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四青年節即將到來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4月25日上午來到中國人民大學考察調研。習近平代表黨中央,向全國各族青年致以節日的祝賀,向中國人民大學全體師生員工、向全國廣大教育工作者和青年工作者致以誠摯的問候。習近平希望全國廣大青年牢記黨的教誨,立志民族復興,不負韶華,不負時代,不負人民,在青春的賽道上奮力奔跑,爭取跑出當代青年的最好成績!
習近平強調,“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始終是教育的根本問題。要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為黨和人民事業服務,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傳承紅色基因,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新路。廣大青年要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向英雄學習、向前輩學習、向榜樣學習,爭做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洪流中踔厲奮發、勇毅前進。
(據新華社)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4月21日發布《新時代的中國青年》白皮書。據介紹,這是我國首次專門就青年群體發布白皮書。
白皮書指出,中國青年向全世界青年倡議:堅持向美向上向善的價值追求;展現朝氣蓬勃的精神風貌;為國家發展進步奮斗擔當;為世界和平發展貢獻智慧力量。
據白皮書介紹,新時代中國青年更加開放自信地融入世界。1978年,中國選派出國留學人員僅800余名;2019年,超過70萬人出國深造,40多年來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累計超過650萬人;1978年回國留學人員僅248人,2019年超過58萬人學成回國,40多年來回國留學人員累計達420余萬人。在“中國青年全球伙伴行動”框架下,中國與100多個國際組織及外國政府青年機構、政黨和非政府青年組織建立交流合作關系。
白皮書顯示,幾十萬名海外中資機構青年員工在異國他鄉辛勤工作,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作出貢獻。以青年為主體的國際中文教師志愿者在100多個國家服務,幫助各國青年學習中華文化。截至2020年,4萬余人次中國軍人為和平出征,16名中國軍人在維和行動中犧牲、平均年齡不到30歲。中國青年用行動向世人證明,只要世界各國人民同心同向、攜手共進,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前景必將更加美好。
(據新華社)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四次會議4月20日表決通過了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于2022年5月1日起施行。這是該法自1996年頒布施行以來的首次大修。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內容從五章四十條完善至八章六十九條,由現行法的3400余字修改為10000余字,內容更加充實。包含明確職業教育是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類型,明確國家鼓勵發展多種層次和形式的職業教育,著力提升職業教育認可度,建立健全職業教育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完善職業教育保障制度和措施等內容。
其中,新職業教育法明確指出,國家鼓勵職業教育領域的對外交流與合作,支持引進境外優質資源發展職業教育,鼓勵有條件的職業教育機構赴境外辦學,支持開展多種形式的職業教育學習成果互認。
(據新華社)
4月13日,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召開新一輪“雙一流”建設推進會。
教育部部長懷進鵬指出,推進“雙一流”建設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部署,是新時代我國高等教育強國建設的引領性、標志性工程。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釋了“雙一流”建設“為什么建、怎么建”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新時代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和“雙一流”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經過首輪建設,我國高質量“雙一流”建設體系基本形成,帶動一大批高校和學科持續提高發展水平和服務國家戰略拓展的能力。“雙一流”建設高校要更加突出培養一流人才、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爭創世界一流的導向,為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重要貢獻。
