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媛
近年來,網上籌錢這一現象我們屢見不鮮,值得注意的是,其獲取資金的行為中有很多是以編造事實騙取錢財。這類詐騙行為顯然已經違背了法律法規和基本道德規范,不僅給其他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制造了障礙,還暴露出其不擇手段獲取不義之財的丑惡嘴臉,更傷害了大家的善心,破壞了社會的和諧。
海涅曾說:“照耀人的唯一的燈是理性,引導生命于迷途的唯一手杖是良心。”在當今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應當如何分辨真假、洞悉事實而不被假象所迷惑、所蒙蔽呢?我認為,涵養理性是我們需要重點去做的,分辨真假是我們必須具備的能力。我們必須學會從以往的經驗中總結經驗,汲取教訓。
近年來,許多刷屏的熱點事件在賺足了人們的感動和眼淚后,被曝出是充滿套路的營銷。有輿情數據機構梳理了2021年,包括B站UP主謊稱患癌騙捐、網紅羋十四考編失敗、秦皇島救人男孩“農夫與蛇”系編造等事件在內的22起反轉輿情、高度消耗公眾情緒的事件。這些社會事件無不刺激著大眾的神經,如果人們能夠保持理性,去擊破那被謊言和欺騙堆起來的壁壘,揭開被蒙蔽的真相的面紗,或許可以減少善良被消費。
盡管虛假信息的陰影一直都在,且不斷干擾、侵蝕著人們對社會的信賴,探究事實真相的成本也在不斷增加,我們仍然拒絕“后真相時代”和“另類真相”的悲觀表達。我們雖然無法開啟“上帝視角”,無法全知全能,卻可以通過提升自己的媒介素養,增強對真假信息的基本辨別能力,盡可能地排除虛假信息的干擾,同時注意避免“懷疑一切”的極端態度,建立起穩定平和的心態。即使在人人都有“喇叭”的輿論環境里,我們也要堅持理性的標準,識別各種聲音,認識到“音量的大小不等于可信的程度”。唯有理性與邏輯的工具,能讓我們辨別出哪些聲音更接近真相。
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秉持理性的態度,我們依然要保留一定的質疑與審慎,方能在信息洪流中不被淹沒,不被虛假信息欺騙。
【福建龍巖市第二中學虎嶺文學社高三(1)班,指導老師:張貴琴】
◆點評
這篇時評從網絡欺騙現象入手,呼吁大家理性思考。主體段落運用引用論證、事例論證層層深入,內容具有時代性,觀點角度也很獨特。5FCECB51-85B4-416C-930A-CA53EB361B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