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惲爽
(重慶大學建筑規劃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重慶 400044)
現代化的建筑越來越關注建筑功能與外部形象的一致性表達,尤其是對建筑物外部形象與其空間狀態和內部功能的表現方面,任何形式的點綴都是不合時宜、多余的。雖然現代科學技術已經發展到一定水平,很多情況下建筑立面已經可以在理論和實際實踐中從承重功能中脫離,進行更加藝術的表現和展示,但現代主義建筑針對空間與建筑體量方面的關注已經遠超對建筑立面的關注。近幾年來,建筑立面的設計重新得到人們的重視,這是因為這一時期傳統的設計方法關于體塊組合、建筑空間的形式變化等已經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因此需要人們創新發展新的設計形式。另一方面,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相關的技術手段與理論已經表完備,因此使得建筑立面設計在建筑設計中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基于此背景,越來越多的建筑設計師開始摒棄傳統的設計方式,在設計中不去刻意和過多的強調形式,而將更多的關注點放在建筑材料的使用方法上,許多建筑師開始從原有的設計系統中解脫出來,在設計中不再過分強調建筑材料的使用方式,希望能夠借助建筑材料的改變來設計出更加新穎的建筑形式。因此,建筑立面材料在整個建筑精細化設計的過程中成為主要的研究對象,躋身為現代建筑領域研究的重要方面。體現密斯建筑哲學的范斯沃斯住宅如圖1所示。

圖1 體現密斯建筑哲學的范斯沃斯住宅
建筑立面的“精細化設計”是設計師在設計的過程中,經過精細的規劃設計,在建筑立面材料中挖掘其更深層次的材料特質,通過對其特性的設計與改進使整個建筑立面擁有更強的視覺張力。關于建筑立面材料的精細化設計涵蓋了兩個方面:①從建筑施工的角度出發,表現在施工工藝與構造方式的精細化設計方面。②從建筑材料的角度出發,包含了對材料的細致劃分以及材料組合方式的細心排列。
密斯·幾·德·羅表示,“建筑始于兩塊磚的仔細連接”。密斯這句話‘仔細地’是關鍵詞,重點在于兩塊磚如何連接能產生建筑上的意義,表明建筑的根本在于建造,同時“仔細連接”一詞也體現了精細化設計在建筑建造中的重要作用。
建筑立面的設計對于建筑過程中來說是一個全面的、系統的工作,該過程種建造是整個環節中的主導因素也是決定性因素。設計工作人員在進行立面設計之前應當熟練的掌握施工工藝、構造技巧等知識,結合對建造過程的整體把握情況來盡可能的體現自己的設計理念,通過實際的建造表達自己的設計意圖。這種設計方式需要較高的技巧。在實際施工過程中,施工方的施工工藝和水平能夠得到很好的體現,如澆筑項目對澆筑順序的把握、模板肌理以及砌體填縫等工藝均能表現出施工方的施工水平。構造手段的高超與否則主要通過材料相互間的連接形式以及主體和材料的固定方式體現。在接下來的討論中,將重點以清水混凝土的澆筑、磚的砌筑以及干掛幕墻等多種建造方式的實際案例來對建筑立面的精細化設計來進行介紹。
當以清水混凝土為立面材料時,建造過程的精細化控制體現在模具處理和支模形式上。設計師應當全面考量細節方面的問題,例如拼接縫、施工縫和對拉螺桿等細節,針對這類細節的施工通常會在清水混凝土凝結表面留下相關印記,從而表現出特有的澆筑肌理。
建筑物最終呈現出的特點與氣質還會受到設計師專業素養的影響,不同的設計師在對同一結構中對精細化處理有不同的理解和把控時,其最后所呈現出來的成果往往是各有特點。例如,若設計師使用有天然紋路的材料做立面材料,那么最終成品的混凝土表面也會體現出這些材質的特點;另一方面,即使是完全一樣的材料作為模板,但采用不同的拼接順序或方式,那么相互間的拼縫或者紋理在表面展現出來的效果也會有所差異,形成特殊的拼接紋路。清水混凝土建筑如圖2、圖3 所示。

圖2 清水混凝土建筑(一)

