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第三人民醫院主任醫師 王小衡
65 歲以上的老人多患有慢性病,而腦卒中、冠心病、糖尿病、慢支肺氣腫等疾病發作,總是在猝不及防間,約有半數在夜間或凌晨發病。因此,為防老人夜間意外需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最好的養生就是夜晚按時睡覺。當您疲倦的時候,就上床睡覺吧;老人務必在22點前入睡,以保持充足的睡眠質量(每天需要6~8 小時睡眠時間),晚上11時至次日早晨6 時是最佳的睡眠時間,讓您的身體在清晨自然醒來,而不是依賴鬧鐘。
家貓的睡覺方式在多數時間里為身體向右側臥,后肢微屈;前右肢自然屈于身體右側接近頭部,前左肢自然向下并微微伸直。科學家通過實驗證實,像貓一樣蜷臥后大腦很快就能靜下來,由興奮轉為抑制狀態,不久就能進入夢鄉。為此,建議采取家貓的睡覺方式,從而達到預防高血壓患者在夜間發生心腦血管意外的目的。
值得重視的是,患有老慢支、肺氣腫和肺心病的老人,入睡最好取右側臥位。夜晚咳嗽厲害時,應讓老人坐起來,可避免因咳嗽痰多吐不出引起氣道阻塞而危及生命。
老年人對天氣的變化非常敏感,自身脆弱的平衡較易打破。在寒冷季節,人體血管收縮、舒張功能會出現異常,致使腎小管的重吸收功能降低,夜尿增多、次數增加。如果起夜時稍不注意,可能會誘發一些心腦血管疾病。
一防體位性低血壓 據調查,65歲以上老人中15%會發生體位性低血壓。這是一種從臥位、座位或蹲位突然站起,或者長時間站立時,導致血壓突然下降引起的病癥,由臥位突然起身時最易發生。
預防的重點就是避免急起身,如被尿憋醒必須起夜時,動作慢些,可先在床上靜坐幾分鐘,不要突然下地,以免導致體位性低血壓、排尿性暈厥的發生。注意保暖,要多加一件衣服,以免皮下組織血管收縮,血壓升高。一旦出現頭暈、眼花,應立即就地坐下或躺下,一般休息片刻就能緩解。
二防摔倒骨折 英國近年的一項統計數據顯示,75 歲以上老年人殘障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跌倒,其內在因素主要有平衡、步態及移動問題、視力障礙、服4 種或4 種以上藥物、體位性低血壓和認知障礙或抑郁;外在因素包括樓梯光線太暗或太陡、地面太滑、地毯松動、缺少防護裝置如手把等和夠不到照明燈的開關。
老人半夜起來解小便時要先開燈,緩慢起身(約3~5 分鐘),走廊、樓梯、過道、衛生間的照明要充足,燈光柔和而不刺眼,讓老人看得清地面情況,以防摔倒導致骨折。對于行動不便的老人來說,居家各房間地面要平坦,高出地面的那一點點高度也可能會導致絆倒。最好坐有扶手的椅子,不宜坐帶輪子的轉椅。注意,通道上不要隨意擺放雜物,尤其是繩索,還要小心被身邊低矮家具絆倒。盡量避免爬樓梯等。
三防中風 眾所周知,中風的發生總是在猝不及防間,如老年性高血壓病患者晚上入睡后快速爬起來開門或接聽電話,就是被人們忽略的誘發中風的生活細節。
家有高血壓老人,子女晚上(尤其是9點鐘后)不要隨便給他們打電話,臥室電話應裝在伸手可觸及的床頭柜上。老人入睡后對門鈴、電話等響聲不要迅速作出反應,可讓無高血壓病的老伴或子女去開門。
半夜起床小便時,最好喝一杯溫開水(250 毫升左右),以補充血容量,稀釋血液,預防腦血栓形成或腦梗塞(死)的發生。晨醒后再喝杯同量的溫開水,可有效地預防腦梗塞。
總之,為防止這些突發疾病的出現,最好的方法就是減少起夜次數,甚至不起夜。
不妨嘗試以下做法:
晚飯只吃七成飽,少喝湯水,不要超過300 毫升,把喝水和進食時間盡量往前提,避免造成血容量過多,導致尿量增加;
