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快速發展,越來越多企業選擇采取線上方式開拓市場、擴大銷售,網上零售規模不斷增加。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全國網上零售額從2008年的1257億元擴大到2020年的11.76萬億元,增長近93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從1.1%擴大到30%。可以說,作為數字經濟的重要構成部分,電子商務不僅深刻影響居民消費習慣,也使企業營收模式發生顯著改變。但包括稅收在內的相應經濟社會制度仍偏重于傳統經濟,UNCTAD(2019)指出,當前大多數國家的政策和法規跟不上數字經濟的發展速度,稅收政策便是其中重要的一項。這引發一些值得關注的問題,對于電子商務來說,逃避稅等不遵從行為是其中一個焦點。
計算GDP有兩種常用的方法:收入法-計算經濟區域內所有生產要素的收入;支出法—衡量最終消費者的購買或支出。[9]根據國家統計局對“收入法”的定義,GDP由企業盈余、生產稅凈額、固定資產折舊、勞動者報酬等4部分組成。基于“收入法”,港口利潤P、投資后變動成本V、投資后的固定成本D和勞動者L收入可計入GDP中。此時,城市政府投資港口的投資收益函數和的溢出效應函數為
電子商務逃避稅在國際國內均比較普遍。在其誕生地美國,電子商務被認為是“財政白蟻”,嚴重侵蝕了稅基。在我國,稅務機關在電子商務發展初期就提出要加強稅收方面的研究,以防止這種新型貿易方式造成逃避稅。盡管逃避稅問題會導致線下經濟和線上經濟的稅收不公平,扭曲資源配置、產生效率損失,但一直以來,一些輿論仍固執地認為加強電子商務稅收征管就是對小微企業加稅、不利于“放水養魚”。直到今天,電商稅收征管困難、存在稅收流失的問題仍然沒有得到很好地解決。在電子商務發展早期,由于要支持新業態發展,采取包容審慎的稅收管理模式有其必要性。但目前電子商務已取得較好發展,網絡銷售變得舉足輕重,提高電子商務稅收遵從就顯得尤為必要。一方面,遏制電子商務逃避稅可以確保線上線下公平征稅,為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營造公平的稅收環境;另一面,在近年我國大規模減稅降費、財政收支矛盾突出的背景下,遏制電子商務逃避稅也可以減少稅收流失,對確保財力穩定可持續增長、防范財政風險具有重要意義。
規范數字經濟中電子商務稅收征管的重要性已經得到充分認識。2021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推動我國數字經濟健康發展,其中要加強稅收監管和稅務稽查。在這之前,相關部門已在探索完善有關法律法規,以期為規范電子商務稅收征管構建制度保障。2015年,稅務總局、財政部起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各界征求意見,其中增加了“網絡交易平臺應當向稅務機關提供電子商務交易者的登記注冊信息”等與電子商務相關的條款。2018年,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明確電子商務平臺應當向稅務機關報送涉稅數據等有關規定。2021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深化稅收征管改革的意見》,指出要加大智慧稅務建設,運用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推進內外部涉稅數據匯聚聯通、線上線下有機貫通,也意在規范電子商務稅收征管。
在此背景下,我們需要對電子商務逃避稅行為有深刻認識。然而從目前情況看,由于數據獲取難度大,針對電子商務逃避稅的已有文獻或以個別案例開展相關研究,或直接認定電子商務逃避稅是既定事實,很少給出相應的實證證據和刻畫具體機制與特征。僅有少數量化研究基于宏觀數據進行了推算。如朱軍(2013)基于宏觀數據估算顯示,2011年,我國電子商務逃避稅導致的稅收流失規模,窄口徑和寬口徑分別約830億元和5597億元,分別占實體總稅收的0.93%和6.24%;蔡昌(2017)抽樣調查了淘寶、天貓平臺上的420家網店開具發票等情況,推斷電子商務存在逃避稅行為,然后根據宏觀行業稅負推算了具體規模。
