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鷗
2021年,湖南林業真抓實干,善作善成,在改革發展上取得了明顯進展,生態保護修復有新飛躍,綠色低碳發展有新作為,林業改革創新有新氣象,支撐保障能力有新提升。2022年,圍繞林業高質量發展目標,要著重做好如下工作。
一、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囑托,凝聚林業高質量發展的思想共識
做好林業工作是加強生態保護修復的應有之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森林和草原是重要的自然生態系統,對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具有基礎性、戰略性作用。”我們要立足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維護生態安全的大局,高質量建設國家公園,加強珍稀瀕危物種及其棲息地保護,抓好森林防火,通過拓展綠化空間、改進綠化方式不斷擴大增量、提高質量,從而鞏固提升森林、草原、濕地生態系統碳匯能力,維護全省生態安全。
做好林業工作是實施生態惠民利民的有力舉措。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生態本身就是經濟,保護生態就是發展生產力。”我們要立足實現共同富裕、推動鄉村振興的大局,大力發展以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為主體的綠色經濟體系,著力壯大油茶、竹木等林業特色產業,積極培育生物制藥等新興產業,不斷探索林草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逐步提高公益林、天然林補償標準,切實做到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同步提升,努力實現百姓富、生態美有機統一。
做好林業工作是提升生態治理能力的內在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國家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和治理體系建設,提高國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切實筑牢國家生物安全屏障。”我們要立足全面深化改革、實施創新驅動的大局,真正把改革的紅利、創新的活力、發展的潛力有效疊加起來,做實林長制,深化國有林場改革、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推進林業科技創新,進一步解放和發展林業生產力,加快形成持續健康的發展模式。
做好林業工作是推動湖南生態建設的重點內容。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心湖南發展,多次對湖南生態建設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為新時代湖南生態文明建設確立了新坐標、賦予了新使命。我們務必始終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正確道路,著力提升“一江一湖三山四水”的生態承載力,為全面落實“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奠定堅實的生態基礎。
二、系統謀劃,整體推進,抓好林業高質量發展重點工作
一是推深做實林長制。一要發揮林長作用。推深做實林長制的關鍵在于林長。務實組織省、市、縣、鄉、村五級林長巡林,全面壓實林草資源保護主體責任。充分調動各林長制協作單位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形成各司其職、各盡其責的良好格局。二要強化督查考核。堅持定量與定性、長期與短期相結合,科學設置考核指標,既包括森林覆蓋率、森林蓄積量等主要指標,又涵蓋科學綠化、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等重點工作。對發生毀林重大案件、重大火災、重大有害生物災害等,按規定實行“一票否決”,對造成林草資源嚴重破壞的嚴肅追責問責。三要夯實基層基礎。加強各級林長辦隊伍建設,強化人、財、物保障,確保事有人管、活有人干。整合各類護林員,選優配強監管員,充實基層林業行政執法力量,不斷完善“一長三員”分區負責的網格化管護體系。加快建設林長制智慧管理平臺,及時掌握林地草地占用及森林草原火情、有害生物災害發生狀況和風險隱患。
二是加快構建自然保護地體系。通過統一設置、分級管理、分區管控,加快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自然保護區為基礎、各類自然公園為補充的自然保護地體系。一要深化國家公園建設。著力推進南山國家公園建設,認真謀劃全省國家公園空間布局,積極探索張家界等國家公園籌建工作。二要推進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落實保護面積不減少、保護強度不降低、保護性質不改變的總體要求,結合生態保護紅線評估調整,不斷完善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預案成果。科學劃分核心保護區和一般控制區,合理調整邊界范圍和功能分區。三要加強自然保護地監督管理。深入開展自然保護地監督檢查專項行動,嚴厲打擊破壞保護地生態資源的違法犯罪行為,堅決制止各類違法違規開發建設行為。
