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元罡
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春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指出:“業績都是干出來的,真干才能真出業績、出真業績。”這一重要論述充分體現了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大地上掀起的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務實新風,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最徹底最鮮活的表達,也是我們黨百年矢志踐行初心使命的歷史經驗,具有極強的政治感召力、思想穿透力和實踐引領力,如同戰斗號角激發廣大黨員干部攻堅克難,開拓進取。
鄧小平同志曾指出:“不干,半點馬克思主義也沒有。”這一簡潔明了、通俗易懂的名言,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行動是一切理論認知的落腳點,又是推動事物發展的先決條件,這是事物發展的必然規律。18世紀法國先哲伏爾泰認為,“人生來是為行動的,就像火光總向上騰,石頭總是下落。對人來說,一無行動,也就等于他并不存在”。的確,只有行動才能開辟未來,只有實干才是立身之基、立功之道。我們黨自誕生之日起,就把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寫在自己的旗幟上。一百年來,黨領導人民干革命、搞建設、抓改革、謀復興,走過的歷程,就是一部實干為民的奮斗史。
實踐證明,實干是實干家的通行證,空談是空談者的墓志銘,天上不會掉餡餅,只有實干奮斗才能夢想成真。現在,有那么一些人遇到困難、面臨矛盾就選擇“躺平”,動輒便歇起來了;還有的滿足于材料寫寫、口頭講講,沒有實實在在地做事,把嘴上說的、紙上寫的、會上定的,當作工作的終極目標。更為可怕的是,實干成為一些人的“可選項”,即便不干,一些組織也就采取較為“溫和”的方式處理,動真格的少,致使他們的日子照樣過得舒服自在。這種風氣客觀上產生一種對實干者不公,對光說不練者甚至偷奸耍滑“小人”的縱容的效果,危害可能隱性,卻很嚴重。
有位哲人說,我們的行動是唯一能夠反映出我們精神面貌的鏡子。的確,實干是一種價值追求,更是一種精神氣度,是人們最鮮明的身份標識。可以說,平時這道理、那道理,實干才是硬道理;說一千、道一萬,不如實際干一干。唯實干,才能讓人生找到方向,才能成就事業、開創無限生機的未來。在老百姓看來,實干的人最有底氣,也最讓人服氣。那么,我們怎樣做到埋頭實干,善于實干呢?
用正確的價值觀筑牢實干的根基。實干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蘊含著共產黨人對理想信念的清醒認知和執著追求。有了堅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寬了,心胸就開闊了,就能蕩滌干事上的私心雜念。因此,要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作為加強自身修養的永恒課題,沒有休止符,進而與時俱進地端正“三觀”,堅持“實”字當頭、“干”字為先,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一步一個腳印,實心實意地干、老老實實地干、實實在在地干。
用敢于擔當的氣魄展示實干的品格。敢擔當、能擔當體現在黨員干部身上,必然是一種抓落實的勁頭,是求真務實、真抓實干的勁頭,是迎難而上、誓不罷休的勁頭。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當干部就要有擔當,有多大擔當才能干多大事業,盡多大責任才會有多大成就”。這種抓落實的勁頭,人民群眾期盼,事業發展需要。黨員干部強化責任擔當,就是要遇事不推諉、不回避,從思想深處不當“清談客”,在解決疑難問題中不搞“空對空”,不折不扣抓好各項工作,在職責和事業需要的時候,毫不猶豫,責無旁貸地挺身而出,全力履行自己的義務。

用過硬的本領詮釋實干的底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當今我們正處在新知識層出不窮的新時代,唯有練就過硬本領,有了厚實的底蘊,才會應對挑戰,贏得主動、贏得未來。因此,黨員干部要有本領不夠的恐慌感,一刻不停地磨煉自己,既要增強一葉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見微知著能力,也要增強精準出招解決實際問題的專業素養。練就這方面的本領,路徑和辦法很多,很重要的就是善于拜人民群眾為師,聽實話、察實情、求實策、辦實事,在學習中獲得新的啟發、形成新的知識,從而不斷拓寬眼界和視野。
用不懈奮斗的精神彰顯實干的形象。形象就像一種無聲的語言,不僅能彰顯一個人的氣質,也反映著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傳遞著一個人對事業的內心態度。對于中國這樣一個有著14億多人口的大國來說,好日子等不來、要不來。黨員干部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堅韌品質,發揚“釘釘子”精神,俯下身、靜下心,真抓實干,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奮斗姿態,拉滿弓、鉚足勁,當先鋒,瞄著理想和目標不懈奮斗。黨員干部有了這種形象,就能引領全社會形成真抓實干、埋頭苦干的濃厚氛圍,為我們戰勝前進道路上一切艱難險阻積聚強大的力量。
實干,是一種精神、一種作風,也是一種能力。一個人無論精彩人生的贏得,還是輝煌業績的取得,都是通過不厭其煩的勤奮實干換來的。同樣,只有踏實敬業、不辭勞苦、努力奮斗的人,才有資格享受收獲的喜悅。
(本文作者 江蘇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南通大學基地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