(據教育部網站)
日前,教育部、中央宣傳部、中央編辦、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明確涵蓋提升教師能力素質、推動優質師資均衡、加強教師教育體系建設、深化管理綜合改革等方面的15條措施,進一步加強基礎教育教師隊伍建設。
《強師計劃》以高素質教師人才培養為引領,以高水平教師教育體系建設為支撐,以提升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師德師風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為重點,提出新時代基礎教育教師隊伍筑基提質、補短扶弱、做優建強的思路舉措,促進教師數量、素質、結構協調發展,推動教師隊伍建設創新:一是以高水平師范院校為引領,加強教師教育體系建設;二是以創新人才培養為目標,提升教師培養層次;三是以中西部欠發達地區教師為重點,推動師資優質均衡;四是以深化評價改革為牽引,提升教師隊伍治理水平;五是以信息技術應用為抓手,推動教師隊伍建設提質增效。
(據中國教育報)
4月20日,第十七屆“春暉杯”中國留學人員創新創業大賽啟動儀式在線舉行。留學人員可通過“春暉杯”大賽官方網站進行報名,報名截止時間為7月31日。
大賽組委會將在報名期間組織多場創業培訓活動,9月上旬將組織專家對參賽項目進行網上初評,9月中下旬舉辦“春暉杯”大賽評審工作會,對參賽項目進行在線路演評審,并確定最終入圍名單。10月至12月將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入圍項目路演、精準對接等活動,助力創業項目回國落地。
目前,“春暉杯”大賽已開拓12個海外分賽區,涉及近50個駐外使領館轄區。第十七屆“春暉杯”大賽各項工作將繼續用好“互聯網+”模式,聯合相關駐外使領館教育部門、國內各地方政府等,為留學人員提供小規模、精準化的各類型“云”服務,開設“云”課堂。考慮到疫情影響,本屆“春暉杯”大賽報名資格也作出調整,目前正在國外學習、工作或因疫情影響提前回國的已取得學士及以上學位的中國留學人員均可參與。
(文|本刊記者 惠娟)
近日,《教育部關于舉辦第八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的通知》發布,明確將于4月至10月舉辦第八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大賽內容主要為:主體賽事,包括高教主賽道、“青年紅色筑夢之旅”賽道、職教賽道、萌芽賽道和產業命題賽道;“青年紅色筑夢之旅”活動;同期活動,即“創擷碩果”——國際大學生創新創業成果展、“創聯虹橋”——大賽優秀項目資源對接會、“創享未來”——“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世界高等教育發展校長論壇。
(據教育部網站)
3月31日,北京市第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八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條例》,條例于2022年5月1日起實施。
在人才引進方面,《條例》提出將建立健全自貿試驗區人才發展的體制機制,創新人才引進政策,支持自貿試驗區內市場主體、高等學校、科研機構面向全球吸引人才,為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人才購買和租賃住房、醫療保障、出入境等提供便利;賦予區域管理機構區級人才落戶推薦權;賦予綜合保稅區管理機構工作居住證辦理權。
(據澎湃新聞)
粵港澳大灣區(廣東)人才港錨定“國家級、綜合性、示范性、國際化灣區人才服務平臺”定位,集人才“服務、交流、展示、創新”四大功能于一體,建成“實體+云端”的“人才超市”,提供全方位、全鏈條、一站式人才服務保障,促進人才資源要素順暢融通、深度交流,助推人才創新成果轉化落地、賦能灣區。人才港內設人才公共服務中心、高層次人才創新交流中心等6個核心功能區,集合了國家級專家服務基地、全國博士后創新示范中心、粵港澳大灣區勞動爭議聯合調解中心等國家級平臺。
(據廣州日報)
近日,第15屆在波國際學生會議在波蘭弗羅茨瓦夫市舉行,期間頒發了第12屆INTERSTUDENT競賽“2022年波蘭最佳國際學生”獎。中國留學生陳意雨因留學期間的突出表現榮獲特別獎。INTERSTUDENT競賽已連續舉辦12屆,用以評選在學術、文化、社會、生態、體育等方面表現杰出的國際學生,今年在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和特別獎類別各評選產生一名獲獎者。
陳意雨在頒獎典禮上
(供稿 | 駐波蘭使館科教處)
3月27日,第18屆留日中國人優秀研究·創新成果表彰大會暨中國留日同學會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系列論壇啟動儀式在線舉行。此次大會得到駐日本使館、駐大阪總領館、大阪府、京都府、兵庫縣、日中協會、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等單位的支持。中日兩國政界、商界、民間友好人士、在日留學生等3000余人參加了此次大會。