以上研究對于整體理解數字經濟中電子商務逃避稅問題提供了宏觀背景,但仍缺乏企業層面的微觀實證證據。基于此,本文聚焦微觀企業,實證研究企業從事電子商務的逃避稅問題,嘗試給出逃避稅的直接證據,并詳細分析逃避稅的具體機制,以進一步拓展現有認知。
在各國稅收實踐中,完全主動的納稅遵從相對較少,故意逃避稅行為卻比較普遍。經典稅收理論認為,納稅遵從與否取決于納稅人逃避稅的收益和成本,逃避稅的收益是節省的稅收,成本則由逃避稅被查獲的概率和處罰程度決定。數字經濟雖然有別于傳統經濟,但本質上也符合這個規律。
從成本角度分析,寬松的征管環境、傳統征管模式的不適應等因素使得企業開展電子商務時逃避稅動機增強。一直以來,我國支持鼓勵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稅收征管環境也相對比較寬松,如《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堅持依法治稅更好服務經濟發展的意見》(稅總發〔2015〕63號)強調,要“深入分析電子商務、互聯網+等新興業態、新型商業模式的特點,積極探索支持其發展的稅收政策措施”。當然,這并非意味著鼓勵電子商務逃避稅。美國也曾長期放松電子商務稅收征管,其最高法院1992年Quill Corp. v. North Dakota判例使得線上消費處于低銷售稅水平,推動了美國電子商務發展,也開啟了亞馬遜的黃金發展期,直到2018年,美國最高法院才推翻之前判例,要求跨州零售商代征銷售稅。此外,Slemrod(2014)指出信息是稅收制度的核心,獲取信息方面的征管成本是由稅基流動性、實體性或可見性等因素決定的。電子商務具有數字化、虛擬化、隱蔽性、流動性等特點,加大了稅務機關信息獲取難度,我國稅務機關甚至尚未掌握基本的電商企業登記信息。這樣,單純依靠以票控稅、實體核查等傳統涉稅信息獲取手段,已不能勝任電子商務時代的稅收征管,企業在從事電子商務時逃避稅被查概率也相應降低,稅收流失也就難以避免。
電子商務網絡銷售相關交易數據只掌握在平臺企業和電商企業手中,出于做大平臺經濟及擴大銷售考慮,兩者都會盡量避免向稅務機關報送相關信息。Einav等(2014)通過美國eBay平臺的交易數據研究指出,賣家代收的銷售稅每提高1個百分點會導致消費者購買減少2%。因而按規定正常繳稅,無論對平臺企業還是電子商務企業來說都是不利的,兩者有強烈動機形成合謀,盡少向稅務機關透露涉稅信息。而電子商務涉稅信息一旦被稅務局掌握就能有效用于規范征管,如荷蘭通過獲取境內平臺經濟企業的批量數據,有力控制了稅收風險。因而,對從事電子商務的企業來說,隱瞞涉稅信息意味著納稅不遵從被發現的概率變小,從而被查處的違法成本也相應降低。
那天,我喝得七昏八素,硬拉著兩人去了原來的扒鍋街,指著老榕樹被挖走的地方說,就是這里,我把領結掛了上去。后來想想,自己真是天字第一號蠢人。
從收益角度來看,逃避稅的收益是所逃避繳納的稅收,所以納稅人將盡可能多地隱瞞收入以獲取最大逃避稅收益。對于從事電子商務的企業來說,大量B2C商業模式直接面向個人消費者,而個人消費者在網絡購物時增值稅發票開票率相對較低,企業也認識到稅務機關是通過“以票控稅”的傳統方式進行征管,且難以獲取關于其銷售額的第三方信息,因而會故意隱瞞全部或部分線上銷售額。如杭州稽查局曾查獲某企業于2011年11月至2012年4月期間的線上銷售貨物共計11.5萬元,全部隱瞞未進行納稅申報(杭國稅二稽罰〔2012〕46號)。并且,隨著電子商務快速發展,企業網絡銷售規模也越來越大,隱瞞收入帶來的稅收收益比較可觀。Naritomi(2014)研究了巴西圣保羅鼓勵消費者索要發票的項目,發現開票率的提升能使零售部門稅收收入提升22%。由此可見,隱瞞銷售額的不遵從行為所導致的逃避稅規模較大。
