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數字經濟的發展和移動互聯網終端的普及,傳統電商的短板逐漸暴露,電子商務的發展受到“新零售”電商模式的挑戰。縣域電商作為電子商務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在經歷由傳統走向轉型的過程,而在“新零售”的時代背景下,縣域電商轉型也呈現出新的趨勢。本文以淄博市沂源縣為例,對“新零售”背景下縣域電商的轉型趨勢做進一步探索。
關鍵詞:“新零售” 縣域電商 轉型
一、引言
“新零售”指依托互聯網平臺,對傳統零售模式進行革新,通過最新思想的指引,將貨物與服務銷售給消費者這一過程中的每一項行為。2016年10月13日,馬云在杭州云棲大會的開幕式上說:“電子商務將會成為一個傳統的概念”“純電商時代很快會結束,未來的十年、二十年,沒有電子商務這一說,只有新零售這一說”,從而首次提出了“新零售”這個概念。2016年11月11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實體零售創新轉型的意見》,明確了推動我國實體零售創新轉型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2017年兩會,作為新零售核心內容的“推動實體店銷售和網購融合發展”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縣域電子商務,顧名思義,是圍繞縣域生態經濟進行的各類電子商務活動,包括縣域上行電商、縣域下行電商和商業服務的互聯網化三部分。縣域電商是我國電子商務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縣域經濟在我國經濟發展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具有極大的發展潛力,縣域電商則是其中的重要一環。然而,目前縣域電商發展總體水平不高,雖然呈現出平穩向好的勢頭,但其跨越轉型依舊不夠充分,活力也沒有被完全激發。
在“新零售”蓬勃發展以及縣域電商亟待轉型的大背景下,尋求縣域電商轉型與“新零售”發展的有機融合,是縣域電商轉型可以嘗試的一條新路徑。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作為縣域電商轉型的典型示范,其在“新零售”時代浪潮中謀求電商轉型生機的思路與途徑值得借鑒,同時,其轉型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也為“新零售”背景下縣域電商的轉型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教訓。
二、“新零售”時代下的縣域電商轉型——以淄博市沂源縣為例
縣域電商自身的局限性,使得其在“新零售”的浪潮下承受越來越大的壓力。縣域電商發展的資源更多集中在以縣為中心的小區域內,相比大城市的電商企業仍有較大的差距,更不用說與行業龍頭比較。而且,縣域范圍內能得到的人才、技術、渠道等支撐有限,相關的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不能完全滿足用戶需要,面向的用戶群體較為狹窄,交易場景也較為單一。雖然近年來政府不斷出臺利好政策,但是仍不能抵消縣域電商在“新零售”大浪潮下的迷茫與困惑。
關于“新零售”時代下的縣域電商轉型,淄博市沂源縣做出了很好的示范。沂源縣電商產業注重把握“人-貨-場”三要素,呈現出個性化、體驗化、數字化和組織化的顯著特點,符合“新零售”發展趨勢,形成了獨特的優勢。
(一)個性化
個性化是“新零售”行業的顯著特點之一,縣域電商的“個性化”發展有助于建立獨有優勢。個性化品牌、個性定制等形式可以使產品與服務更妥帖地滿足用戶的喜好,優化服務,吸引更多用戶,提升縣域電商的競爭力,而沂源縣很好地把握了這一點。
沂源縣蘋果產業是沂源農業中的翹楚,在電商剛剛起步之時,沂源縣搶抓發展機遇,推動蘋果產業品牌化發展,建立“沂源紅”等品牌,通過互聯網營銷與現代化物流,取得了可觀的規模化效益。然而,在“新零售”時代的沖擊下,沂源縣蘋果產業增收速度放緩,必須尋找“新零售”時代下的發展新路。因此,在蘋果產業與電商深度融合的基礎上,沂源推出蘋果“個性化定制”策略,采用生物技術在蘋果表面印出字樣,以滿足消費者新奇出彩的表達需要。通過個性化定制,沂源蘋果打響了名號,迎合了市場需求,成為縣域電商轉型的范例。
(二)體驗化
零售的本質是服務,百貨商店、連鎖商店、超級市場、電子商務等零售業態對應差異化服務需求。“新零售”強調“消費者中心”理念,注重用戶體驗,以求全方位地滿足用戶需求。沂源縣設有阿里巴巴物流倉、京東線下體驗店等線下體驗場所,隨時可供參觀考察,同時在大廳安置“直播帶貨”區域供人體驗真實“帶貨”場景,滿足了客戶線下體驗的需求。沂源縣正逐漸成為縣域電商發展的“富礦”,吸引更多線上線下協同發展的電商企業入駐。
(三)數字化
