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艷梅
20年來,我見證了黑板的變遷,黑板見證了我的蛻變。從一個教學新手到擁有自己教學策略的教師,我的成長也因為科技發生了驚人的變化。
坑洼水泥黑板前,踉踉蹌蹌初成長
1998年7月1日,我第一次登上講臺。看著下面一群學生,我盡量把注意力集中在黑板上。那是一塊水泥板,被簡單刷上黑漆。黑板上有坑的地方因為經常寫粉筆字成了白色,和寫的字混在一起,構成一幅奇怪的圖案,仿佛在嘲笑我這個新手。而當我打算從黑板的左邊移動到右邊時,卻不料因講臺的坑洼不平而差點跌倒。
就像這塊黑板,我的第一次蛻變并不順利。新接手的班級是初三年級,老教師告誡我:“千萬不能和學生打成一片,否則他們就不怕你,你就上不成課。”于是,我每天板著臉,顫抖著手板書。后來我意識到,教師的威嚴不是裝出來的,而是自己用學識掙出來的。在學生放學后,我一遍遍備課、磨課,提前設計板書。第二天上課時,我能清楚地知道要在黑板的哪個坑旁邊寫哪個知識點,在哪個坑旁邊寫練習題,那些坑成為我最堅實的擁躉。
“普九”春風暖人心,黑板改頭換新顏
坑坑洼洼的水泥黑板只用了兩年,“普九”春風就吹到了我們學校。土磚房推翻蓋成了三層樓,黑板換成了毛玻璃材質的,不會再像以前的水泥板那樣擦得久了反光。我欣喜地用著嶄新的黑板,在上面盡情涂寫我的教育人生。但是當教研員來聽我的“三角形內角和”一課時,指著黑板上歪歪扭扭的平行線說:“你難道不覺得刺眼嗎?”我羞愧難當,下決心一定要苦練基本功,讓工整的板書伴隨著黑板的新顏完成蛻變。
班班通工程進教室,磁性黑板顯神通
技術發展,我們的黑板再換新顏,班班通工程配備了綠色的磁性黑板。平整自不必說,關鍵是還能推拉。推拉后,潔白的幕布露出,在上面可以使用多媒體。我積極學習新的信息技術,學做課件,學習動畫,在縣區優質課比賽和市優質課比賽中獲得一等獎。
疫情肆虐無情,電腦屏幕傳情
新冠肺炎疫情讓“停課不停學”成為教學常態,我們的黑板變成了電腦屏幕,開始線上教學。我學習“學樂云”這個軟件,發現它的黑板設計和班上的黑板一樣,而且能夠用不同的顏色寫字,能夠智能畫出各種圖形,我又愛上了這個黑板。
信息技術進課堂,智慧黑板真正強
疫情后復學,再次相聚校園,教室墻上已經變成了最先進的智慧黑板。我想回歸傳統書寫,只需輕輕地按上幾秒,屏幕變黑,直接粉筆書寫。我想用課件,只需輕按它又返回。我想展示作業,只需把小巧的展臺放在要展示的學生作業旁,作業就會清晰地展現在黑板上。我還利用智慧黑板和同事一起研究“信息技術與數學課堂深度融合的教學策略研究”,順利結題。
(本欄責編 韓玉兵 侯心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