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其遒

提筆寫這段文字的時候,轉眼又過去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我們的隊員在歐洲比賽的經歷可謂坎坷,尤其是男雙,以全新組合亮相德國后,因為擔心積分不夠,打不上全英公開賽,又拆回來完成比賽。然后,又因為身體原因集體退出瑞士公開賽,在瑞士休整了將近兩周多的時間,才趕上現在的韓國大師賽。今天劉雨辰/ 歐烜屹將出戰半決賽,歐烜屹還兼項進入了混雙決賽,一天雙賽,比較辛苦。
男雙的隊員們隔了三周多再次出戰,我是有些擔心大家的狀態的。技術熟練性會不會下降?體能能不能保證?結果大家的表現還是可圈可點的。
在韓國大師賽上,劉雨辰/ 歐烜屹第一輪就碰上了印尼新秀卡爾南多/ 馬丁,苦戰三局涉險過關。爭進前四時,他們和韓國老將高成炫/ 申白喆也鏖戰了三局,大量的攻守對抗,強度很大,最終頂住壓力殺進四強。譚強/ 任翔宇和新科全英冠軍也激戰三局才惜敗……
他們的表現給我帶來思考:出國在外,訓練條件、訓練時間等根本無法和國內相比,休整期間,體能訓練也不可能像集訓時那么高強度,他們是如何保持自己的狀態的?
我自己在尋找答案。通過學習,我明白了作為教練的本質:教練是將隊員們的潛能釋放出來,幫助他們達到最佳狀態。重點是幫助隊員學習而不是給他們授課。我們都有內在的、自然的學習能力。教練要從隊員的經驗和感知出發,而不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好的教練可以而且應該讓隊員超越教練自己的知識局限。我意識到,要創造高質量的訓練,就要終結指責文化。指責激發自我防衛,自我防衛降低自我覺察!沒有準確的信息反饋,就不會有恰當的自我調整。
我們在一起訓練的時候,通過各種反饋手段來反應客觀現狀。不輕易給隊員下定論,“你這不行!那也不行!網前太差了”……諸如此類的話語會打擊隊員的自尊和自信。集訓期間,我們一起找問題,在實踐中一起解決問題。比如歐烜屹的訓練,中半場控制中的擋網遠和近的區別,我們通過實踐,模擬出擋遠網會出現什么情況?擋近網會出現什么情況?哪種情景更有利于發揮歐烜屹本人的進攻特點?還有就是在什么時候運用?對此都有清晰的解釋,在改進的過程中沒有牽涉到歐烜屹的技術感覺好不好的問題。沒有對錯,只有更加適合。包括挑球、分擋的技術,我們通過交流和反饋,使他對球的質量有了一個清晰的標準和表象。當目前的技術質量離目標有距離時,可以促使隊員自己去調整和靠近,這樣就逐步形成了“自我覺察”。
我們經常會問隊員:“你感覺怎么樣?”聽聽隊員的真實感受,不做評判,幫助隊員調整。歐烜屹的進步就在于,可以慢慢表達自己的感受了,而且也敢于跟同伴提出自己的看法了!
說了這么多,結合這段時間的表現,我對小伙子們更加有信心。他們在自我覺察和責任感上提升了,在困難的時候能夠克服很多客觀不利因素,朝著搶分的目標努力完善自己。
下一期,我們來聊聊何濟霆/ 周昊東吧。下期見面的時候,激動人心的湯杯已經結束,期待我們的表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