三是深入實施科學綠化。一要明確“在哪造”。精心編制《湖南省科學綠化國土空間規劃》,構建“一心五區多廊”的綠化格局,即開展長株潭綠心林相改造提質,實施武陵-雪峰山區、南嶺山區、幕阜-羅霄山區、環洞庭湖區、湘中丘陵區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打造湘江“千里濱水走廊”等重要生態廊道。二要明確“造什么”。堅持適地適綠,選擇易成活、效益高的樹種草種,做到宜喬則喬、宜灌則灌、宜草則草。積極采用鄉土樹種草種進行綠化,審慎使用外來樹種草種。堅持近自然配置理念,采用多樹種多草種開展綠化,積極開展國家儲備林建設、碳匯林探索、石漠化治理,著力構建健康穩定的生態系統。三要明確“怎么造”。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的要求,秉持自然恢復為主、人工修復與自然恢復相結合的原則,做到宜造則造、宜封則封。加強綠化施工管理,充分保護原生植被、野生動物棲息地、珍稀植物等。嚴禁鋪張浪費搞綠化形象工程。
四是大力發展林業產業。一要做強油茶產業。扎實推進油茶低產林改造、茶油小作坊升級改造“兩個三年行動”。加強“湖南茶油”公用品牌建設,以過硬的品質助推“湘品出湘”。二要做精竹木產業。大力培育優質竹林資源,建設一批高產高效的筍用、材用竹林示范基地,加強新型竹質產品研發生產,加強“瀟湘竹品”公用品牌建設,著力推動全省竹木產業轉型升級。三要做優花木產業。點上建立長株潭綠心花卉園藝博覽園,線上提質“百里花木走廊”等產業帶,面上打造花木特色縣,著力建設生產加工、市場流通、文化旅游、科技支撐四大體系。
五是切實強化林業資源管護。一要強化林地濕地監管。依法嚴格保護林地、濕地,堅決守住生態保護紅線。嚴格執行林地定額管理制度、森林采伐限額制度,全面加強天然林、公益林管護和古樹名木保護。完善國際、國家和省級重要濕地建設,著重加強洞庭湖濕地生態保護修復。嚴厲打擊侵占和破壞林草資源的違法犯罪行為,著力提升林業監管的威懾力。二要強化林業災害防控。堅持預防第一,嚴格管控野外火源和松材線蟲病疫木等關鍵環節,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提高綜合防控能力,補齊隊伍力量、基礎設施、防控裝備短板。健全區域聯防聯控制度,繼續實行包片蹲點、嚴防死守,確保不發生重大森林草原火災,堅決遏制松材線蟲病疫情蔓延擴散趨勢。三要強化生物多樣性保護。持續加強珍稀瀕危物種保護,積極實施華南虎野化放歸等工程,并做好生態監測。穩妥處置野豬致害等沖突。全面禁止野生動植物非法交易。加強棲息地保護,推進各類動物園、植物園體系建設。
六是扎實推進能力建設。一要提升信息強林能力。高位推動林業信息化,加快建設林業大數據體系、生態網絡感知系統,實現全天候、全覆蓋的動態監管。持續開展林草生態綜合監測評價,著力形成林草資源“一張圖”“一套數”。二要提升科技興林能力。以岳麓山實驗室林業片區為引領,全力推進木本油料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油茶科創谷建設,全面構建產學研相結合的林業科技創新一體化平臺。促進林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三要提升依法治林能力。深入貫徹《森林法》《草原法》《濕地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全面推行最嚴密的法治、最嚴格的制度。完善林業立法、普法,整合林業行政執法力量,不斷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發展的能力。
三、強化責任擔當,狠抓工作落實,形成推動林業高質量發展強大合力
一要樹立系統思維,加強整體謀劃。把湖南林業工作融入到長江經濟帶、“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中去,從促進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中找方略找方法,尤其要在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中找準定位和坐標。
二要提升專業素養,鍛造過硬本領。要加強林業干部業務培訓,教育引導黨員干部苦練內功、增強本領。用專業的素養、過硬的能力、嚴謹的方法有效破解林業改革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切實增強擔當作為的底氣。
三要牢記為民宗旨,弘揚優良作風。堅持問題導向,著力查找瓶頸問題,全力化解突出矛盾,堅決整治林業領域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堅持目標導向,圍繞建設全域美麗大花園的總目標,落實生態保護修復、生態惠民利民各項舉措;堅持結果導向,對照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國家各項考核要求、社會各界特別是人民群眾評價三大標準,以實實在在的業績接受黨和人民的檢驗。
四要堅持自我革命,加強廉政建設。要持續推動全面從嚴治黨走深走實,切實加強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體制機制建設。深化警示教育,自覺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強化源頭治理,規范權力運行,切實加強風險防范和日常監督。嚴肅執紀問責,不斷鞏固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和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
五要防范重大風險,守住底線紅線。要增強憂患意識,提高防控能力,著力防范化解林業領域的重大風險,全力維護林業行業平安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