數據和技術驅動是“新零售”的重要特征,展現出智慧零售的典型特點。“新零售”時代縣域電商的數字化發展,有助于構建智慧場景,改善用戶體驗。在沂源縣櫻桃園外,隨處可見電商平臺小程序碼,隨手一掃即可登錄電商平臺;在阿里巴巴物流倉中,其分揀、加工、裝箱等步驟多使用數字化生產線,工作人員在中控室操控儀器即可完成全部流程。目前,沂源縣正將數字化電商發展思路逐步推廣至全縣。
(四)組織化
“新零售”時代的縣域電商發展更加自由,但如果脫離宏觀調控,其發展也容易因掌握不好創新的“度”而前功盡棄。沂源縣電商發展擁有很強的組織性。沂源縣人民政府專門設置電商辦,定期開展數字經濟、“新零售”電商專題培訓研討活動,統籌規劃沂源縣域電商發展,完善頂層設計;將電商企業信息公開與政務公開掛鉤,電商企業發展始終處在政府的宏觀調控下;將不同區域的電商品牌交由各黨支部管理,強化其組織性;政府定期舉辦專題研討會、專題培訓班等,摸清縣域電商發展方向,集思廣益,為縣域電商發展提供新思路。
三、“新零售”的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
目前,“新零售”主要呈現出由線上走向線下、由傳統走向升級、行業前沿引領三個趨勢。由線上走向線下,是指線上的企業或商戶由線上向線下擴展,例如“無人貨架”售貨超市以及盒馬的“移動電商”;由傳統走向升級,指在傳統零售產業中已有所發展的主體,通過自主創新追求業態升級,實現業務流程的數字化、信息化,例如“三只松鼠”食品,面向年輕人群體建設品牌文化,運用數字化手段分析市場行情,實現服務與品質的雙重升級;行業前沿引領,是指阿里巴巴、京東等行業領軍者帶領傳統零售企業走向升級,例如京東大力打造線下體驗店。究其本質,“新零售”是“做生意”,即一個交易的過程。在這個交易的過程中,人、貨、場是三個基本的要素。傳統商業中的“人-貨-場”,“人”指消費者,“貨”指產品,而“場”指商場,隨著數字經濟的踴躍和信息技術的推動,傳統的“人-貨-場”正在向新型的“人-貨-場”轉變。“新零售”中的“人-貨-場”,“人”指用戶,“貨”指產品和服務,“場”則指場景,整體上突出“以人為中心”。“新零售”的蓬勃發展會帶來多方面的好處。它能夠促進現代零售新業態的產生與已有產業的數字化改革,推動資源的鏈接與整合;新的零售場景的構建,將刺激信息技術與數字經濟的發展;阿里巴巴、京東、騰訊等領軍者的“賦能”,將會促進整個行業間的合作、分化與競爭,最終帶來供應鏈的深刻變革;品質化、個性化、定制化、多樣化的產品和服務相繼產生,將顯著地改變人的社交與生活。“時勢造英雄”,“新零售”基于消費升級和技術變革而萌生,隨著“新零售”演化和迭代進程的加快,其與消費和技術的融合度將更加緊密,升級趨勢也將進一步加快。
四、“新零售”時代縣域電商轉型需克服的困難
雖然沂源縣電商轉型已頗具成效,但放眼全國,“新零售”時代縣域電商的轉型還需克服部分困難。
(一)交易環節不夠規范化
目前,縣域電商交易環節中仍存在諸多問題。產品生產方面,縣域電商的主要商品為農產品、生鮮等,但若是鮮果采摘后不經過妥善的處理與包裝,即使商品本身品質良好,也會被誤以為品質不如進口商品或品牌商品,從而導致利潤的缺損;同時,產品生產也存在商品質量不過關、以次充好的現象。產品銷售方面,縣域電商發展中存在一個共同的問題,即商品銷售環節不夠完善。比如,縣域特色產品的銷售需要互聯網的支持,但有的縣在互聯網領域做得并不十分出色,或是沒有引進相關的支撐企業,造成銷售鏈條中某一環節的斷裂,進而影響整體銷售。
(二)數字化、智慧化程度有限
目前,大部分地區縣域電商發展所需的電子化工具還不完備。在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的大背景下,縣域經濟發展得到了大量政策與財政紅利,縣域電商發展的硬性設施也逐步完備。但是,有部分縣域主體或是缺乏開發、引進電子化工具的意識,或是缺少支持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平臺建設的相關企業,或是缺乏相關人才,以至于難以解決電商發展中的技術、物流、外聯等問題,導致其數字化程度有限,電商發展的智慧化程度不足,技術驅動和大數據賦能、利用不充分,難以聚合海量資源,最終使縣域電商的發展受到制約。
(三)不夠組織化、專門化
目前,大多數縣域電商產業的專門化程度不深,產業園區、線下體驗館等還屬于“新鮮事物”;很多縣區處于“三無”狀態,即沒有設置專業性部門、沒有組織相關理論的學習研討與實地考察、專業性人才稀缺;部分地區縣域電商發展缺乏統籌管理和頂層設計,目前縣域電商發展中存在“喊口號”“亂招商”等行為,政府稱將引進電商企業帶動縣域經濟發展,實際上卻名不副實,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有些縣域政府只想引進京東、淘寶等“大客戶”,對于一些雖然知名度稍遜但符合縣域電商發展要求的企業拒之門外。政府對縣域電商發展缺乏整體的統籌規劃,容易使本就處于初級階段的縣域電商發展陷入迷霧。
(四)現實因素的影響
財政支持力度、基礎設施建設等客觀條件事實上難以改善或建設周期較長;物流智慧化過程中會淘汰大量人工勞動,可能會造成當地就業群體的不滿等。這些現實問題為“新零售”時代下縣域電商轉型帶來的挑戰不容小覷。
五、“新零售”時代縣域電商轉型方向
