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
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2020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從2015年至2020年,6年間接連出臺兩個國家級美育文件,標志著國家層面對學校美育工作的重視。2022年,中共河南省委辦公廳、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省兩辦《方案》)。這一重要文件的出臺,進一步指明中小學美育為什么做、該做什么和怎么去做,強調要堅守學校美育的育人初心,緊緊把握新時代學校美育發展的新機遇,以新的起點,踏上學校美育發展的新道路。
一、省兩辦《方案》明確了美育改革發展的總目標和總要求
省兩辦《方案》充分結合我省美育現狀,在頂層設計上提出了我省美育改革發展的總目標和總要求,尤其是改革措施較為具體,為我們開展學校美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
(一)聚焦立德樹人,強化育人價值
省兩辦《方案》提出:“全面深化學校美育改革,弘揚中華美育精神,堅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聚焦‘教會、勤練、常展(演),將美育納入各級各類學校人才培養全過程,貫穿學校教育各學段,提高學生審美、人文素養和創新能力。”隨著教育改革不斷走向深入,我們越來越認識到美育在培養人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美育不僅是上一堂課、開展一次活動、學習一門藝術,還要去除功利化思想,將立德樹人作為美育的根本任務。學校美育與其他教育相比較,更要注重價值引領、精神引導、審美啟發,把美育蘊含在學生思想素質、人文修養、審美能力和精神境界的養成中,納入各個學段人才培養全過程,構筑學生豐盈的精神世界,培育學生美的素養,塑造學生美的心靈。
(二)聚焦困難問題,推進持續發展
從總體上看,美育在學校教育中仍屬于薄弱環節,省兩辦《方案》從兩個時間節點上明確了學校美育發展的近期和中期目標。圍繞現階段學校美育改革發展存在的突出問題,如在美育課程開課率、美育評價機制、美育活動場地提升、美育師資配置等問題上,學校要精準落實并找準學校美育工作的突破口,提出整改措施,制訂操作性強的計劃。
(三)聚焦保障措施,整合優勢資源
在省兩辦《方案》中要求加強各級政府責任,明確各級政府職能部門在學校美育工作中的具體職能。一是在教育行政部門扶持監督下,強化美育工作領導責任,把責任人要素、職責和學校、校長評價關聯起來,規范、督促學校美育工作開展。二是加強協同創新,依托教育、文化、社會等優質美育資源,挖掘河南地域文化特色,探索學校、家庭、社會多維一體的美育機制,促進學校與社會互聯互動。
二、學校美育發展的路徑
(一)守初心,把握學校美育著力點
新時代的學校美育,不僅要帶領學生體驗和感受美的過程,更要讓學生在學習中發揚中華美育精神,這也是踐行新時代背景下學校美育工作的新要求。我省不僅是農業大省,也是文化大省,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學校美育可以充分結合地域文化特色開展活動,如在“三月三拜軒轅”活動中了解姓氏族譜文化,讓學生明白中原地區是中華民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參觀中國文字博物館,在對甲骨文的了解中體會中華民族輝煌的文明史。美育,不僅僅是讓學生學一門藝術,也不僅僅局限于某種藝術形式,更是要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了解河南、品味河南、熱愛河南、建設河南。
(二)重實效,創設美育課程新體系
在美育改革道路上,學校不僅要按照國家要求在“面”上推動,還要以課程體系建設為抓手,在“點”上突破。因此,學校要保證開足開齊開好藝術課程,樹立“大藝術”美育理念,以“面向人人、興趣引導、逐步提高”為原則,開發多元藝術校本課程,挖掘所有學科藝術元素,整合其他非藝術課程,將藝術與其他學科相互滲透、整合,彰顯美育特色。目前,有些學校在這些方面已經有了大膽創新,如設置了基礎型、拓展型、提升型等多學科融合課程。具體來說,基礎型美育課程按照國家課程方案規定開設音樂、美術兩門藝術課,在保證開足開齊開好基礎上,培養學生基本藝術素養;拓展型美育課程以具有民族、地域特點的校本課程為主,針對不同學生發展需求,結合我省歷史文化背景,開設“甲骨文之謎”“戲曲啦啦操”等深受學生喜歡的校本課程;提升型美育課程以社團活動或者興趣小組為主,如在合唱社團中演唱河南民歌,讓學生得到藝術美感的熏陶,通過感受、體驗、參與、表現,學校逐步完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藝術審美體驗+藝術專項特長”的教學模式。
(三)促發展,盤活社會美育優質資源
盤活社會優質美育資源,建立中小學美育的社會支持系統。學校要貫徹搭建“講臺、舞臺、平臺”的美育發展策略,通過多維聯動,打造統籌大美育課程資源綜合體,旨在面向全體學生,如開展河南鄉土文化美育、生態與生命自然美育、傳統文化與非遺藝術美育等專題活動等。在以講臺為主,多學科教師參與美育課程構建背景下,搭建藝術展示交流與藝術實踐的大舞臺,充分利用大劇院、專業院團、高校等社會力量,使之參與到學校美育建設中,并開展“大中小學學生藝術節”“合唱比賽”“高雅藝術進校園”等活動。
總之,學校美育應探索對美育課程的深度構建,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通過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地為學生搭建美育舞臺,學校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切入點,為學生創造更多展示的機會,培養學生深厚的民族情感,堅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讓學校美育生根發芽、落地開花。
(作者系鄭州師范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副教授。主持省級本科一流課程,主持參與省級教育教學研究項目4項,發表專業核心論文10篇,出版專著2部。獲得學校“首屆校長教學質量獎”,連續8年輔導師范生參加河南省師范生教學比賽并獲得一等獎,多次獲得“優秀輔導教師”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