總的來看,企業在開展電子商務過程中逃避稅被查的概率相對較低,同時網絡銷售規模的擴大又會增加其逃避稅的收益,因而降低企業的納稅遵從度,從而產生逃避稅行為。本文接下來對此進行實證分析。
小粒型兩系不育系“卓201S”已經通過省級審定,雜交組合“卓兩優581”通過了國家審定,并大面積推廣應用。 “卓201S”種子只有普通種子一半大小,結出來谷子的大小與其他普通的水稻品種無異。育秧移栽種植每畝地只需要四兩種子,卻能得到千斤以上的產量。
對企業開展電子商務進行實證研究,最大挑戰是數據的匱乏。現有各類微觀層面的數據,絕大部分沒有體現企業的網絡銷售情況,嚴重制約了電子商務逃避稅問題的研究。本文所使用數據來自世界銀行2012年中國企業調查(以下簡稱世行調查數據),該數據包括2700家私營企業和148家國有企業2011年度的相關經營指標,為橫截面數據。對本研究來說,世行調查數據可貴之處在于,除了常規經營指標外,還統計了企業銷售收入中網絡銷售占比指標,為實證研究電子商務逃避稅提供了核心解釋變量。同時,世行調查數據已被較多應用于各類研究中,如劉政等(2020)基于該數據研究了企業數字化對企業組織授權行為的影響。
高職院校的英語教材中涉及多方面的題材,其知識面可謂寬廣,為學生的閱讀提供了大量的素材,這就為高職院校的學生閱讀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從內容上看,學生可以閱讀文學、科技、歷史、政治、經濟、醫療等方面的內容。大范圍的閱讀,能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為以后的閱讀減少障礙,提高學生閱讀的興趣。
我國電子商務起步于2000年之后,一經開始便迅速發展,2011年網絡零售額達到7826億元,增長53.7%,占當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4.3%,網購用戶近2億人,電子商務市場已經具有一定規模。雖然當時的規模遠不如今天,但商業模式并沒有明顯改變,主要還是企業或個人入駐電子商務平臺進行線上銷售。特別是,國家層面對電子商務等數字經濟的稅收監管態度從2021年才開始發生明顯改變,同時針對電子商務的稅收征管法修訂雖然早在2015年就提出了草案,但目前仍在修訂過程中,尚未進入實施階段。綜合來看,近年來的電子商務稅收征管環境并沒有發生大變化。因此,本文基于2012年世行調查數據研究電子商務逃避稅,對當前形勢具有較強的解釋能力和借鑒意義。我們使用2700家私營企業中1102家有網絡銷售的企業作為分析樣本。
為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2014 年起國家陸續向地方煉廠放開原油進口和使用權,使地煉加工量大幅增長。隨著新建裝置投產及地煉增加加工量,2016 年成品油產量增長2.8%。因國內需求量低于加工量,導致成品油出口量大幅增加,2016 年出口4831 萬噸。
根據研究內容和已有文獻,我們構建了如下基本橫截面模型:
另外一個可能的原因是,相對于制造業,服務業多是輕資產,繳納的財行稅相對較少,總體稅負水平較低,相對不易引發逃避稅。我們在模型(3)中引入服務業虛擬變量(企業為服務業時取值1,其他取值0),同時不再控制行業固定特征,結果是該變量系數在1%水平上顯著為負,表明服務業稅負明顯偏低。
我們采取兩個衡量企業實際稅負的替代變量,設置四個模型進行穩健性檢驗,見表5。模型(1)、(2)使用世行調查數據中的稅率指標,也就是使用原有的有序分類變量,不加工為二元虛擬變量。這樣實際稅負的級次就有從輕到重五檔,而不是基本回歸中0、1兩種狀態。其中,模型(1)采取回歸,網絡銷售額的系數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負,模型(2)采取針對被解釋變量為有序變量的有序回歸,網絡銷售額系數在5水平上顯著。以上結果表明,企業進行網絡銷售確實降低了企業實際稅負,數字經濟中存在逃避稅的納稅不遵從行為。
(1)