推動縣域電商發展,不應僅浮于表面的工作,而是需要抓住機遇,應對挑戰,形成多方合力,共同促進縣域電商發展“由量變到質變”“由形式到內核”。“新零售”時代的縣域電商轉型,應繼續在四個方面下功夫。
(一)繼續深化線上線下協同發展模式
一方面,近年來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終端的大范圍普及,使得傳統電商發展過程中的用戶增長以及流量紅利逐漸萎縮,傳統電商所面臨的增長“瓶頸”開始顯現;另一方面,線上購物的體驗始終不及線下購物,這始終是傳統線上電商難以補平的短板。因此,推動縣域電商線上線下協同發展十分重要。繼續深化線上線下協同發展模式,有助于提升產品與服務的認可度,提升消費者的體驗感、參與感,充分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體驗,提升縣域電商服務質量。在線上電商蓬勃發展的基礎上,各縣域電商主體應繼續擴大線下體驗范圍,將產品嵌入到所創設的各種真實生活場景之中,賦予消費者全面深入了解商品和服務的直接機會;同時積極開拓其他線上電商新模式,開辟更加前沿的縣域電商發展路徑。
(二)優化資源配置,完善基礎設施
近年來,許多縣區通過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以及完善基礎設施,取得了更為可觀的規模化效益,激發了縣域經濟活力。聚合優化海量資源,并加以分析利用,輔之以完備的基礎設施,可以為“新零售”背景下的縣域電商轉型打下扎實的基礎。各縣區應及時完善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在產業園區建設、設備制造與引進、交通條件改善、龍頭企業打造、人工智能服務等方面做到統籌兼顧;借鑒數字經濟發展模式,運用互聯網終端、大數據等智慧化手段對資源配置進行合理的調整與優化,以便提升資源利用率,減輕發展負擔。
(三)追求“智慧化”發展
智慧化是現代人類文明發展的趨勢,相對傳統媒體,智慧化是建立在數據化基礎上的媒體功能的全面升華。在縣域經濟發展中,積極釋放地方制度紅利,加大財政支持力度,推動智能化設備、智慧型企業和智慧型人才的大力引進,能夠為“新零售”時代的電商轉型提供技術與能力支撐。因此,各縣區在發展電商產業的過程中,應積極通過智慧化手段完善硬件設施,提升服務效能,優化人才結構,同時,積極引進智慧型企業,為智慧化技術的應用提供資金、安全等保障。
(四)滿足消費者多元化需求
消費者的需求往往各不相同,但主要涉及兩個層面:物質需求與精神需求。隨著時代的發展,用戶體驗、精神層次等因素在消費者需求中越來越具有“存在感”。在“新零售”時代,各縣區推動縣域電商進一步釋放活力時,應注意打破過去傳統經營模式下存在的時空邊界、產品邊界等現實阻隔,促成人員、資金、信息、技術、商品等的合理順暢流動;追求消費場景的多元化和靈活性,使消費者的消費過程隨心盡興;促進零售業與社交、生活深度融合,滿足消費者的多元消費需求。
六、結語
通過對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在“新零售”時代的縣域電商轉型進行分析,可以看出:“新零售”時代縣域電商的轉型總體呈現出快速、多樣、人性化的特點,不同縣域經濟主體的發展之間既有共性,也有自己獨特的發展個性;在發展中,應做到揚長避短、趨利避害,努力尋求“新零售”時代縣域電商的效益最大化。“新零售”時代的縣域電商轉型,機遇和挑戰并存,前途光明而任重道遠,若要在“新零售”浪潮中尋求縣域電商發展的新突破,還需各方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劉官華,梁璐.新零售:從模式到實踐[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8:16,144-156.
[2]王先慶.新零售:零售行業的新變革與新機遇[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7:
[3]羅明.縣域電子商務[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7:2-5,24-25.
[4]馬云.“電子商務”將消失,新五通一平將引領未來[EB/OL]. 阿里云開發者社區(https://developer.aliyun.com/article/61583),2016-10-13.
[5]韓彩珍,王寶義.“新零售”的研究現狀及趨勢[J].中國流通經濟,2018(12):20-30.
[6]王寶義.“新零售”演化和迭代的態勢分析與趨勢研判[J].中國流通經濟,2019,33(10):13-21.
基金項目:山東師范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項目編號:S202010445193
陳思琪(2001.1-),女,漢族,本科,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學生,中國語言文學專業
注:本文為山東師范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