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娟 包雨鑫 邱立峰
摘要:犢牛是規?;B殖場牛群后備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影響著養殖場的經濟效益,犢牛的成活率越高、發病率越低,就越能發揮出更大的生產潛力。但目前,部分養殖場對犢牛的飼養管理仍存在一定的問題,導致犢牛的成活率較低。基于此,本文闡述了犢牛成活率較低的原因,并針對不同的原因給出了解決辦法,以供參考。
關鍵詞:犢牛;成活率;影響因素;解決辦法
目前,我國正在全面推進農牧業的深度轉型,通遼市作為全國 五大供港活?;刂?,依據資源現狀和歷史傳統,加快發展牛產業,積極調整農村牧區經濟結構,促進農牧民增產增收。近幾年,通 遼市的能繁母牛存欄數穩中有升,規?;B殖場的數量和質量也 在逐步提升,在肉牛養殖環節中,犢牛的飼養管理是最為重要的一 環,犢牛體溫調節能力較差,免疫力較低,且不能很好地適應環境, 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刺激[1],當飼養管理條件較差時,出現異 常情況通常不能及時糾正,很容易造成犢牛發育不良、患病甚至死 亡,這對養殖場的經濟效益有著極大的影響。
1 犢牛成活率低的原因
1.1 妊娠期母牛飼養管理不善
母牛的健康對犢牛的成活率有非常重要的影響,當妊娠期母 牛的日糧配制營養不均衡或不充足時,機體攝入的營養物質僅能 維持母牛自身的生產生活需要,難以保證胎兒的生長發育。特別是 在妊娠后期,犢牛初生重的 70%都是在妊娠后期逐漸增加的,如果母牛出現營養缺乏,分娩后也容易出現泌乳量過低、產后癱瘓、犢 牛初生重低、體質差、易患病、營養不良等情況。但日糧的營養過剩時,也會因母牛的脂肪沉積過大、胎兒過大等原因在分娩時出現難 產,此時如果不能及時正確地助產和護理,甚至會導致犢牛或母牛的死亡。除了日糧因素會影響犢牛成活率外,管理因素也十分重 要,妊娠期母牛如果患有布魯氏菌病等傳染性疾病容易出現流產、死胎、畸形胎或弱胎,所以應當注意疫病的防控。
1.2 新生犢牛護理不當
在犢牛娩出后應當及時進行護理,在實踐中,往往出現夜里產 犢,飼養管理人員沒有察覺,犢牛因嗆羊水造成肺炎或窒息;或因 臍帶沒有得到很好的消毒,發生臍帶炎等疾病,這些都會導致犢牛 的成活率降低。此外,由于新生犢牛的各項器官功能尚不健全,體 溫調節能力較差、對外界的抵抗能力較弱[2],容易發生疾病。而初乳中的營養成分較為豐富,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可為犢牛提供可 靠的母源抗體,但犢牛的腸道對大分子免疫球蛋白的吸收能力會在出生后數小時內驟減,如果不能及時的吃到初乳,免疫球蛋白的 攝入量不足,很容易因免疫力低下引發疾病,導致增重緩慢,死亡 率升高。
1.3 犢牛飼養管理不善
犢牛的代謝旺盛,生長發育迅速,隨著體重的不斷增加,機體 所需營養也在不斷增加,但其消化系統的發育不健全,營養物質的 吸收率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當飼喂不定時、牛乳溫度忽冷忽 熱、飼喂不定量時,容易造成犢牛的腹瀉、便秘、腸炎[3]等疾病,影響犢牛的生長發育。其次,犢牛的體溫調節較差,當冬季產房、犢牛舍 沒有很好的保溫設施時,犢牛常因寒冷出現冷應激,容易誘發其他疾病。犢牛由于免疫能力低下,對環境中的病原微生物的抵抗能力較差,如果不能及時清理糞污,定期進行環境消毒,犢牛很可能在接觸到病原微生物后發病。
2 解決辦法
2.1 做好選配和妊娠期飼養管理工作