晚飯后到公園散散步,約半小時,以增加機體的活動量,睡前盡量排盡尿液。
患前列腺病的老年人應在晚睡前服藥,以減輕夜間前列腺充血的程度。患有心功能不全或高血壓的老年人,利尿、降壓的藥要在上午或下午服用,不要在晚睡前服用。
日常生活中不難發現,不少心血管病患者(如冠心病患者)晚上“睡過去”,就是因為晚餐進食油膩食物較多,而夜間睡眠時間長達6~8 小時,機體因缺水促進血栓形成,從而誘發心肌梗塞,一睡不醒。有鑒于此,要保持身體的平衡,心血管病患者應養成夜晚定時喝水的好習慣,并注重喝水的時機。
A.睡前一小時適量喝水以減輕心臟負擔。可在夜晚入睡前喝杯溫開水,即30℃~40℃的白開水,量約200 毫升左右,能有效減輕心臟負擔;原因在于,睡眠狀態下人體代謝慢,而晚上睡覺水分不足會導致排尿量降低,從而使心血管黏度增大。
B.在半夜(凌晨1~2 點鐘)起床解小便時又喝一杯等量溫開水。既可提前糾正夜間身體輕度“缺水”——通過皮膚出汗,張口呼吸身體丟失水分,加上起夜解小便次數多(2~4 次)所消耗的體液,又有助于稀釋血液、降低血壓,預防心腦血管事件,如缺血性腦中風和心肌梗塞等。
C.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夜晚入睡前床頭備好急救藥。如硝酸甘油片、亞硝酸異戊酯等藥物。當心絞痛夜間發作時,一伸手就能夠著藥,能贏得急救時間。
夜間上廁所之前,應該帶上硝酸甘油等急救藥品進衛生間,以備不測時及時服用。在上廁所的時候盡量不要鎖門,以防萬一不測。有的老人在發生危險后可能連聲音都發不出來,應在廁所中老人伸手就能摸到的地方裝一個呼叫鈴,便于在出現意外時快速急救。
研究表明,哮喘病好發時辰在午夜和臨睡前,約占哮喘發作總數的一半。
家有哮喘患者,應常備氣霧劑和平喘藥以便應急。哮喘病人夜晚發作時,首先要打開窗戶,讓新鮮空氣進入居室,隨后將患者扶起坐在直背靠椅上,雙手環抱椅上角。如家中備有吸入氣霧劑,可立即吸入糖皮質激素(如丙酸培氯松氣霧劑或必可酮)。氣霧劑正確吸入方法是,氣霧劑吸入前,應稍用力搖勻,將噴嘴對著患者張大的口腔,面部朝上,作深呼吸,此時按下閥門,每次2撳,然后屏氣10~30 秒鐘,盡可能多地將藥物入下呼吸道(肺內)。家中若無氣霧劑,可任選用下面一種平喘藥,如氨茶堿、博利康尼或舒喘靈片。
必須指出:哮喘發作時,因張口呼吸、飲水少、出汗多,患者易引起脫水癥從而加重病情。此時大量飲溫開水(一晚至少500 毫升)有助于防止脫水,緩解哮喘癥狀。夜晚發作如表現呼吸困難、面部及口唇青紫、大汗淋淋,應急送附近醫院搶救。
老年糖尿病患者易發生低血糖,究其原因,主要有使用藥物過量、進食過少、體力活動量過大、未按時就餐等。
低血糖是指成年人空腹血糖濃度低于2.8mmol/L。但糖尿病患者血糖值≤3.9 mmol/L 即可診斷低血糖。
夜間低血糖癥狀有心悸、乏力、出汗、饑餓、面色蒼白、惡心嘔吐等,而較嚴重的低血糖常有中樞神經系統異常的表現,如意識模糊、精神失常、肢體癱瘓、大小便失禁、昏睡、昏迷等。頻繁發作的嚴重低血糖會給患者帶來較大的危害,記憶力減退、反應遲鈍、癡呆、昏迷,嚴重低血糖的危害更甚于短時高血糖,部分中老年患者因此將會誘發腦血管意外,心率失常及心肌梗塞,直至危及生命。
低血糖的治療方法很簡單,在家中口服濃糖水后癥狀就有好轉,有條件在家靜脈推注50%葡萄糖40~60ml后5~10分鐘患者神志轉清醒,癥狀明顯緩解。如無條件,應馬上撥打“120”,急送附近醫院搶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