會上,29位華人學者分別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日本國特命全權大使獎”“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大阪總領事獎”“大阪府知事獎”“京都府知事獎”“兵庫縣知事獎”“神戶市長獎”“京都市長獎”“中國留日同學會獎”“最佳創業獎”“優秀青年獎”等18種獎項,獲獎研究內容包括人文社科、生物醫藥、信息半導體、材料科學等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供稿|中國留日同學會)
4月16日,駐塞爾維亞使館文化教育處聯合使館領僑處舉辦線上“平安留學、平安工作”系列講座。講座主要從電信詐騙、交通安全和應急避險三方面梳理在外學習、生活、工作中可能碰到的安全隱患和應對措施,分享了電信詐騙類型、涉留學生案件、3.15案例、中塞駕照互認互換、交通安全常識、遇到火災地震如何避險、如何防止溺水等相關知識。
(供稿 | 塞爾維亞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
4月17日,駐芬蘭使館教育組負責人孫洪志與芬蘭教育學專業的學生學者就芬蘭教育展開座談,深入探討芬蘭教育的獨特之處。
此次座談會在線上和線下同步開展,是“芬蘭教育研討會”的系列活動之一,由芬蘭教學法協會主席錢文丹和芬蘭赫爾辛基大學教育學院博士生導師唐鑫共同組織策劃,意在為全芬蘭教育學專業的學生學者構建一個專業的學習社區。
(供稿|駐芬蘭使館教育組)
4月23日,中國留荷學生學者聯合會以“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為主題在線組織學術研討會。研討會分為主題演講和青年學者榜樣對話兩個環節。四位受邀嘉賓在分享精彩演講后共同寄語青年留荷學子,注重個人定位,關注中國問題、中國挑戰,重視閱讀中文期刊,加強與國內的聯絡互動,充分利用好留學資源構建研究網絡,發揮橋梁作用,架起合作平臺,積極對話世界,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讓世界了解中國。
(供稿|中國留荷學生學者聯合會)
4月9日,在當地僑團和留學人員社團的組織下,來自加拿大大溫地區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西蒙菲莎大學、西三一大學、蘭加拉學院等高校的百余名中國留學人員參加了賞櫻踏春聯誼活動。駐溫哥華總領館教育文化處參贊郭軍受邀參加活動并致辭。郭軍在致辭中介紹了教育文化處在中加教育交流、留學生管理與服務、中文推廣方面開展的工作,向領區內中國留學人員表達了關心和問候,希望廣大留學人員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減少旅行、堅持做好防護,祝愿廣大留學人員學業順利,生活平安健康。
(供稿 | 駐溫哥華總領館教育文化處)
為豐富在保加利亞中國留學生疫情期間課余生活,傳遞并分享生活中的正能量,在駐保加利亞使館教育部門的指導下,保加利亞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組織了“在保加利亞中國留學人員云端寒假攝影大賽”。
活動共收到攝影作品60余幅,經學聯代表和在保各高校代表評審,最終選出20幅獲獎作品并在云端展覽。
掃描左側二維碼可查看獲獎作品。
(供稿|保加利亞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
3月22日,浙江海洋大學國際海洋教育學院組織在校來華留學生學習《走進中國》系列視頻課程,13名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來華留學生認真學習課程并進行深入思考。課程結束后,浙江海洋大學國際交流合作處處長、國際海洋教育學院院長王晉寶就“中國共產黨與當代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共同富裕”等話題與來華留學生們進行了深入交流,希望來華留學生在學好專業知識的同時,進一步走進中國,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感知中國”。
(供稿|浙江海洋大學國際交流合作處)
4月20日是中國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谷雨”,也是第13個聯合國中文日。在與谷雨相逢的“中文日”,素有“小聯合國”之稱的北京語言大學啟動中文周,舉辦系列中外師生共同參與的線上線下慶祝活動,展現中國語言和文化的獨特魅力。
本次中文周主題是“中文聯通世界”,舉辦了包括國際中文教育高端論壇、“誦中華經典,書漢教偉業”誦寫大賽線上頒獎典禮、北語中外青年話冬奧、首屆“梁曉聲青年文學獎”頒獎典禮暨“梁曉聲青年文學中心”成立儀式、“科學與中國”20周年院士進北語、中文周收官儀式“北京之夜”等一系列精彩紛呈的活動,旨在加深大家對中國語言與文字的認識和喜愛,讓更多人了解中國悠久的文明和燦爛的文化。
(供稿|北京語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