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虹雨
每年秋天,從寒冷的西伯利亞出發,跨越千山萬水,來到洞庭湖;每年春天,再從洞庭湖飛回西伯利亞。往返一趟,跨越10000公里的距離。
這是一只天鵝的遷徙軌跡。天鵝是世界上飛行高度最高的鳥,飛行高度可達9000米。
漢壽西洞庭保護區的高飛,一直十分牽掛這群遠道而來的客人。
他是一名護鳥衛士。為了拍攝西洞庭湖的鳥群,他日夜守護在蘆葦叢;為了抓捕偷鳥賊,他深夜出動,不小心陷入泥沼,差點失去生命;為了保護鳥兒的家園,他冒著生命危險一把奪走偷獵者手中的雷管。
常年不分酷暑與嚴寒,高飛奔忙在濕地,不幸染病。2008年6月,醫院下達病危通知。他將一疊照片交給家人,囑咐家人將這些攝影作品出版,讓更多的人愛護濕地。翻看著那些照片,他無不遺憾地說:“我一直在等天鵝回來,想給它們拍照。如今,這個心愿無法實現了。”
他帶著遺憾離開人間。給我們留下了一本沒有天鵝的畫冊。
高飛的遺憾,又何嘗不是西洞庭湖的遺憾呢?
西洞庭湖曾經是鳥的天堂,也是長江流域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關鍵區域之一,更是世界自然基金會確認的全球200個生態熱點地區之一。每到冬季,大量的候鳥都會來此過冬,特別是潔白的天鵝,在湖面留下美麗的倩影。只是,這樣的美好,突然消失。
圍湖造田、違規排污、非法捕獵。從2003年到2011年間,當地的主要鳥類數量,從4.5萬只減少到不足2萬只,美麗的天鵝一度消失。如何喚回天鵝,如何重現美麗?
2013年12月,西洞庭保護區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退耕還湖、關停污染企業、禁止濫伐濫捕……一場生態治理戰役全面打響。那段時間,保護區管理局的老局長梅碧球時常接到恐嚇電話。一次,他和工作人員乘船,前往中尾洲拆除圍網。突然,一艘小型鐵駁船,直對他們的船撞來。鐵駁船上,一個漁民手持魚叉怒吼著:“誰敢拆老子的網,老子就弄死誰!”
梅碧球站在船頭,義正言辭地說:“拆圍是保護濕地的大事,你們要弄就弄死我!”鬧事的漁民自知理虧,見這一架勢,灰溜溜地將鐵駁船開走。在為期4年的湖洲整治行動中,梅碧球帶領著工作人員,拆除圍網30多萬米,清除竹樁、木樁30多萬根。這場戰役,使得5333.33公頃退化濕地逐漸恢復,還使得漁民的環保意識有了很大的改變。
漁民劉克歡就是其中一位。2009年,他在半邊湖養幾百公頃螃蟹。螃蟹的生長,對附近的水草具有很大的破壞性。梅碧球上門做工作,要求拆除圍網,劉克歡十分抵觸。梅碧球帶著他看螃蟹生長過的水域。曾經水草豐茂的地方成為了一片沙漠。曾經的環境破壞者,逐漸醒悟,劉克歡自行拆除了5000多米長的圍網。
2015年,西洞庭湖濕地保護協會成立,劉克歡主動加入協會。與他一起加入進來的,還有360多位漁民。劉克歡自掏腰包,買來鐵船和舊皮卡車,組織協會會員清理湖面垃圾,配合執法人員打擊電捕魚、獵殺鳥類等違法行為。他還將家搬到候鳥守護站。2019年,劉克歡被推選為濕地保護協會會長,并當選為首批洞庭湖民間湖長。幾年來,劉克歡和保護協會的志愿者們,清理湖邊的白色垃圾150噸,救助受傷的候鳥120多只。他從昔日的環境破壞者,逐漸成為了環境保護者。
濕地在改變,人們的觀點也在改變。余青山是漢壽縣最大的歐美黑楊種植戶,種有黑楊1666.67公頃。由于成績突出,余青山還被評為“全國造林模范”。慢慢地,人們認識到,歐美黑楊會破壞濕地的生態平衡,還會擋住鳥兒滑翔的空間,使得鳥兒無法覓食。昔日的造林模范,再次站立在環保的潮頭。2017年11月,余青山組織5000多名勞力,花了10天時間,帶頭砍伐自己種植的歐美黑楊。
正是有許多像余青山一樣的種植戶們的理解與支持,漢壽縣以平均每天砍倒266.67公頃的速度,清理完成保護區核心區歐美黑楊3386.67公頃,比省里規定時間提前40天,得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肯定。
就在那年年底,劉克歡像往常一樣巡湖,來到半邊湖,通過望遠鏡,他看見了幾十只白天鵝。對,就是它們。從西伯利亞來的美麗天使,再次回到了西洞庭湖。
2018年,2000多只天鵝在半邊湖安家。這群天使,讓半邊湖真正成為了美麗的——天鵝湖。 2019年,經過長途跋涉,天鵝又回來了。2020年,天鵝們依然回家了。
湖面上,天鵝伸展雙翅,猶如一張張鼓起的風帆,又如一朵朵盛開的雪蓮。我站在護鳥衛士高飛曾經無數次站立過的地方,拿出相機,一次次按下快門。我將天鵝歸來的照片,夾在高飛留給我的那本畫冊里。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無論是我,還是保護區的老局長梅碧球;無論是曾經的環境破壞者、如今的環保衛士劉克歡,還是曾經帶頭栽種、如今帶頭砍伐歐美黑楊的余青山,我們都成為了高飛的眼睛,在替他見證這美麗的瞬間,替他完成他未盡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