被解釋變量為,表示企業的實際稅負水平,用于衡量逃避稅程度,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遵從度越低,對應的實際稅負也越低。世行調查問卷中設置了稅率指標,以反映稅負對企業經營的影響程度,包括無、輕微、中等、很大和非常嚴重五檔,分別取值0—4。該指標是有序分類變量,我們據其構造0、1虛擬變量,作為基本的被解釋變量,反映企業稅負的輕重。同時,采用有序分類變量進行有序Logit回歸,作為穩健性檢驗。在進行二元虛擬變量設置時,當稅率指標為0、1、2時,取值0,此時企業認為自身稅負水平不高;稅率指標為3、4時,取值1,表示企業認為自身稅負較重。需要說明的是,世行調查問卷中稅率指標為2表示企業認為其稅負處于中等水平,這種情況下企業并沒有認為其稅負偏高,因此本文將其歸為稅負不高的一類,即取值為0。
本文結論也印證了已有文獻關于女性納稅遵從度更高的研究結論,并且將這一結論拓展到了電子商務稅收領域。盡管總體上看企業開展電商活動產生了逃避稅,但由女性管理的企業并沒有表現出顯著的逃避稅行為。
另外,我們還控制了一些企業個體及所在城市的特征變量,并控制行業固定特征。企業層面控制變量如下。為企業年齡。為當年銷售額的對數,控制企業的總銷售規模。為企業員工數的對數,控制企業規模。虛擬變量,反映企業當年是否受到外部審計,理論上受到外部審計的企業逃避稅程度會相對較低,從而實際稅負較高。為衡量融資渠道的虛擬變量,融資渠道對企業生產經營影響程度較大時取1,影響不大時取0。在世行調查數據中,與稅率指標類似,衡量企業融資渠道影響的變量為有序分類變量,表示當年融資渠道對生產經營的影響程度,取0—4五個整數值,分別代表從“無”到“非常嚴重”五個依次加重的影響程度。我們構造變量,取值0對應原變量取值0—2,取值1對應原變量取值3、4。
世行調查數據中企業分布在25個城市,不同城市經濟發展水平、財政收支狀況、就業環境等差異較大,這些因素也會對企業實際稅負產生影響,因此需要進行控制。為企業所在城市的當年人均生產總值,衡量經濟發展水平。為企業所在城市的當年財政自給率,即財政收入與財政支出的比值,反映城市的財力充裕程度。通常,財政自給率與稅收征管成反比,財政自給率越高的城市財力越充裕,稅收征管環境也越寬松,從而企業實際稅負相對較低。為企業所在城市的城鎮登記失業率,表示企業所在城市當年的就業環境。另外,企業所處行業不同實際稅負也會有所差異,因此需要控制行業層面不可觀測的固定特征。
這看起來與大企業往往財務管理規范、納稅遵從度較高的實際情況不符,可能的原因是,我們采用的是世行調查數據中的私營企業樣本,而大企業納稅遵從度高這一結論一定程度上是來自于對國有企業等規模較大企業的研究。如樊勇和李昊楠(2020)指出,金稅三期工程對納稅遵從的促進效應主要來自于非國有企業,對國有企業作用不顯著。這說明大企業居多的國有企業本身有著較高的納稅遵從度,而私營企業則總體納稅遵從度較低。此外,浙江省稅務機關查處的某電子商務企業,2012年7月至2013年8月取得線上銷售收入1.33億元,納稅申報時隱瞞399萬元(杭國稅一稽罰〔2014〕91號)。可見,盡管私營企業規模較大,但仍在從事電子商務過程中產生逃避稅行為。

企業通過網絡進行銷售主要涉及有形商品和無形服務。雖然兩者性質不同,一種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實物,一種是高度流動性和隱匿性的服務,但都是借助于互聯網進行銷售,稅務機關均難以掌握真實的銷售信息,理論上都會存在逃避稅問題。表3模型(1)對制造業、批發零售業構成的商品行業進行回歸,顯示網絡銷售額系數在1%的水平上高度顯著,但模型(2)對服務業行業進行回歸,網絡銷售額系數不顯著,顯示電子商務逃避稅主要發生在商品行業。這可能與我國電子商務以商品銷售為主體的特點有關,如2019年10.6萬億元網上零售額中實物商品零售額占80%。同時,樣本中從事電子商務的服務業企業只有259家,占樣本總量的23.4%,數量也相對較少。

本部分探討了企業從事電子商務過程中逃避稅的具體模式,主要有:網絡銷售商品、服務的逃避稅特征;不同規模電子商務企業的逃避稅程度;企業管理層與電子商務逃避稅的關系。回歸結果見表3和表4。
1.商品行業還是服務行業?
