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郁蓉,楊冬青
(1.西安財經大學商學院,陜西 西安 710100;2.西安財經大學現代企業管理研究中心,陜西 西安 710100)
《中國制造2025》和“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裝備制造業是國之重器,是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1]。要推進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和重大技術轉變戰略基地的建設。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2]。近年來,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發展以及中國國際形象的大幅提升,為裝備制造業“走出去”帶來了重大的發展機遇。但在新常態背景下中國裝備制造業卻面臨著發達國家和一些發展中國家“雙向擠壓”的雙重挑戰[3]。一方面發達國家“再工業化”會提高技術創新,促使他們占領制造業技術創新新高地,必然對中國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形成競爭挑戰;另一方面中國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勞動力優勢在國際的體現開始弱化,一些發展中國家基于低成本優勢對中國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形成挑戰。曹聰(2018)隨著中國技術創新能力不斷提升以及歐美等發達對中國技術打壓與封鎖持續加劇,模仿創新和跟隨創新的邊際貢獻越來越小,實現從技術引進到自主創新的轉變,加強自主創新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個特定歷史時期的必然選擇[4]。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型行業,裝備制造業為國民經濟其他各部門、行業活動提供了穩定的物質基礎。我國的裝備制造業基礎體系相對較為完備,且具有規模大、制造能力強的特點,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水平不斷地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弱、技術含量和附加值低、技術創新總投資高但新產品產出不足等問題逐漸出現。因此,梳理裝備制造業的研究現狀并分析其發展趨勢具有理論和現實意義[5]。
Citespace是陳超美教授研發的一款基于JAVA語言的文獻分析工具,該工具可以將某一領域的相關文獻以可視化圖譜的方式展現。由于Citespcace可視化圖譜具有簡潔、直觀的特點且能夠全面的展現鄰域內的相關研究現狀,因此用戶數量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至今基于Citespace的各項研究已經初具規模[6]。
本文的分析對象是406篇發表在CNKI期刊數據庫核心期刊(即SCI來源期刊、EI來源期刊、核心期刊、CSSCI、CSCD)上的文獻。為了獲得這些文獻,筆者首先按檢索式(主題=“裝備制造業”AND“創新效率”)OR(主題=“裝備制造業”AND“創新能力”)OR(主題=“裝備制造業”AND“創新績效”)OR(主題=“裝備制造業”AND“績效評價”)在核心期刊里進行檢索時間跨度為20年。經剔除不相關文獻后,得到406篇文獻。
本文對這406篇期刊文獻進行綜述的過程分為三步。第一步,分析裝備制造業的研究現狀,通過精讀代表性文獻分析該領域主要內容。第二步,分析該領域的研究熱點、前沿和趨勢,即利用citespace對文獻進行共詞分析和聚類分析,再根據結果對代表性文獻進行研讀,進而得出研究熱點、前沿和趨勢。第三步,綜合分析結果提出未來的研究方向。
2.1.1 關鍵作者分析
由圖1可以看出作者之間的連線較為分散,僅有少部分作者之間可以形成有效的聯系。其中宋艷發文數量較多,且與其他作者之間僅有少數連線。但是仍存在部分作者之間有合作研究成果,例如吳雷與呂陳愛貞等。其余作者大多數為獨立研究,并無合作關系。整體上來說,雖然裝備制造業相關研究的作者數量比較可觀,但相互之間的合作關系比較分散。部分作者雖然發文數量比較多,但大多數都是獨立研究。作者之間的學術聯系不夠,從長期來看不利于該鄰域的科研活動。
2.1.2 研究內容分析
通過閱讀主要文獻發現自主創新與技術創新已經成裝備制造業提高產品質量和效率的必然選擇。中國的裝備制造業自主創新受到創新資源與特定的技術環境等多重因素的影響,要想進行裝備制造業的改革升級仍然存在重大的不確定性。為了更好地為裝備制造業的創新發展提供理論性的指導和建議。因此本文針對相關領域研究成果進行研究。
2.2.1 研究熱點分析
從圖2可以看出頻次最高關鍵詞的是裝備制造業、自主創新、技術創新、創新績效、產業集群和產業融合等。與裝備制造業共現的關鍵詞主要有自主創新、轉型升級等,因此在未來的研究中學者應當重視如何提升裝備制造業的創新效率。
2.2.2 研究前沿及發展趨勢分析
對關鍵詞聚類時間軸圖譜分析得出,2013年以前裝備制造業相關文獻的關鍵詞主要是產業結構以及自主創新等,相關研究主要強調如何擴大規模、優化生產環節的問題。2013年以后,由于裝備制造業企業仍然存在技術水平低、生產利潤低的問題。因此在相關研究中出現了綠色發展、協同創新等關鍵詞,以此來應對由于技術水平低下而產生的環保問題。因此協同創新在2013年后逐漸成為了研究的重點,結合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的時代背景,在未來的研究中協同創新仍然會是一個重要的話題。裝備制造業的現有文獻往往包含多個研究方向,但都重視對裝備制造業的創新。因此在未來的研究中學者應當重視如何提升裝備制造業的創新效率。
未來可以從研究成果的應用、研究方法等方面進一步挖掘裝備制造業創新效率的研究潛力,具體如下:
1)研究成果的應用值得關注。筆者發現目前國內對裝備制造業的主要研究機構多數為高校,幾乎沒有裝備制造業企業,這說明該研究尚未將研究與實踐結合在一起。將產業與研究融合才能發揮協同效應。因此,如何把研究成果運用到實踐中是下一步研究需要關注的重點。
2)研究方法創新。裝備制造業的研究內容廣泛、不確定性較大。在未來的研究領域引入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會提升裝備制造業創新效率。
第一,通過對文獻發表數量進行分析,裝備制造業主題研究共經歷了初步探索期、波動增長期與理性回歸期三個階段;第二,從期刊載文量來看,排名前三的分別是《科技管理研究》《科技進步與決策》《中國科技論壇》。第三,從關鍵作者來看,發文量前三的作者依次是宋艷、原長弘、弘樹滿。第四,從主要機構來看發文量較多的為哈爾濱工程大學、哈爾濱理工大學。
已有文獻主要研究裝備制造業與自主創新、裝備制造業與技術創新、裝備制造業與創新績效等,可以看出相關研究也強調了自主創新以及技術創新的重要性。由此可以看出,裝備制造業的現有文獻往往包含多個研究方向,但裝備制造業的相關研究更加強調高新技術的創新,如果能夠掌握行業內核心技術,就可以更好地掌控生產鏈中附加值更高的環節,以促進行業進一步發展。
通過對我國裝備制造業現狀的總覽,可以看出我國裝備制造業未來將進一步向高端、先進的方向出發,而不再將擴大規模作為重點。從企業的角度來看,進一步提高研發投入、維護良好的市場秩序、注重產品質量以及吸引優秀科研人才,都是行業在未來發展道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