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淑芬
春天是萬物生長、萬象更新的季節,老祖先覺得這時節對應的顏色是綠色,綠色主木,木對應的臟腑是肝和膽,綠色食物可以保養肝膽臟腑,綠色所對應的味覺是“酸”味。春天多吃綠色酸味食物,能使新陳代謝、排毒解毒、造血功能正常運行,以達到身體健康的目的。
綠色、酸味食物皆能入肝,包括奇異果、番石榴、檸檬、白醋、綠豆、毛豆、大黃瓜、小黃瓜、蔥、花椰菜、菠菜、芹菜等等,趁著春天多吃此類食物可調理身體。但要注意的是,吃太多酸度過高的食物如檸檬等,也容易傷胃,因此應該于飯后或非空腹時食用,避免傷害胃部。忌辛辣、熱性食物如辣椒、油炸物等等。除此之外,還要補充足夠水分。
晚上11 點至凌晨1 點,這段時間是膽經開穴運行的時間,凌晨1點至凌晨3點則是肝經開穴運行的時間,而肝膽經與新陳代謝、排毒解毒、造血功能有關,故最好晚上11 點前入睡,最晚不超過凌晨一點,不然長久下來會有臉色黯淡、身體虛弱、易疲倦、三高問題等現象。起床時間則為早上5~7 點,此時為大腸經開穴運行的時間,如能進行排便,以清空腸道廢物;接著早上7~9 點為胃經開穴運行的時間,此時吃早餐,可以給予滿滿活力,并維持一天營養所需。
春天氣溫變化較大,再加上氣候由寒轉暖,細菌、病毒等微生物開始行動,容易侵犯人體而致病,所以在飲食上應攝取足夠的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以建構強大的身體保護力,避免生病。因此,每天要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每餐菜色同時要有全谷根莖類、豆魚肉蛋類和蔬菜類三類食物,正餐之外的點心則可選擇水果類食用,并選擇少糖、少鹽、少油烹調方式,既可得到足夠營養素,又不會吃過量。
春天日照時間較長,多曬太陽能增加維生素D 的產生,有利于骨骼健康。再者春天百花齊開,為出游的好時光,在享受大自然美景之時,心情自然愉悅,有利于身心健康。
冬天因天氣寒冷,大家習慣冬令進補,而接下來的春天氣溫回升,此季節飲食力求清淡,并在均衡飲食的架構下,多選擇綠色和酸味食物來保養我們身體,配合天天做運動,平時多外出曬太陽并享受大自然美景,心情愉悅,身體自然健康。
◎春季多風,而風邪是春季疾病外感因素的主要因素,它可能引發各種傳染性、流行性疾病,如感冒、麻疹、水痘、扁桃體炎、肺炎等。春季要謹防流行病。
◎春季時寒時暖,乍陰乍晴,天氣變化無常,對氣候敏感的人有諸多不適應,對此,敏感之人要注意起居調攝。
◎春氣內應肝,陽氣升發,肝氣、肝火易隨春氣上升,而肝陽旺盛,易導致高血壓、眩暈、肝炎等疾病。肝氣旺盛也使得原有精神分裂癥、躁狂癥等疾患的人,易因天氣的變化而出現激憤、騷動、暴怒、吵鬧等狀態。
◎外界氣候變化對人體氣血有顯著影響,如天寒時氣血凝滯沉澀,天熱時氣血暢通易行。春天氣候變暖,氣血活動也隨之加強,人體新陳代謝活躍起來。對此變化,健康的人能夠很快適應,體弱多病者以及老人和孩子則易產生不適,使舊病復發或病情加重,因此春季在疾病的防治上要早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