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宇

在北京冬奧會的冰球賽場上,中國女隊成為一支表現頗為搶眼的隊伍。無論最后時刻“點殺”日本隊,還是關鍵之戰惜敗給瑞典隊,都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冬奧會結束不久,這支隊伍再度傳來捷報,以5戰全勝的戰績贏得世錦賽B組冠軍,時隔11年之后重返世錦賽A組。
僅以賽場戰績而言,中國女子冰球隊正處于近年來的最高峰,甚至令人憧憬起重返世界強隊行列的美好前景。但在競技領域之外,有必要給這支隊伍潑一點冷水,那就是冬奧會帶來的熱度未必能持續很長時間,或許短短幾個月后,她們受到的關注就會急速下滑,回到原先那種只靠自己默默堅守的狀態。
縱觀中國體育發展史,有些項目的受關注程度總是以四年為周期出現大起大伏。在大多數的時間內,相關項目以及選手都處于乏人關注的狀態,只有他們自己才知道為咬牙堅持付出了多少代價。直到夏奧會或者冬奧會的賽場上,他們才終于迎來罕有的高光時刻,盡享來自外界的喝彩和掌聲。奧運會結束后,一切似乎都會重歸沉寂,他們以及他們的后輩們只能靜靜等待四年后的下一次出頭之日。
中國冰球就屬于這樣的冷門項目,與之情況類似的還有摔跤、柔道、皮劃艇等諸多項目。哪怕這些項目曾經貢獻不少奧運金牌和世界冠軍,可最吸引眼球的永遠只有四年里的那幾天。在事關奪冠前景的那一天里,相關選手的親屬家中可能擠滿了各路記者,大家都忙著第一時間捕捉或喜或悲的各種表情。第一時間過后,未來還有沒有第二時間、第三時間和機會,答案往往不容樂觀。
缺少持久的關注度,這是很多冷門項目面臨的真實處境。前段時間,由于在世界杯預選賽中戰績欠佳,中國男足再次成為口誅筆伐的對象。可哪怕是挨罵,中國男足還是賺足了流量,部分球員照樣可以通過發文或者直播成為備受矚目的焦點,并且具備將這種高關注兌換為真金白銀的可能性,即所謂的“黑紅也是紅”。相比之下,冷門項目在付出巨大努力之后才取得的成績突破,卻很可能被淹沒在熱門項目的各類花邊新聞之下,難免令人感到遺憾與不公。
或許有人會說,項目冷熱本就是優勝劣汰的產物,所以冷門項目的選手們也沒啥可抱怨的。但實際上,所謂的熱門與冷門從來都不是恒定的。回望三十年前,網球、斯諾克還有F1在國內也都會被視為冷門項目。然而,隨著李娜、丁俊暉乃至周冠宇的先后涌現,相關項目在國內的熱度都出現了急速升溫。這樣一種由冷轉熱的過程,也見證了中國體育走向“百花齊放”的巨大進步。
更何況,項目或許暫時有冷熱之分,但具體到每一名運動員所展現出的體育精神,卻不會因為項目差別而有高低之分。就以這支女子冰球隊為例,隊長于柏巍已是33歲的老將,完整經歷了隊伍十幾年前跌落B組再到如今打回A組的跌宕起伏,在代表北京昆侖鴻星參加加拿大女子冰球職業聯賽期間,于柏巍也打進了中國本土球員的第一球。她這十幾年的經歷,幾乎就是中國女子冰球運動發展歷程的縮影,本身已是絕佳的故事素材。
很明顯,有故事的不只一個于柏巍,素材也不會只是集中在女子冰球項目上。無論項目的冷熱,也不管是否擁有冠軍和獎牌,只要是在競技體育領域內長久堅持的運動員,幾乎都有可以挖掘的閃光點,有時甚至可能比金牌得主們的經歷更加感人。目前欠缺的是高明的故事講述者,以及愿意將目光投向他們的傳播平臺。
所以,對待冰球這類暫時尚屬冷門的項目,各界能不能提前分配一點預留給熱門項目的關注呢?某檔綜藝節目中曾誕生過一句名言:“心里有很多苦的人,只要一絲甜就能填滿。”女子冰球隊的姑娘們不指望瞬間實現大紅大紫,但只要冬奧會帶來的熱度別跌落太快,時不時還有人能想起她們的努力奮斗,就能體會到滿滿的甜蜜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