圖3 清水混凝土建筑(二)
砌筑工程中,經常使用磚作為構筑外表面的材料。在磚最開始用于建筑物的建造時,其主要為了目的是使建筑物有足夠的受力能力。在當今社會,磚墻的主要功能已經很少放在承重方面了,磚砌體已被主要用于裝飾建筑物表面,其搭建方式也更加多樣。例如,在建筑臨街的立面上,可借助橫豎向砌法環繞窗洞打造視覺窗框的效果,窗洞中經層層退后的手法進一步打造立體化的視覺效果;在進行轉角的砌筑時,可以借助橫豎結合的砌法來打造水平分割線。每個一定距離便設計分墻面構造瓦楞的視覺效果,直接緩沖了直角面的突兀感,同時也能夠減少建筑表面的平整直白感。這種手法目前已在多種砌體建筑的設計中得到廣泛應用。
建筑設計師可以經過獨具匠心的設計和打造,使得砌筑工程形成特有的紋路等特點,實現精細化表達的要求,進而賦予建筑更大的藝術價值。圖4 為精細化排列的建筑立面效果。

圖4 精細化排列的建筑立面效果
設計師不單要對澆筑、砌筑等工藝進行細致掌控,同時還要對建筑立面內部的構造形式有全面的了解和精細的把握,在確保合乎規范的基礎上打破里面建造的常規,使得整個建筑體表現出其特有的紋路。例如,使用尺寸相同、經特殊處理的玻璃板,通過大號鋼支夾用特殊的排列形式固定在鋼框架上。玻璃側邊緣暴露在外,玻璃相互之間存在一定縫隙,造成玻璃放在結構骨架上的視覺效果。這種連接方式還能夠形成自然有致的表面紋路。
綜上,設計師能夠借助自身對精細化設計的深入理解與掌握,打破幕墻材質、連接構件等多種要素的原有聯系,形成對建筑體的重新定義與表達。圖5 為幕墻建筑。

圖5 幕墻建筑
路易斯·沙利文曾說:“真正的建筑師是一個詩人,但他不用語言而用建筑材料。”這句話表明,對于優秀的建筑設計師來說,除了熟練的施工工藝與構造技巧是其必須具備的技能之外,對建筑材料獨居匠心的選擇、設計與排列,也是其作品具有靈魂的關鍵。圖6 為路易斯·沙利文的代表作。

圖6 路易斯·沙利文的代表作
使用單一材質來裝飾建筑立面時呈現出來的效果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通過特有的劃分方式能夠有效的減輕這種單調。以法國拉德芳斯區的某一多層辦公建筑體的立面設計為例,該建筑通過單一的灰白色石材作為裝飾面。雖然整體的建筑立面只采用了橫豎間距與窗洞邊長一致的方形窗,但是橫豎飾面分別采取了不同的劃分方式,建筑的立面上,方形窗的橫向豎向間距都與窗洞邊長相同,但水平和豎向的飾面采用了不同的劃分方式,如圖所示,水平方向貼面被分割成正方形小格,這賦予了窗洞整齊劃一的節奏感:中間位置借助石材的劃分營造一種柱子的視覺效果。整個建筑立面的柱子隨著建筑物層數的增加而變細,進而打造出一種古典感。
因此,建筑設計師能夠借助精細化設計,使得原本單一的材料超越其自身,展現出更大的藝術價值,給人以視覺的享受。
材料進行拼接時大多會不可避免的產生“縫”,縫的合理轉化能夠成為建筑立面在藝術方面的表達。以德國柏林Humboldt 大學的新圖書館為例,該圖書館的建筑設計師將窗與縫兩者相互融合,通過材料之間的縫隙大小來打造不同的結構,形成窗和縫之間的轉變。在該建筑中構造了多種寬度的縫,并用玻璃對這些“縫”進行填充,這樣便打造出一款完整統一又有層次感的建筑立面。
維也納現代美術館也借助材料的拼縫打造出極富藝術感的建筑立面。該美術館以不同灰度的深色石材作為里面材料,統一石材的高度,但各自的寬度不同,石材橫向排列能夠將建筑立面等分,行與行之間的縫很小,將建筑立面的水平線條進行了弱化,寬度不同的大小石材隨機組合形成不同寬度的縫,給人以音符在石材面上跳躍之感。圖7 為維也納現代美術館。

圖7 維也納現代美術館
設計師不僅可以通過對建筑材料的劃分與排列進行獨特的研究,還可以對其顏色、質地進行精心搭配,進而賦予立面結構更加飽滿的層次感。
綜上,建筑立面設計中的精細化表達是目前建筑領域關注的重點之一,它不僅需要建筑設計師要有極高的專業素養,同時對于對設計師的藝術嗅覺和品位有一定要求。建筑師對建筑材料的精細化研究,能夠挖掘其在設計上的靈感,打造出更具有藝術價值和表現張力的建筑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