 育肥豬飼養管理
生豬育肥時,應重點控制飼料供給,育肥前期應喂食濕料、干 粉飼料,早中晚各喂食 1 次,每次不限量,提高育肥豬膘情。育肥中 后期采用相同飼料喂食 2~3 次 /d,不限量喂食。育肥全周期應做 好溫濕度控制工作,確保飼料營養均衡,及時補充維生素、蛋白質、 微量元素、礦物質,加快生豬生長發育速度,當豬體重達到 90~ 100kg 時候即可出欄銷售。
3 結語
綜上所述,生豬養殖中,為取得較高的養殖效益,做好飼養管 理工作至關重要。要明確生豬養殖關鍵技術,掌握不同階段生豬養殖技術要點,保證豬群健康生長,提高出欄率,為養殖場戶帶來更 加理想的經濟效益,助推生豬養殖業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黎如塵.生豬飼養管理與疾病防治措施微探[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7(4):131.
[2]袁祖貴.生豬養殖技術的關鍵點分析與討論[J].中國畜禽種業,2016(6):99.
[3]黎東,范理,蔣紹武.提高生豬養殖效益的關鍵技術[J].四川畜牧獸醫,2018(8):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