表2列示了基本回歸結果。因截面模型存在異方差的可能性較大,本文所有模型均采用異方差穩健回歸。四個模型中核心解釋變量均非常顯著,顯示企業網絡銷售規模越大,實際稅負水平越低,即逃避稅程度越嚴重。模型(1)、(2)控制了銷售規模,同時后者控制了行業層面的固定特征,網絡銷售系數在5%水平上顯著為負。模型(3)采用OLS回歸,加入更多的企業和城市層面的控制變量,同時控制行業層面固定特征,核心解釋變量系數的大小為-3.47%,并在1%水平上顯著,這表明網絡銷售額上升1%,稅負難度的比例下降3.47%。模型(4)采用Logit回歸,網絡銷售系數在1%的水平下顯著為負,與模型(3)一致,表明網絡銷售規模越大,企業實際稅負越低。我們計算網絡銷售對實際稅負高低概率的影響程度,顯示網絡銷售額平均提高1個百分點,企業實際稅負較高的概率將平均減少3.6個百分點,即企業稅負隨著網絡銷售規模的提高而顯著降低,顯示網絡銷售越多,逃避稅程度越大。
研究結果顯示:與基礎組相對比,分析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率低,依從率和滿意率高,圖像質量優(P<0.05)。原因分析:臨床護理路徑在現代護理理念基礎上,繼承傳統護理優點,優化護理不足之處,圍繞患者為中心,從病情、心理、生理等方面,設計護理方案,開展護理工作,有效確保臨床療效,促使護理質量提高,讓患者更加滿意護理服務。臨床護理路徑規范作為護理人員執行工作的標準,護理人員嚴格要求自己按照護理計劃實施工作,有效彌補護理人員素質參差不齊、能力不足的缺陷,為患者提供更加優質、舒適的護理服務。
2.與企業規模有關嗎?
天葬師提著刀,轉身返回到天葬臺前。他橫刀眉前,用枯骨一般的手爪,輕輕撫過刀刃的側面。紅潤的刀身,在烈日的灼照下,血波瀲滟,映紅了他那張骷髏般的臉龐。
通常,企業規模越大財務管理越規范,進行逃避稅的可能性也相對越低。那么,在電商模式下,企業進行網絡銷售是否也有類似規律,從而大企業相對較少發生逃避稅行為?在表3模型(4)、(5)中,我們分別引入網絡銷售額與企業銷售規模(*)、網絡銷售額與員工規模(*)的交叉項,以識別電子商務逃避稅是否受企業規模影響。結果顯示,兩個交叉項的系數均不顯著,表明電子商務逃避稅與企業規模沒有明顯關系。也就是說,無論企業大小,都存在通過網絡銷售進行逃避稅的行為。


表1列示了各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結果。這里我們特別關注變量,網絡銷售額對數最小值為6908,最大值2712,中位數1952。更直觀地看,世行調查數據中有1102家企業存在網絡銷售,占調查樣本總量的41,顯示2011年進行電子商務的企業已經比較普遍。這些從事電商的企業,銷售收入中網絡銷售所占比重介于1—100之間,中位數是20,可見網絡銷售已經成為企業的重要收入來源。在網絡銷售較高的情況下,若企業不如實向稅務機關申報銷售收入,那么逃避稅行為將會明顯降低其實際稅負。我們的被解釋變量是企業自行填報的稅負程度,與根據財務數據計算的稅負值相比,該變量可避免企業少報銷售收入的干擾,能更加準確反映企業實際稅負情況。當然,企業所填報的主觀感受稅負與當時的經濟大環境密切相關。特別是,若經濟出現下行,企業對稅負的敏感度更高,即使稅負保持不變,企業經營狀況變差也會導致稅負痛感增強,從而導致主觀感受的稅負與實際稅負不一致。2011年的情況是,我國經濟走出2009年金融危機不利影響,此時企業整體經營向好,存在稅負感知偏差的可能性較小,采用這一變量反映企業實際稅負情況是相對準確的。
公羊學復仇理論既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尚恥精神,也表現了古人希望在社會歷史中追求自然公正的心理原則,這種積極的民族精神在《燕丹子》的主題中得到了回應,從而在歷史的天幕中,肯定了道義、正義以及國恥親仇必復的合理訴求。以這種思想為基礎,自《燕丹子》始,中國文學史上出現了一大批復仇作品。
3與管理層有關嗎?