在飼養方面,妊娠期母牛在飼料營養方面的要求較高,一般日 糧中干物質的量應不少于體重的 2.5%,飼料中應當注重粗蛋白和 微量元素的含量,每公斤飼料中粗蛋白含量應在 13%以上,鈣含量大于 0.2%,磷含量大于 0.3%。只有日糧的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供應充足,飼料品質好、適口性強,才能保證胎兒的健康成長。在冬季,常因青綠飼料來源不足,造成母牛體重降低、營養缺乏,此時,應當注重維生素的補充,特別是 VA 和 VE 的補充,這是由于 VA缺乏時,會引起子宮黏膜和絨毛膜的上皮細胞出現改變,胎盤可能 脫落,造成流產,而 VE 的缺乏可直接導致胎兒死亡。
在管理方面,選配過程中應當挑選具有良好遺傳潛能、體質較好的母牛,在進行冷凍精液人工授精的過程中,應當建立健全系譜 檔案,避免近親繁殖,要做到血緣關系清楚,減少先天性疾病的發生。妊娠期母牛的運動十分重要,妊娠期運動量過低可能會出現分娩時產力不足,造成難產,但也不可過度使役或被迫運動,更不可 鞭打、驚嚇,容易造成母牛流產。在妊娠后期,應當建立產房值班制 度,保證至少有一名獸醫或助產員在產房觀察妊娠后期母牛的狀況,一旦發現有臨產癥狀,則應立刻趕到待產區。對于分娩活動正常的母牛可進行密切觀察,一旦出現難產,應及時進行干預,先確 定難產的類型和難產程度,再選擇合適的助產方案將胎兒矯正后 娩出。
2.2 做好新生犢牛的接產與護理工作
新生犢牛娩出后,應當先用干凈的毛巾將口鼻內的黏液擦凈, 減少窒息的發生,而后對犢牛的臍帶進行消毒,消毒范圍要稍大一 些,消毒藥品可使用 10%的碘酊。如果是在冬季產犢,應當做好保 溫防寒工作,在產房鋪設 30cm 的墊料,利用加溫設施將舍內溫度 控制在 20℃左右,在保證舍內溫度的條件下,做好通風,排出有毒 有害氣體,減少新生犢牛呼吸道疾病的發生。由于初乳中含有大量 的免疫球蛋白,所以應當盡早的讓犢牛采食初乳,可以在娩出后10h 內讓犢牛采食 8%~10%的初乳,對于犢牛不能自行采食時,可 進行人工強制灌服。有條件的養殖場應當進行初乳質量的檢測,通 常情況下,免疫球蛋白高于 22%的初乳才能夠為犢牛提供足夠的 免疫力。
2.3 做好犢牛的飼養管理工作
在犢牛飼喂過程中,應當做到定時、定量、定溫,哺乳 3 次 /d, 哺乳量應根據犢牛體重進行調整,7 日齡內的犢牛在飼喂牛乳時溫 度不得低于 39℃,7 日齡以上的犢牛乳溫不低于 37℃,在進行人 工哺乳時,應做到一犢牛一奶具,不得混合使用。常乳中的營養元 素僅能滿足小日齡犢牛的生長發育需要,且常乳中的 VC 、鐵元素以及能量來源不足,因此可以根據犢牛的發育情況,適時的進行飼 料的補充[4],一方面能夠保證犢牛攝入的營養可以滿足生長發育的 需要,另一方面還能夠刺激犢牛的瘤胃發育,使犢牛更好的適應顆 粒飼料和牧草的采食,為早期斷奶打好堅實的基礎。當犢牛連續3d 采食精飼料的量可以達到 1kg 時,可以進行斷奶,斷奶后日糧 應當以高能量、高蛋白的粗飼料為主,并給予充足的飲水,7 日齡內 的犢牛飲水水溫應在 36℃以上,10~15 日齡后可改為飼喂常溫 水。
參考文獻:
[1] 胡曉辰, 孫艷敏, 郭鳳英. 提高犢牛成活率的關鍵措施 [J]. 當代畜牧,2018, 437(33):68-69.
[2] 張廣倫. 犢牛成活率低的原因及提高方法 [J]. 現代畜牧科技, 2020, (3):25+27.
[3] 廖厚祥, 隗壽延, 王慶永,等. 如何提高犢牛成活率[J]. 江西畜牧獸醫雜志,2002(4):20-21.
[4] 王欣睿. 淺談提高犢牛成活率的技術管理措施 [J]. 吉林畜牧獸醫, 2017(11):64.0DC02B52-AC37-4875-99DF-160432CF3F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