企業行為的決策由管理者做出,有研究指出企業逃避稅與管理者行為有關,納稅遵從度不高的管理者所在的企業會出現顯著的逃避稅行為。大量研究經濟行為中性別差異的文獻認為,女性比男性具有更低的逃避稅程度,其中原因可能是女性相對男性來說更有避險意識、不會過度自信、更加誠實和服從管理等。針對我國女性的研究也得出類似結論,如女性高管能顯著抑制上市公司的財務舞弊行為。
根據上述文獻,我們認為電商企業的管理層是否為女性與逃避稅程度密切相關。世行調查數據中有兩個可用指標,一是企業所有者中是否有女性,二是企業高管中是否有女性,兩指標均為虛擬變量。熊艾倫等(2018)曾使用這兩個指標研究女性領導人對企業決策的影響。表4設置了四個模型,將樣本按照有無女性所有者、有無女性高管,分別分成兩組進行回歸。其中,模型(1)、(3)顯示,有女性所有者、女性高管的企業樣本,網絡銷售額對實際稅負均沒有顯著影響,表現出較強的穩健性,同時模型(2)、(4)顯示,非女性所有者、非女性高管樣本中網絡銷售額的系數顯著為負。這表明管理者為女性的企業,在從事電商活動過程中的納稅遵從度較高,總體上沒有進行逃避稅,而由男性管理者經營的企業存在明顯的逃避稅現象。

核心解釋變量為,是企業網絡銷售額的對數。該變量為連續變量,在世行調查問卷中企業填寫了網絡銷售額的比例,據此計算出網絡銷售額。按照前文理論分析,企業網絡銷售額越大,逃避稅的收益也可能越大,不如實申報銷售的概率也越高,實際稅負水平也就越低。因此,預期核心解釋變量系數顯著為負。
各級政府部門、畜牧管理部門應及時轉變傳統發展觀念,全面樹立草為業,糧、草、畜協調發展的新型發展理念與發展思路。通過對轄區范圍內的畜牧業結構不斷調整,切實推動草食動物養殖產業規模化發展[3]。結合發展實際,積極向農牧民群眾宣傳草地畜牧業發展觀念,發展技術,使農牧民群眾能逐漸轉變傳統養殖理念,認識到草地生態保護與畜牧業經濟效益之間的關系和草地畜牧業安全環保的重要性,使先進的生產理念在農牧民群體中得以傳播、推廣、應用。
=++++

另外,世行調查數據中還有一個與稅率指標類似的有序變量指標,反映稅收征管對企業經營的影響程度,分別取值0—4,代表無、輕微、中等、很大和非常嚴重五檔。因為只有當征管提高了企業實際稅負時,才會對企業經營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因而該指標實際上也間接反映了企業的稅負輕重。我們按照與稅率指標相同的處理方法,將其轉變為二元虛擬變量,作為被解釋變量。模型(3)、(4)均采用該變量,分別采用和回歸,網絡銷售額的系數均在5的水平上顯著,表明企業在網絡銷售過程中存在納稅不遵從行為。
通過基本回歸及穩健性檢驗看,本文得出的實證結論是較為可靠的,證明企業在開展電子商務活動的過程中存在逃避稅行為,并且隨著網絡銷售額的提高,逃避稅行為變得更加嚴重。
現有的規劃可靠性評估是對電氣設備長期供電能力的綜合度量,反映的是系統長期運行的平均可靠性水平,不能夠反映實時運行狀態的可靠性。電氣設備中元件故障常常在特殊情況下發生的,不考慮元件的實時運行狀態,認為其可靠性模型和參數一直不變,這與實際情況是不相符合的。
數字經濟中電子商務逃避稅問題已經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本文基于2012年世行調查數據,從實證角度證明企業在從事電子商務活動中存在逃避稅行為,并分析了電子商務逃避稅的特征。主要結論有:一是企業開展電子商務活動顯著降低了其實際稅負,即存在逃避稅行為;二是網絡銷售規模越大,企業實際稅負也越低,即逃避稅程度越嚴重;三是電子商務企業逃避稅主要發生在商品行業,即實物銷售領域,而服務業電子商務逃避稅程度不顯著,當然這可能受其本身稅負較輕等因素影響,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四是企業開展電子商務活動的逃避稅度與規模無關,無論大企業還是小企業,都存在逃避稅行為;五是在有女性管理者的企業中,網絡銷售對實際稅負沒有產生明顯影響,表明納稅遵從度較高。
在眾多沃爾沃經典車中,那輛白色的740 Wagon是我個人最為偏愛的。和我此前猜測的一樣,740 Wagon的主人潘叔也是位儒雅的紳士,作為在北京生活了30年的上海人,潘叔參加這次巡游活動更多了份回家的意義。
本文對國內電子商務稅收研究領域做出了有益拓展,相關結論對提升電子商務納稅遵從度具有一定啟示意義。當然,需要強調的是,我們使用的是2011年的企業數據。近年來電子商務快速發展,也出現了一些新變化,如出現網絡直播銷售等新業態,銷售規模、網購人數等也都顯著增加,這些都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根據研究,本文提出以下規范電子商務稅收征管建議:
第一,構建與電子商務發展相適應的稅收征管體系。2021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指出,“十四五”時期要完善現代稅收制度,其中重要內容之一是深化稅收征管制度改革。目前,稅收征管法正在修訂過程中,且部分新增條款涉及電子商務內容。建議在稅收征管制度改革過程中,深入研究電子商務的特征及稅收挑戰,比較和借鑒國際經驗,既做好頂層設計又細化具體措施,在稅收征管法修訂中充分體現電子商務稅收征管內容。加快稅收征管模式創新,推動傳統稅收征管模式轉變,依托先進信息技術提升稅收征管能力。針對電子商務等逃避稅問題,可研究構建平臺企業代收代繳稅收的輔助征管制度,推動稅收協同共治。
第二,加強電子商務涉稅信息的搜集應用。稅收管理的核心是信息,而導致電子商務逃避稅的關鍵在于其稅基具有高度流動性、隱匿性,而傳統稅收征管模式難以獲取此類新型涉稅信息,以至于稅務機關對企業電子商務活動的稅收征管“無數可依”。因此,稅務機關應盡快取得電子商務領域的“制數權”,加強涉稅信息的搜集和應用,形成納稅人線上線下涉稅數據的貫通應用。可通過新征管法的修訂建立電子商務平臺企業定期報送涉稅信息的數據搜集機制。同時,研究開發基于海量電子商務涉稅信息的稅收風險管理新機制,以大數據驅動提升稅收征管效率。
第三,提高企業從事電子商務的自主納稅遵從度。表面上看,納稅遵從度是個比較抽象的概念,應對逃避稅問題難以完全寄希望于納稅人的自發遵從,并且納稅遵從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征管強度。但結合已有文獻,同時從本文研究結論看,面對相同的征管環境,擁有女性管理者的企業并沒有在從事電子商務過程中表現出明顯的逃避稅現象。這表明,除了加強征管外,采取措施提升全社會納稅遵從度也是應對電子商務逃避稅的有效途徑。因此,建議在深化稅收征管制度改革的同時,稅務機關深入研究影響電子商務納稅遵從度的各類因素,有針對性地采取納稅宣傳、納稅服務等具體措施。同時,在稅收征管改革中,將提升納稅遵從作為重要目標,以提升電子商務的自主納稅遵從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